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将心理课上的意外事件,化为教育契机

活动性、体验性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心理课之所以有“心理味”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因为心理课上有丰富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感受、想法差异很大,因此,心理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性内容、互动中的意外事件,较之学科课程而言多出许多。这既是对心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机智的考验,也是启迪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时刻之一。

 

在学期初,学生们普遍比较散漫,各顾各的,为了增进班级学生的凝聚力,我在心理课上给他们安排了一个绘画接龙的活动。

 

活动的形式很简单,分小组进行,小组里每个人依次上黑板,一人画一笔,最后形成一副作品。从流程上来说一点不复杂,但是学生们是否个个愿意画,他们会画些什么,绘画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产生什么互动,全是未知数。

在某个班的心理课堂上,绘画接龙正在三个组里有条不紊地进展着。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组都发生了“意外”。

 

一、被画被全部擦掉

轮到第2组的H同学上台,大伙没曾想,他竟然黑板擦一挥,把组里同学之前画的内容全部擦没了!

第2组的同学在惊讶之余,立马炸开了锅:“怎么回事?”“你干什么擦了呀?”

一个同学紧跟着说:“那就重新画吧!”不多久,在你一笔我一笔后,另一幅作品完成了。

绘画接龙结束后,我邀请各组学生展开交流,解读他们的作品,分析每一个同学的贡献,说一说大家对这幅作品的看法。
令人意外的是,第2组同学都表示他们喜欢共同完成的这幅作品,没人再主动提有人擦了画的事。可是我很好奇,他们都是怎么看待这个小插曲的呢?擦了画的那个同学,他在同伴交往上是否会存在什么困难?

于是我特别采访了H:"我注意到,当时是你擦掉了前面同学的绘画。我特别想知道,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是不小心,还是有别的原因?"

H很真诚地回应:“我就是不喜欢他们前面画的内容。”

“哦,原来是这样。那第2组的其他同学,当你们在看见本组的绘画被擦了,我很好奇,当时你们内心是怎么想的?”

生1:“我有点意外,不过之前我们画的也不算很好,所以我感觉重画也不要紧。”

生2:"我感觉有点小遗憾,我们已经画了这么多了。"

生3:"我也有点遗憾。"

听罢,我笑眯眯地说:“哦,原来组里的每个人对于这突然被擦掉的画有着不同的感受啊。虽有惊讶,虽有遗憾,但是你们并没有指责那位擦了绘画的同学,你们觉得,这体现了咱们组里同学怎样一种好的品质?”

“包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到。说到这里,大伙的脸上都笑得更灿烂了。

不禁让人感叹,包容的小组,包容的班级,令人安心、幸福!


二、当画面上出现不和谐元素

第3组作画的过程也极具戏剧性。

这个组在前几笔时,组内成员就悄悄商量好了一起画一只小企鹅。从身子、手、眼睛、到嘴巴,眼看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就要完成了,组内成员都连连点头,表示满意。

到第四位成员Y上台了,他没说什么话,毫不犹豫地在企鹅的头上画了一坨大便。

台下的成员立马传来了一阵反对之声:“Y,你干嘛呀!”“你快改一下,不要画这个!”“你把我们的画毁了。”抨击之声不绝于耳。

可是,Y就像没听到似的,一言不发,眉头紧锁,坚持保留着自己的这一笔。

在不小的一阵骚动过后,最后一位成员缓缓上台给企鹅添上了脚。最后,这幅画被他们取名《社会鹅》。

按照规则来说,这组成员的接龙活动此时已经结束了,他们只需坐在位置上稍等一下别的组即可。

只见Y猛地起身离开座位,径直走上台,拿上粉笔就准备再画。另一位成员L见Y上了,也紧随其后,三两步走上台,用两只手挡在Y的身前,试图阻止Y。

“你让我画嘛!”
“你不要画啦!”
“我要画!”
Y和L在讲台前争执不下。

后来我再次申明了“每个人只画一笔”的规则,Y和L只好走了下去。

各组接龙都结束后,我请Y说说他在这个过程中的体会。

Y忿忿不平地说:“我画的是大便,我觉得这个大便的形象很好啊,有一个大便的微信表情包我最喜欢了。都是他们不让我画。”

L和其他几位成员回应:“我们不喜欢!”

这就明确了,原来这几位争执的是彼此间差异的事。我将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反馈给Y:“哦,看来Y和组里的其他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当Y发现自己画的东西不被组内成员接纳的时候,心里想必不好受吧?”

Y继续皱着眉。

看起来,Y心中的愤懑、委屈需要合适的途径去表达。课堂上是否可以提供他这样的途径?于是我继续问他:“我还很想知道,Y你最后想上去画,但是受限于规则,最后没画成的是什么?现在你可以上去把你想画的画上去给我们看看吗?”

很快,我们看见,大便的边上又多了两条线,上面还长出了一朵花。

Y坚定地说:“我最后是想在把那个大便画成一个帽子,上面再插一朵小花。”

我用欣喜地目光朝向他说:“哇,‘鲜花插这牛粪上’,你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吗?”

Y向我点了点头。

组外的一位成员X举起了手表示想说点什么。我示意他站起来。

X:“我喜欢画了这个大便的帽子,我觉得很有创意。”

我笑眯眯地回应他:“哦,谢谢你的赞美。Y,你看,组外有能欣赏你的创意的人呢!”

铃声响了,下课了,我似乎看见Y的眉头也渐渐舒展了开来。

或许,青春期的孩子既想要在同龄人里中彰显自己的特别,又想要被同龄人欣赏吧!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