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自我决定理论在高中新生入学心理活动设计中的运用

 

一、高中生心理活动课中遇到的困难
(一)学生不感兴趣
       高中生的认知和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活动的难度水平不适当很容易让他们感到幼稚无聊,甚至会认为做游戏是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的专属,不能让学生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和收获。
(二)学生参与度差
        高中班额一般在40-50人。活动中学生参与时间有限,很多时间是旁观者或观察者。即使小组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参与时间,但不能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活动不顺畅,参与投入度不深。
(三)学生积极主动性不强
        学生人数多,遵守规则保障纪律才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所以学生在课上感受到很多控制,不能体会到轻松自主参与的快感。
(四)学生不重视
        高中学业压力变大,心理课没有考试考核要求,学生没有内在动机,很容易成为学生可上可不上的课,沦为学生学科课压力后放空自我的空间。
激发学生参与心理活动课的内在动机,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在活动中玩,才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是天生具有内在的自我决定倾向,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实现自我的成长、进步和自我价值。
        自主的需要、胜任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是人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需要是指人们有选择和做主自己的事情的需要。胜任需要,是指人们在做事情中获得成就感或感到“我行”的需要。归属需要,是指人们与身边的人或组织建立情感联结的需要。当这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产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动机不是简单的二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而是从外在动机到内在动机的连续体。这中间有四个水平,外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当外界环境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控制感时,内在动机会被削弱,当人们能自己做选择和做决定时,他们的胜任感和自主感会增强。
        当人们感到自己是行为的主人,可以发自内心地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他们会寻求更多的自己决定和选择的机会;当人们感到自己的行为是自己应该做的或者外界期望我做的时,他会强迫自己去做;当人们认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意图时,他们便不会主动采取行动了。
        很多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父母对青少年体育运动的自主支持可以增加校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大量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导向的研究表明,教师和父母对学习的自主支持对内在动机、学习成绩、环境适应、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为了改善心理课上的入学活动参与度低、重视度差、效果不好的问题,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进行学生的入学活动设计,来增加学生参加活动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投入,进而更好地实现“促进学生之间建立情感联结,对集体形成归属感,以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活动目标。
三、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新生活动设计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提供更多的自主支持,满足学生的自主需要、归属需要、胜任需要,可以促进学生内在动机的生成,进而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阐述和总结进行新生入学活动设计中的一些尝试。
(一)提供更多自主的机会
1.让活动准备成为活动的一部分
        《真心话大冒险》活动中的真心话和大冒险任务卡的内容既要学生感兴趣同时又要能增加同学之间的认识,为达到此目的,老师往往冥思苦想,而效果却并不理想。把写任务卡内容的任务交给学生,任务内容的筛选也由学生完成,再增加挑选和剔除任务内容环节,这些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你画我猜》活动中,小组集思广益出题目,然后筛选出最好的写在题目卡上,然后在小组间彼此交换提供题目卡进行后续活动。准备活动卡的机会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度,更大空间的让学生感受到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
2.活动规则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击鼓传球》活动的传递轨迹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学生可前后左右斜对角传递给就近的一名同学,在传递方向上就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还可以不固定轨迹,学生可下座位传给任何一位同学,为了避免球只在少数人手中传递,老师可适时提醒同学传递给更多同学。还可以先按蛇形或“回”字形逐个传递规则,保证每人都有接到球的机会。传递的轨迹有变化,在变化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性,学生对活动的热情就越来越高!
3.把更多的角色交给学生
        《猜猜我是谁》活动中,往往为了保证活动有序进行,老师来读学生的描述卡,学生只负责猜。可以把读卡的机会交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和积极性。还可以把规则的细节交给学生来选择。例如让学生选择是猜对的同学来读卡,还是让描述卡中描述的同学来读。《大风吹》活动不由老师来说”大风吹”,而是交给学生来完成。要相信高中的学生能够做好活动中的各种角色,老师只需要给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协助他们能够顺利出色完成即可。
(二)促进学生胜任感的产生
        把活动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感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产生更多产生胜任感的机会。活动的准备工作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使活动精彩进行的道具、工具皆出自学生自己之手,会使学生感受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以及为活动贡献的成就感。但是这些机会也需要教师对活动有细节的设计,对活动的实施有恰当的指导和支持,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胜任感的产生。
1.为活动设置难易弹性
        对于有挑战的活动,要设置难度梯度,让学生渐近逐步完成,或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难易程度。《解开千千结》活动中,先将全班分小组进行活动,人数少,解开的难度小,更容易完成,在小组活动中积累解结经验并且增加学生的信心。然后再两组合并成一组进行活动,最后挑战解开全班打成的结。《相见欢》活动中,如果要求用诗词介绍自己的名字,对有些学生是很困难的,所以活动要求设置成可以用诗词、歌词、成语、或谐音梗等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
2.游戏之间进行嫁接增加活动的复杂多样性
        有些游戏趣味性有,但对于高中来说太容易没挑战,适当进行嫁接改造,增加游戏的难度或复杂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在活动中的胜任感。例如将击鼓传花和真心话大冒险活动进行嫁接。击鼓传花活动中,声音停止,手中持花的同学抽取真心话大冒险任务卡,完成抽到的任务。拼图游戏来进行分组活动,然后再用小组完成名字特色分享、了解彼此信息等活动。
3.教师通过引导、示范协助学生完成任务
        《猜猜我是谁》活动的准备描述卡环节,要给学生提供示范和参考,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或他人。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分享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或他人,然后学生按自己讨论分享出的各个方面完成描述卡。有了这些参考,学生能做出更高质量的人物描述卡,为活动的顺利和精彩进行做好铺垫。活动中把读描述卡的任务交给学生,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角色的任务,要清晰活动的流程和规则。描述卡里的信息要按从难猜到易猜进行适当排序,同时又要组织同学们按规则进行竞猜。每读完一条信息要看有没有同学猜,猜的同学要举手示意。如猜错,继续读下一条信息,依次进行;如猜对,把描述卡余下所有信息读完。为了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这一流程,先由老师读第一个描述卡进行示范,然后再由学生读描述卡。学生读卡出现问题时,老师提醒读卡学生流程规则,例如需要停下来提问、继续读完猜对之后的信息。当学生猜的兴起时,可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和想法或适当提醒学生安静下来,以保证活动有效进行。
(三)提供与个人和集体建立联结的机会
1.创造同学沟通互助机会
        《真心话大冒险》活动中,写真心话大冒险任务卡时,可以允许学生和身边的几个同学商量写一个或几个任务。完成任务真心话或大冒险任务遇到困难时可找同学配合或帮助。学生独立完成觉得不好意思,找几个同学一起。例如,唱歌记不住词或调,找同学带着自己唱。说出自己做得出糗或者最帅的事情,一时想不起来,找以前相熟现还在同班的同学,请他帮忙说出对自己的这一印象。《相见欢》活动中,特色地介绍自己名字有困难时,可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帮忙想出自己名字的介绍特色。《猜猜我是谁》活动中,不论人名猜对猜错,都请猜的同学说出理由,增加同学之间沟通、彼此了解的机会。
2.设计更多合作完成的活动
        合作任务,是促使学生对集体产生归属感的好机会。如果任务的设置又与集体相关,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画我猜》活动,小组成员每人画一笔合作完成作画。你画我猜的任务,可以提前选出与集体相关的任务,例如,校训、描述某学科特点的词。《共绘家园》活动中,全班同学每人画一次,合作完成一幅班级家园图。画班级家园图本身就会促进学生对集体情感的产生,由班级成员共同完成,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了。
3.提供与班级、学校建立联结的机会
        在分组游戏中,可以选择校园美景或校园活动等展现校园生活的图片制作拼图。也可以使用“我爱高一某班”、“我爱某某学校”或一句校训重复报字,报一样字的同学为一组。在真心话大冒险活动中,老师课前准备好备选任务卡,增加一些利于师生建立联结的任务,例如,开学这几天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并说明理由,或者给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送一份小礼物(提前为同学们准备一些小食品、文具或卡片作为备选礼物)。我们还可以把更多的教师尤其是这个班级的授课教师邀请到活动中,以增加师生的互动机会。
四、反思与展望
(一)加强活动实施效果评价
        在这一系列入学活动中,学生的投入水平提高。学生课上写其他科目作业的情况明显少了很多;学生感觉活动时间短,太快就下课了;《猜猜我是谁》活动,学生会在下次课吵着要把上次课没猜完的描述卡继续猜完;学生期待着下次做什么游戏,在本次课下或下次课前不断追问还要做什么游戏。
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放松。在谈活动感受与收获的环节中,学生表达了更多的感到开心、愉快、有趣,而少了无聊、没意思的感觉。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了有效的人际互动,学生提到在活动中对同学的某些具体信息的了解或这次课又多记住了哪些同学的名字,哪个同学帮到了我。在期末的考核总结中,很多学生写到这些活动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期望心理课再多做些游戏。
这一系列的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但是却缺乏系统的活动效果评价。可以设计一个简短的活动后小调查,收集整理活动效果的质化和量化评价。还可以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来检验参与活动与未参与活动的班级,在同伴关系以及班级凝聚力上的差异。
(二)开发成校本课程,推广给班主任
        我们可以继续开发更多有效的活动,为一系列活动增加可替换的活动选择,形成活动手册、活动教案、批量准备活动道具,开发成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增加活动推广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替换活动,选择更适合自己组织的活动,利于教师产生组织此活动的内在动机。如果由班主任实施,会增加学生的重视度,也更容易邀请学科教师参加,能更大地提升活动的效果。
(三)多种教育途径相结合
       在活动中,教师也要细心观察,发现需要特殊关注的学生,以便后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的学生,可开设主题团体辅导活动或进行个体心理辅导。也可以开展家长讲座、家长团体辅导,或与家长个别沟通家庭教育情况,以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爱德华.L.德西,理查德.弗拉斯特著,王正林译.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2]丁维维,毛志雄.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学生锻炼行为促进领域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5):84-91.
[3]盖笑松,王国霞等.当代心理科学理论精华(第2版)[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4]刘丽虹,张积家.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3-59.
[5]Chirkov V I,Ryan R M.Parent and teacher autonomy-support in Russian and US.adolescents: Common effects on well-being and academic motivation.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Psychology [J].2001.32: 618-635. 
[6]Vansteenkiste M,Simons J,Soenens B,Lens W.How to become a persevering exerciser? The importance of providing a clear,future intrinsic goal in an autonomy-supportive manner.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J].2004.26: 232-249. 
[7] Sheldon K M,Krieger L S.Understand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legal education on law students: A longitudinal test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J].2007.33: 883-897. 
[8] Williams G C,Cox E M,Hedberg V,Deci E L.58 Extrinsic life goals and health risk behaviors in adolescents.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J].2000.30:1756-1771.
[9]Hagger M S,Chatzisaantis N L D,Culverhouse T,Biddle S J H.The process by which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in physical education promotes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A trans -contextual model.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J].2003.95: 784-795.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