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绘出“心”世界
——多样绘画心理技术在初中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应用
【摘要】 初中心理辅导课中针对不同的活动目标,选择不同主题的绘画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绘画方式,通过设计合适的问题与讨论内容,促进学生内心的自我成长与转变。
关键词:心理绘画技术、心理辅导活动课、初中
每个人都会画画或者涂鸦,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之一,人们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心理绘画技术与普通绘画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可以利用它的投射性,绕过学生的防御心,突破学生口语表达的限制,更有效地了解学生。初中生正处在自我意识的确立、趋于成熟时期,他们对于绘画主题往往能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根据这些主题所画的图画,展现了自己的内在世界,通过查看学生的画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与特征,矫正自我意识的偏差,提高自我意识。基于以上几个原因,近两年,我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不断尝试运用多样绘画心理技术,以下是我的实践和思考。
一、一课一画——如何在心理课上设计绘画活动
虽然心理绘画技术比较好用,但并不适合所有的心理辅导课主题,在设计心理辅导课中的心理绘画活动时我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匹配度,活动时长是否合适,活动趣味性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等问题,因此,我设计了多样绘画内容,尝试多种绘画形式,最终实现多重绘画效果。
(一)多样绘画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绘画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常见的心理绘画技术上,如房树人,树木图,房屋画,自我像等,我还会设计其他的绘画内容。比如在上“我的压力我做主”这节课时,我没有让学生简单罗列自己当前的压力,而是设计让学生绘制我的压力图(图一),让学生先画一个笑脸代表自己,在笑脸周围画上一些大小不一的圆,圆的大小代表这个压力事件对他的影响程度有多深,圆离笑脸的远近程度代表压力影响自己的紧迫性,笑脸的大小也反映了学生自身抗压的能力和信心。这样一张图不仅让老师了解了学生的压力事件,还了解了学生的压力程度,不仅有趣,更有效。
图一 我的压力图
再比如,为了让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小美好,每天保持一份积极阳光的心态,我会让学生画“我的幸运小瓶子”(图二),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去记录每一天发生在自己身上值得高兴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有部分同学表示,她觉得现在的生活好像比原来的更充实了,更快乐了!
图二 我的幸运小瓶子
(二)多种绘画形式
心理辅导活动课上的绘画形式主要是个人绘画,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我会反复提醒学生,画作需要独立完成,不与同学讨论交流,也不要去看同学的作品。只有独立思考的作品才更符合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
与普通的一个人绘画不同的是,心理绘画还可以采用多人绘画的形式,具体分为连续画和同时画。比如上一个主题为“我要守好我的边界”,就是给四人小组一张白纸,要求四个人同时开始在纸上画画,此时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A在自己的这部分纸上画着自己构思好的内容,此时,学生B故意把自己的画延伸到学生A的画画区域,此时学生A可能选择退让回避,不跟学生B计较,继续画自己的,或者干脆选择不再作画。也有可能学生A和学生B产生冲突,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为画后的讨论做铺垫。
连续画则是小组成员轮流在纸上作画。比如在新学期第一节课“我的小组”中,小组成员不能商量,学生每人每次只能画一笔,几轮下来,就形成一幅小组特色画,然后小组成员讨论起名字,讲故事,说说自己当时怎么想的。这个绘画活动增进了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
(三)多重绘画效果
心理辅导活动课上的每一幅绘画作品都不仅仅只是一幅画,它或者反映学生的内在情绪情感,或者反映学生对于问题的应对方式,或者表现对自己的认知态度,还有可能是舒缓自己的压力或者情绪等等。
比如前面的压力圆圈图,就是让学生借由画列举自己身上的压力事件,方便教师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压力情况。
再比如雨中人,让学生在画纸上画出一个雨中的人像,通过雨点的大小,密集程度,人物是否带有雨具等分析关键点,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目前所遇到的压力对于自身的压力感受。
有一些绘画技术是有心理疗愈功能的,比如曼陀罗能够有效缓解我们的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在“情绪万花筒”课程中,我给学生提供空白的曼陀罗图案(图三),让学生在图案中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者直接给学生一个圆,让他们自由创作,伴随着轻音乐,感受着彩铅在纸上划过的嚓嚓声,很多学生都感受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宁静。
图三 曼陀罗图案
二、一画一论——如何利用绘画作品展开讨论分享
同属于绘画作品,但由于绘画主题不同,绘画形式不同,通过绘画想要实现的辅导目标不同等等,设计的讨论和分享内容也因此有所不同。
(一)我们的画作不一样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每个人的画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对自己的画感觉很新鲜,而都对别人的画又充满好奇,所以,我会给时间,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内将自己的画作给彼此看看。学生们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
虽然每个人不一样,但有时候很神奇的一点就是不一样的人会画出相似的画,这种时候,学生的想法就是这幅画的灵魂所在。比如在“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圆的基础上再创作,两位学生都只是很随意地多画了几圈。但是两个人上台分享的时候就表达了不一样的想法,一位同学认为他通过不断画圆,让自己的圆变得更圆,就好比是希望自己不断努力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好!而另一位同学则觉得这些圆圈就好比是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让他有点喘不过气来。
(三)我们的行动不一样
指导学生进行有主题的绘画,不单纯只是为了获得绘画作品,更重要的是能够借由作品引发学生对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进而能够调整自己当下的行为。比如,在初三的“职业生涯初体验”一课中,我通过讲解舒伯最著名的生涯彩虹理论,指导每一位同学画出自己最和谐的生涯彩虹图(图四),思考每个人生阶段的精力分配和主要任务,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我会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讲一讲自己未来的人生 导学生立足当下,过好初三最后的学习时光,未来能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付出努力。
图四 生涯彩虹图
三、一类一画——如何针对不同主题设计绘画活动
绘画主题分成两种,一种是常见的绘画技术,比如房树人,曼陀罗,自画像,添加画,爬山图等等,另一种则是我根据主题自主设计的绘画活动。
(一)家庭关系要了解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很多时候,孩子身上的问题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是家长的问题,此时我会考虑让学生画家庭鱼缸图(图五),即让学生在白纸上画一个鱼缸代表自己的家庭,画一些海洋生物代表自己的家人,然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创作的意图和思考。很多学生的画中都能直观地反映出几个问题,比如妈妈在家里往往给孩子很多的压力,二胎家里,自己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如何,自己在家中的个性特点以及和父母的相处模式,进而引申出我们重在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去总结提炼哪些行为和语言是有助于缓和和父母的冲突,营造良好关系的。
图五 家庭鱼缸图
(二)认识自我要清晰
运用自画像来加强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了解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很爱画自画像,他们往往会有两种画法,一种是尽可能把他画的跟自己相似,另一种则是尽可能把自己画的美化。在绘画的基础上,我会设计认识自我的课程,让学生通过社会的我,心理的我和生理的我,三个角度去更加全面的认识自我。
(三)学业压力要明确
每次考试前学生都会出现压力应激反应,尤其是初三学生在临近中考的四五月份时,此时我会针对初三学生的开展一节“我的压力我做主”的课,课堂中的某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绘制一幅雨中人,即学生在放松的情况下,想象天空开始下雨,此时雨中出现一个人,并让他们把这个场景画下来。然后,我会讲授常见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包括带领学生一起做一做减压操。课下,我会把全部同学的雨中人画作统一收齐,从中挑出有较明显压力的同学,与班主任沟通后,对于个别特殊学生进行跟进辅导,避免其因为压力太大影响学习和生活。
(四)应对模式要引导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外,除了了解学生自身的基本情况外,还需要了解学生在面临压力和突发事件时的归因模式、乐观性和悲观性、积极性和消极性,也可以看到他们如何看待周围世界和他人,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定义资源、利用资源,基于此,我常用“心理魔法壶”这一绘画技术,即围绕同一个主题连续作画4 幅,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表达,展现内在丰富的信息。魔法壶的形式比较新奇有趣,很容易接受,能让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地通过绘画彰显,从而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向着积极、良好的方向成长。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选用心理绘画技术因为其受众多,形式丰富,操作简单,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趣味的体验中,学生不仅放松了心情,对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困惑、同伴关系、职业规划、家庭关系、情绪冲突、心理创伤及自我成长等发展性问题方面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春燕.绘画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究与实践[J].新课程,2022(06):34-35.
[2]孟志燕.“房树人”心理绘图是家校合作帮助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的有效路径[J].第二课堂,2020(03):74-75.
[3]吴玉婷.“雨中人”绘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2):147-148+174.DOI:10.16871/j.cnki.kjwha.2018.12.064.
[4]宁红.探访缤纷生涯路——高中生涯规划团体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