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教室和座位安排探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通过活动开展,并且借助小组讨论、团体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个体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课程形式。与传统课堂相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了更多的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和展示等活动,并且小组讨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重要载体,这些都与团体动力发挥作用有关,即通过团体的力量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整。要充分发挥团体动力的作用,创设适宜的物理环境必不可少。有时教师的授课效果不佳,并不完全是教学设计的问题,可能与教室和座位的设置与安排等物理环境因素有关,即教室与座位的安排可能提供了呆板的物理空间环境,限制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等。本文主要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教室和座位安排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安排方式的优劣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专门的活动教室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背景下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室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理空间环境,因而成为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基于团体动力发挥作用,要求课程具有活动性、学生具有参与性等,固定桌椅的教室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因此要求授课时应有专门的活动教室。更具体来讲,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狭小的空间有不利于活动开展

狭小的空间不利于开展团体活动,当前一些学校存在大班额的情况,学生座位之间的空隙狭窄,有限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身体活动。此外,传统教室中的课桌椅相对固定,难以移动,不利于团体互动,从而限制了团体动力的启动。

(二)压抑的空间不利于良好心理氛围的创设

充满学习用品和压抑感的教室影响团体互动。当前一些学校,尤其是重点初中或高中,学生的课桌上放满了文具、教科书和习题册,周围的墙壁全是与学习有关的挂图等,时刻提醒学生保持学习状态,难以形成轻松的心理氛围。良好团体氛围的建立需要开放、安全和温馨的物理空间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才更容易打开心扉,投入讨论,畅所欲言。

(三)不良环境阻碍知识经验的获取

处在狭小、压抑的环境中,学生难以获得具身的体验,团体动力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教学因而难以向学生输送知识经验。良好的学习环境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特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元素能够帮助个体形成情景记忆,在特定的活动教室学习特定的内容更能促进学生对相关经验的保持。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座位安排

座位安排是教室的空间布局,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元素,美国环境心理学家罗伯特·索默曾说过:“教师的教育理念将在课堂布局中得到体现”。相关研究表明,教室的桌椅布置方式的确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参与度、社会互动等表现产生影响(Wilburn et al., 2019)。因此,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室的座位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下面就常见的几种座位安排进行探讨:

(一)秧田式排列

秧田式排列将学生的座位排成具有一定规律的行列(见图1右)。这种排列方式主要在场地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排列方式是常规的学科课程所采用,为良好的课堂纪律创造了有利的物理环境。但这种排列方式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教师常常只能关注到前部和中部的学生,坐在后排的学生获得的关注较少,课堂参与感较弱。并且这种规整的结构容易产生“教师权威”的课堂氛围,营造了紧张的心理感受,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讨论和发言。在这种座位安排中,教师在进行小组活动时,为了寻求方便往往让前后桌的四人组成小组,信息来源有限,学生频繁转身较为麻烦,并且学生总是与固定的成员进行交流,可能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低,讨论被应付了事,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秧田式排列可以设置二人同桌,也可以设置单人单桌。总的来说,这种排列方式能够更好的控制课堂纪律,杜绝了同桌之间讲小话的可能性,对于需要保持安静的课堂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和对话。

(二)小组式排列

1、小组式排列的特点

小组式排列通常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布于整个教室(见图1左)。这种排列方式便于教师与小组进行互动以及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动。这种形式又称“岛屿式”或“梅花式”,从讲台望去,一个个小组就像一座座岛屿(一朵朵梅花),教师可以在岛屿间穿行,适时观察和倾听小组成员的对话和讨论。

小组式排列便于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开展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不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点缀和陪衬,恰恰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运作载体。学生所获得的经验生成主要来源于小组讨论过程中成员之间,以及不同小组之间的知识碰撞和交互,因此小组式排列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常用的座位排列方式之一。

2、分组

要将学生的座位进行小组式排列,就涉及到分组的相关问题,包括分组方式——如何进行分组、小组人数——几人为一组等问题。

(1)分组方式

在分组方式上,可以采用①随机分组,即将学生随机分入不同的小组中,这种方式简单易行,能够保持小组成员之间的新鲜感;也可以采用②分类分组,将学生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分组,如男生和女生属于不同的类别,又如以在教室物理空间中已然生成的小组作为分组依据,以这种方式进行分组简便快捷,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并且小组成员具有一定的共性,使小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还可以采用③分层分组,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再从不同的“层”中抽取学生分入同一组。这种分组方式较为费时费力,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但其优势在于可以用于一些特定的主题,例如在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主题的授课时可以采用分层分组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善于学习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中,以促进小组讨论。又如,为了保证男生和女生均匀的被分入不同的小组,以避免性别的差异对小组讨论的影响,还可以将学生分为男生和女生两“层”,再从男生和女生中分别抽取一定比例的人数组成小组;还有一种方法是④固定分组,即每次上课均采用固定成员的小组参与活动,以这种方式建立的小组在不同的课上多次进行小组活动,具有更高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无需额外的训练就能在每次课上快速形成小组,但是由于每次都与相同的小组成员进行活动,小组成员难以获得其他信息源,同时可能存在惯性思维,如总是由某人担任小组长而使其他人丧失了机会。

此外,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每节课可以有不同的分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信息源,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如引导正确进行男女生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采用男生和女生分别分组的分类分组方式,而情绪调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则可以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甚至同一节课也可以有不同的分组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分组的目的就在于将团体的互动功能最大化。

(2)小组人数

在小组人数的确定上,一般以5-8人一组为宜。3-4人小组人数过少,信息来源的面较窄,难以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并且可能导致团队中的两两之间频繁对话而忽略其他人。超过8人的小组,虽然信息来源更广了,不同的个体提供了独特的观点,能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但在有限的课堂讨论时间中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且在他人发言时其他人等待的时间过长,因而可能导致讨论不充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设计以及班级总人数来具体确定小组的人数。

(三)圆形排列

圆形排列将所有学生的座位排列成圆圈(见图1中)。这种排列方式需要开阔的空间,可以在场地足够,学生人数适中的情况下采用。在圆形排列中,当教师处于圆圈中央时与每个学生的距离是相同的,这样的座位安排让每个学生都有同等被关注的机会,便于教师与所有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圆形中的间空旷区域也让学生有进行充分展示和观看的舞台。这种物理环境能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但这种座位排列方式可能导致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变少。图片包含 图标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1 座位排列方式。左:小组式排列,中:圆形排列,右:秧田式排列

 

(四)马蹄形排列

马蹄形排列又称扇形排列,即所有学生的座位围成马蹄形(扇形),教师处于马蹄形的开口处,这种排列方式与圆形排列在优势和劣势上都较为相似,能够留出活动和展示的空间,教师与每个学生的交流和眼神互动增加,但生生交流受到限制。此外,这种排列方式的优势在于在教学中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看到黑板(或ppt展示),以及可以避免一部分学生只能看到教师的背面(见图2)。

(五)组合式排列

前述的四种排列方式都是采用单一的规则进行座位排列,教师同样可以将这些排列的方式进行灵活的结合,组合式排列可以结合不同排列方式的优势。如采用“小组式+马蹄形排列”的结合(见图2),既具有小组式排列的优点,又能使大部分学生朝向教师,中间的空间可以用于活动和展示。

 

 


 

 

图2 座位排列方式。左:组合式排列——小组式+马蹄形排列,右:马蹄形排列

以上探讨了专门的活动教室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促进作用以及教室中不同的座位排列方式对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影响。无论如何安排教室和座位,最终目的都是为教学活动服务,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也不存在绝对理想的教室座位排列方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人数、学生年龄特点等因素适时调整,从而实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

 

注: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提升的统合干预研究(2021ZJY122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Wilburn, V. G., Wasmuth, S., Fehr, C., Brokamp, K., Shupe, M., Hursey, B., Ross, K., & Nelson, J. (2019). The implications of desk arrangement on social interaction in a third grade classroom.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Schools, & Early Intervention, 12(1), 86-97. https://doi.org/10.1080/19411243.2018.1474833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北湖北路6号

联系人:吴际

联系方式:18697960053

邮箱:wushudiandian@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