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借“课堂矛盾”,促师生成长

借“课堂矛盾”,促师生成长 摘要:课堂矛盾在心理课堂中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当下的课堂进行,还会对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集体氛围造成更大的破坏。为有效地让“课堂矛盾”成为促进师生心理成长的契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从端正课堂主体意识,积极接纳“课堂矛盾”,寻找适当的切入点三个方面来着手,机智应对“课堂矛盾”。 关键词:课堂矛盾 师生 心理成长 课堂矛盾,在学习生活中屡见不鲜。即使在课堂氛围和谐、宽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师生、生生间的矛盾也是时有发生。这些课堂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当下的课堂进行,还会对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集体氛围造成更大的破坏。那么作为心理老师,我们该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矛盾呢?这个问题在工作的前几年一直困扰着我,直到那一天…… 一次以“团队需要你我他”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上,四(3)班的学生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珠行千里”的活动。学生们分成了四个小组进行活动。活动的规则是:小组里面,每位同学借助一张硬卡纸,将本组的乒乓球安全送到终点,整个过程中,手不能碰球,也不能用其他道具,更不能让球落地,否则就要重头开始。 每个组的学生都在努力地磨合着,挑战着这一高难的任务。在这一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高度的配合、宽容和支持。其中,有三个组在反复地磨合中,时不时传来了欢呼声,唯有第四组的学生还在“挣扎”着。我走进他们。“呃,小鑫的人呢?这个特殊的孩子又怎么啦?”我心里嘀咕着,目光在教室的角落扫视,果然,我看到了蹲在角落的小鑫。走近他,只见他低着头努着嘴,手不停着互攥着。“小鑫,你看起来很不开心,发生什么事了?”小鑫慢吞吞地说:“小贺嫌弃我不会接力,把我推出来了。”顿时,教师正义感迅速膨胀,“把这个赶小鑫的小贺拉出来教训一顿”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随后又闪过另一幕场景:我厉声呵斥着,被批评的小贺耷拉着,满脸的不悦,整个教室陷入可怕的沉静。我转念一想:“这样的处理只能给两位当事人甚至全班传递负能量,我再想想,一定还有更好的方法。” 我思考片刻,随后微笑地拉着小鑫的手,走到第四组。“同学们,我看到小鑫一个人坐在角落,非常孤单,他确实不太擅长,但从他脸上的难过中,可以看得出他很期待参与其中。”我微笑地看着每一个同学,等待着。那一瞬间,空气几乎凝固,大家都似乎不知所措,好一会,一个响亮活泼的声音响起来了:“小鑫,过来,我教你,没事的”。是小恒,他一脸笑呵呵的,一手便把小鑫拉过去了。小组其他人抢着跟在小鑫后面跟着说:“我也来教,我也来……”空气又开始温暖起来,“小鑫,你的卡纸放在我的下面。”“小鑫,别急,接住球”···愣在一旁的小贺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赶紧凑到小鑫身边“小鑫,对不起,我来教你”。他们之间的矛盾似乎就这样顺利地化解了,并且这个过程中,小贺在无形中受到了更深刻的教育,比我的训斥更有力。 当时,如果我向往常一样心急于课堂的进行,直接呵斥小贺,那么小鑫不被接纳的事实也并没有改变;而小贺则成为老师和同学的对立者,被集体所排斥。如果我为了顺利上课,随意安抚小鑫或者先不理会,可能会纵容了小贺,伤害了小鑫;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教育,更不利于班级和谐氛围的营造。当我将这个小“矛盾”当作一次教育的契机,停下来关注他们的需求,再适当引导时,学生身上积极力量被诱发出来,这股力量不仅解决了当时的“课堂矛盾”,而且让小贺以及所有的学生都学会了接纳与帮助,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的成长。 作为心理老师,我们如何能够借“课堂矛盾”,促进彼此的成长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让课堂的矛盾成为师生成长的契机。 一、端正课堂主体意识,驻足心理成长需求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心理发展的主体。虽然学生主体性早已经成为教师们常的口头禅,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上,很多教师总是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进行着,唯恐哪个环节被耽误了,哪个环节完成得不够漂亮,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学习上的收获,却忽视了课堂上心理成长需求。 在课堂上,学生的成长不体现在知识学习上,还有自我认识、人际和情感等多方面。在遇到“课堂矛盾”时,当我们能够驻足他们的心理成长需求,以他们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我们才能冷静下来进行思考,才能共情学生的内心感受,才能了解他们成长过程的心理需求,从而找到更好地解决和教育的方法。 二、积极接纳“课堂矛盾”,收集相关的教育信息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往往会有很多不可预测的课堂“学生矛盾”,尤其是体验活动环节,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深度接触更多,常常会容易暴露出各种问题。 从表面看,这些“课堂矛盾”确实阻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仔细思考,这个学生矛盾的暴露不正是隐藏的冰山一角吗?在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地上课,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是学生彼此之间的交往问题都隐匿其中。反之,心理课堂上的“矛盾”恰恰真实地暴露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观点不同或争吵或忍让,能力不同或欺负或自责、交友不畅或捣乱或逃避等;暴露了不同孩子的多种性格特点、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当我们意识到这样这个方面,这些“课堂矛盾”的显现就尤为有价值。通过对“课堂矛盾”事件的观察与思考,加上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后的调查,便会对学生问题、学生需求有更准确的把握,这也为后续的教育引导提供更充足的资源。 每一个“课堂矛盾”都是难得的真实的内心表达,都是可贵的第一手教育资源,都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呼唤。当我们抱着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课堂矛盾时,我们就得到了更多全面、准确的教育信息,这时,你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寻找适当的切入点,机智应对“课堂矛盾” 曾有这样的一位教师——威廉姆斯夫人。威廉姆斯夫人要去给那些有过失的男生上第一次课。当她轻快地走上讲台时,她绊了一下,摔倒了,课堂里爆发出哄堂大笑。威廉姆斯夫人没有批评也没有惩罚那些嘲笑她的学生,而是慢慢地站起来,直起身子,说:“一个人会摔倒趴下,但是依然可以再站起来。”教室里寂静无声,孩子们接受了这个教育。 在这个故事中,面对学生的嘲笑,威廉姆斯夫人一脸的平静,勇敢地站起,聚焦当下的积极事件,挖掘事件意义,并用智慧的语言和举动告诉了孩子们:生活总会有挫折,会有失败,但是,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站起来。 如此机智的应对,给了这批哄笑的男生最好的挫折教育。 在“小鑫被排斥”的事件中,面对一个心理发展水平各有参差的班级,教师用平静地语言描述发生的事情,并表达了小鑫内心的感受和需求。此时短暂的等待恰恰是给思考和内省按下暂停键,而后“小恒”的积极应对方式的出现则给了小贺及全班同学一个良好的引导和示范。 “课堂矛盾”是一个有生命力课堂里不可或缺的零部件,若能被重视、被看见、被善待,则能成为师生、生生思想碰撞的资源,成为智慧和成长的平台,成为激发教育灵性的天地。 教育是一项极具智慧的工作,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须不断地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底蕴,同时要在遇到“课堂矛盾”时,看到学生、看到需求、看到教育的契机,并用自己专业的素养来处理,这样的教育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修炼出教育的机智,才能促进师生在课堂中得到真正的成长。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