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聚焦“4F法则”,提高心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聚焦“4F法则”,提高心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  董晓颖

 

【摘要】 本文对“4F法则”进行了概念解读,并通过课堂中运用“放大镜”、“显微镜”、“后视镜”和“望远镜”这四种方法对“4F”进行组合运用,重点阐述了在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中运用“4F法则”来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同时对其使用注意事项作了说明。

 

【关键词】 4F法则  心理课堂

 

一、引言
       在心理课中,教师一般会设计心理游戏、角色扮演、故事讨论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发现与感悟。但很多时候学生可能只对活动内容本身感兴趣,从而忽略了活动后面的分享与反馈这一关键部分。如果教师在活动后的分享环节不做任何提问设计,只是简单请学生谈感受,那么这样的提问方式可能会给学生创造过多“放飞自我”的空间,而无法让学生深层次地去体验活动本身带来的思考。
       比如:有的学生感受较为肤浅、流于形式、难以聚焦,不易引发深度思考;有的学生会采用简单“复制、粘贴”模式去重复别人的回答;有的学生更是会在课堂上出现“沉默、没感受”这一尴尬的局面。这样一来,心理课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或停留于表面的热闹,或完全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因此,在心理课的活动分享中,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4F法则”的概念
      “4F”提问法是由英国学者RogerGreenaway提出的一种提问结构,又被称为“动态回循环”,是一种“引导反思”的理论。“4F”分别指的是:事实(Fact)、感受(Feeling)、发现(Finding)、未来(Future),具体如下:
       事实提问Fact: 是通过很多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描述所看到的画面或事件。例如:你在这个短片中看到了什么?在整个环节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情感提问Feeling:个人的感觉和情绪,表达出内心的主观感受、直觉或情绪,例如:当困难来临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在这个活动中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感受?
       经验重组Finding: 从你的过往经历中回想是否有类似的经历,与过往进行连接。例如:你以前有过这些的经验吗?有什么不一样?
       未来运用Future:这个角度代表一种前瞻性的思考方式,描述有哪些选择、想象或是梦想,可以预测未来、思考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这些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未来当你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三、运用“4F法则”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由于“4F法则”式不拘泥于固定的结构的,因此我们不需要完全按照这样一个动态回顾循环模式,但是可以汲取其中的精髓,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四个部分:活动是如何完成的(Fact)?活动中有哪些感受(Feeling)?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Finding)?对实际生活有何启示(Future)?不同的活动环节提问可以围绕着四个重点展开,进行变 化、灵活组合,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深入的思考和体验。


    (一)策略一:巧用“放大镜”,捕捉关键时刻,问出真实感受
在心理课堂中有很多有趣、新鲜的活动,学生在参与的时候往往会沉浸其中,只顾着玩,而忘记了思考,往往活动结束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运用“放大镜”,去捕捉那些关键时刻,从而问出学生活动中的真实感受。
      比如,在《心理暗示》这一课的暖身活动中,教师通过言语暗示让学生去想象和感受左右手上铅球和气球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去体验心理暗示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在活动过程中,笔者观察到有的学生手的姿势在某个时刻发生了变化,而有的学生手的姿势却保持不变,于是这个时刻就变成了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想要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心理暗示的作用,教师就需要放大这个场景去提问。
活动结束后可以这么提问的:
      师:最后你手的姿势发生了变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Fact)
      生:可能是老师你说铅球在我的右手上,气球在我的左手上的时候。
      师:哦,当时听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Feeling)
      生:我感觉仿佛铅球和气球真的在我的手上,而且右手的感觉确实比左手要重一点,所以可能就在这个时候我的手的姿势就发生了变化,一个手高,一个手低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的,那从这个游戏中你有怎样的发现呢?(Finding)
      生:有时候人的语言能够不经意间影响人的行为,并不是直接影响,是通过心理那种。
      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心理暗示”。
      在这则课例中,我们发现通过运用“放大镜”,捕捉活动中的关键片段,运用“Fact+Feeling+Finding”的问句组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回忆起活动中的细节,从而唤起他们真实感受,在活动中有不一样的发现。
 

     (二) 策略二:善用“显微镜”,发现个例特例,问出深度思考
      在心理课活动上,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是比较高,但是也会有个例,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需要去了解这个“与众不同”的例子,他可能有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和感受。
      比如在一节《价值观拍卖会》的课堂上,当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参与拍卖会活动时,笔者发现有一个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举过手。尽管每一件“商品”在主持人呈现时,他也在认真地听,也完全没有游离在课堂活动外。这个时候,这个同学的行为就需要用“显微镜”来看一看。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你有购买到你心仪的商品吗?(Fact)
      生:没有。
      师:为什么一件也没有呢?好像你连竞拍也没有参加哦,你是怎么考虑的?(Finding)
      生:我觉得那些东西都不是我想要,我想要的是理想和执行力。
      师:能说一下为什么你想要这两样东西吗?(Finding)
      生:因为我觉得理想很重要,有理想能够让我去努力,去克服一些困难,让自己获得成功。当然在这个过程里面也需要执行力,不然的话,光有理想没有执行力,理想也只是纸上谈兵。
      师:嗯,老师非常同意你的想法。那么另外我想问一下,当你看到其他同学都买了东西,而你什么也没买,当时有遗憾吗?(Feeling)
      生:还好吧,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不能别人选什么你也选什么,那样就变得盲目了。
      在心理课堂上,总会有学生有一些“特殊”的语言和行为。作为老师,我们不但不应该视而不见,而更应该关注到那些不一样的声音和行为,通过运用“显微镜”的方式以及有效的问句组合问出学生语言和行为背后想要表达的感受,它们更能反映学生的一些深度思考。当然有的时候这些表达和反馈可能是负面的,那更能够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心中不一样的声音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课后去改进课堂或者帮助那些特例学生去解决存在他心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三)策略三:妙用“后视镜”,回溯课堂环节,串联学生情感
      在一些活动环节中,学生当下的体验和感悟不是那么深刻,他们需要一些时间的积累以及情感的叠加才能够有更为强烈的领悟,因此必要时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去回溯前面的课堂环节,从而串联起学生的真情实感。
      比如,在《爱的语言》一节亲子沟通课上,笔者通过设计“亲子冲突体验”、“心理短剧表演”、“亲情短片观看”一系列的活动,牢牢把握“爱的语言”和“亲情”两大元素,让学生在活动去体验亲子沟通的技巧以及父母的爱。在课堂结束阶段,笔者设计了一个“写给父母的话”环节,要求学生回忆过去和父母发生冲突的场景,用爱的语言沟通方式与父母进行和解,进行爱的联结。
      在学生完成任务分享阶段,笔者是这样提问的。
      师:你刚刚写了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Fact)
      生:我想跟我爸爸妈妈说的是……
      师:哦,真好。你在写这些话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Feeling)
      生:有点复杂,对爸爸妈妈有点歉意,也有感恩吧。感觉自己以前有点不懂事,很多事情可能错怪爸爸妈妈了。
      师:这节课参与了那么多的活动,现在又写了这些话,对你今后和爸爸妈妈更好地相处有帮助吗?(Future)
      生:应该有的吧,我觉得尤其是在“心理短剧表演”过程中,学到了跟父母比较好的沟通方式,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对我今后和爸爸妈妈沟通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则课例中,我们探讨的主题是“亲情”,这是一个相对在情感上比较难以表露的话题,因此课堂上单纯的每一个环节可能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冲击没有那么大,所以在部分活动中,我们需要回溯前面的环节,让学生多次去觉察和体验自己的情感,然后作出较为深刻的表达。同时,在“Fact+Feeling+Future”的提问技术后,更多地可以把焦点放在“Future”上面,让学生对今后的亲子关系良好维护有深入的思考。


    (四)策略四:精用“望远镜”,问出课堂华点,提升课堂高度
      在心理课的活动中,有些时候我们除了要关注学生当下的感受以外,更需要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得来预测未来、思考未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问的重点就不能只放在“你有哪些感受和发现”上面,更多的需要问学生“这对你今后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启示”。
      比如在一节《生命旅途》的心理课上,笔者设计了人生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无法经历青年、中年、老人阶段的情境,通过这种丧失感的冲击让学生来珍惜生命、珍惜当下。因此,在提问的设计上,着重引导他们对生命以及未来的思考。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你最不愿意放弃的是生命的哪个阶段?(Fact)                              
      生:是青年阶段。   
      师:当你删减掉这个阶段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Feeling)    
      生:很矛盾,很难做决定。我觉得青年阶段是一个让我充满希望、充满幻想的阶段,有很多自己想实现的梦想希望在这个阶段达成。                       
      师:嗯,确实,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阶段,但是如果真的不幸失去了这个阶段,作为一个旁观者,你想对那个阶段的自己说些什么呢?(Future)
      生:尽管未来可能遇到很多的挫折,可能会很难挨,但是我还是想告诉那个“自己”:“跨过去,前面有更美丽的风景!”
      师:嗯,非常有能量的一句话,我也很喜欢。相信它会在你今后的生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主题辅导中,比如上述的这则,在提问的时候既关注了“Fact”和“Feeling”,更挖掘了他们对于今后的思考,即“Future”,这样的挖掘让课堂更有深度和高度,同样也能够真正让学生内心有所感,有所悟。


      四、运用“4F法则”的成效及注意事项
     (一)运用“4F法则”的成效
       从课堂提问实践来看,“4F法则”的成效不仅仅在于它在提问过程中能够一层一层抽丝剥茧,由事实到感受,由感受到发现,最后联系到未来,进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式来提问,能够学生能够进行深入思考,聚焦问题的核心,促进良好的表达。而且它不拘泥于固定的结构,四个环节可以灵活变化组合,针对不同的辅导主题,结合实际情境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句,让学生在心理课堂中的回答更加真实、细腻,促进深度思考和情感体验。
      (二)运用“4F法则”的注意事项
      在“4F法则”的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事实(Fact)、感受(Feeling)、发现(Finding)、未来(Future),它虽然是一个动态回顾循环模式,但我们不能照搬它的固有模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及课堂的需要灵活搭配,自由组合。
      二是尽管“4F法则”是非常精辟的提问法则,但是在提问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其他一些事项,比如尽量多用开放式提问、善于运用积极性提问、避免判断性提问等。这样我们的提问才能够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积极推进课堂的进程,体现出真正的有效性。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荣骆路372号骆驼中学

邮编:315200

联系人电话:董晓颖   13732130017

邮箱:260170133@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