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巧用心理辅导技术,让课堂回应有“心理味” ——以《生气了,怎么办》心理辅导课为例

巧用心理辅导技术,让课堂回应有“心理味”
                            ——以《生气了,怎么办》心理辅导课为例

〔摘要〕一堂有“心理味”的心理课离不开课堂回应,心理辅导技术的课堂回应语言让心理辅导课在有“心理味”的同时更体现专业性。本文巧妙在团体心理辅导课堂中每个阶段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回应学生课堂发言,探索辅导技术在课堂回应中的效果。有心理味的课堂回应激发着课堂活力,让课堂直沁心灵。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辅导技术;课堂回应;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发展性、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途径,是一种有目标、有系列、操作性较强、相对稳定而又灵活机动的团体辅导形式[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2021:14]。国家没有统一的心理健康课教材,因而在整个心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回应”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
课堂回应是心理教师把握课堂的重要素养之一。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对“课堂回应”有以下的解释:接过学生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学生[许婷婷.灵动回应,静待花开——谈谈心理辅导课堂的回应技巧[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4)]。在心理课堂上学生的“球”往往是他们内心的想法,教师的课堂回应语言,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期待,给予学生足够的心理支持,启发学生去探索。同时,课堂回应中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语气表达和表情动作,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思考和问题,进行追问和引导,使学生的思考更深入,体验更深刻。
基于心理辅导技术的回应让心理辅导课堂更有“心理味”更具专业性。本文以四年级心理辅导课《生气了,怎么办》为例,该课例设计思路以团体动力理念为支撑,在起承转合历程中,通过游戏“情绪猜猜猜”勾出学生对生气情绪的体验,引起学生共鸣,互动了解生气的危害,结合《生气汤》的故事,明确生气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物品的三原则,学习用多种恰当的方式来排解生气情绪。结合课例本文巧用8项常用的心理辅导技术,谈谈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堂回应。
一、团体暖身阶段——营造轻松安全的班级团体氛围
专注技术,在团体活动初期尤为总要,专注指的是教师能借助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向学生传递出专心、关注的态度,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课堂的开始,热身游戏的运用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情绪,从而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在《生气了,怎么办》一课中,“猜猜猜”游戏的导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看,老师先把两个拳头放上去,你们猜这表示什么?”学生纷纷好奇地举手猜“表示加油”、“表示生气”,此时教师运用专注辅导技术,以笑容、点头的体态语言,来传递对学生倾听、鼓励的态度,回应道“你们反应真快,到底表示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猜。”心理课堂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回答多样化,教师的专注回应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卫,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团体。“加上两个眉毛;牙齿;还有眼睛,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此时课堂热闹起来,学生纷纷模仿图像出现的动作,老师面带着微笑,保持着轻松,带着学生回答时候的动作回应“噢,你观察得很仔细;你形容得很生动。”甚至在揭示“生气情绪”答案的时候,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这种生气情绪的状态,热身阶段的专注辅导技巧的回应,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为接下来的团体辅导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团体转换阶段——关注内心感受,无条件接纳
团体转换阶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成长困惑的欲求,逐步催化团体动力。学生在课堂上回顾自己经历过的事件,给予学生恰当表达的机会。这里的课堂回应,我们可以用“倾听技术”、“具体化技术”、“同感技术”、“重述技术”等多种方式的辅导技术。
第一,倾听技术在团体形成初期有着积极的意义。真正的倾听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教师行为上的倾听,第二个层面是教师心理上的倾听[ 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2021:299]。
“你有过生气的时候吗?什么事情让你生气呢?”比如学生的回答:被同学欺负的时候,我很生气。学生勾勒出生气时的情绪体验。
在行为上的倾听,教师与发言学生交流的时候,自然将身体微微倾向发言者方向,以开放又放松的身体姿势,友善、微笑专注地倾听,表示“嗯嗯,我在听”。
在心理上的倾听,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非口语的表达,从学生表达的行为、举止、表情中看出他所隐含的意义。“嗯嗯,我观察到你握紧了拳头,感觉到当时的你一定很生气了。”
第二,具体化技术在学生发言陈述的内容有含糊不清的时能协助发言者具体说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开放式问句“生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发言:“生气的时候,就是很想打人,就是不知怎么形容。”
教师回应:“嗯嗯,有一种想打人的冲动感,还有一种不如如何形容的情绪,你可以具体说说这种感受吗?”教师的具体化技术的回应激励学生多思考,引导学生能具体表达感受。
第三,同感技术又称“共鸣性了解”,表达同理的措辞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
发言学生回应生气的感觉“心里想要发火的感觉。”教师回应“是不是想忍不住发脾气呀?”“对你而言,生气时心里好像有一团怒火在燃烧,这种感觉很难受,是吗?”
同感技术能关注到学生内心的感受,无条件接纳学生的回应,促使学生被理解,在课堂上就能达成心理辅导的效果。
第四,重述技术,教师对发言学生的信息内容进行重组,以另一种形式向学生再说一篇。
“生气的这种感觉舒服吗?如果我们憋在心里会有什么影响?随意爆发生气的情绪又会有什么后果?”在与学生探讨生气的危害,有学生回应说“憋在心里会生病”;“会心理难受”;“伤害到别人”,此时教师用重述技术重复学生的话“嗯,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会影响我们心情”;“是啊,伤害到别人,破坏了同学关系。”又如学生回应“别人会不跟我玩”,教师回应“恩,别人会不跟我我们玩,变得不受欢迎。”重述技术在此处的运用,强化生气的危害和后果,增强学生要学会调节生气情绪的意识。
三、团体工作阶段——引导与支持,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团体工作阶段是团体进入解决实际性问题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思考,促进学生进一步自我开放,以达到课程的目标。
引导技术主要用于团体工作阶段中团体动力比较明显、学生中歧义较多的时刻。教师以启发性语言引领学生理清思路、聚焦核心问题。
“那到底生气了,怎么办呢?”此时学生陷入了思考,也不免有学生继续表达随意发泄的方式。教师用引导式技术回应“大家对他的这一观点有什么看法?。”此时,学生开始更多发散性观点。随即教师以“霍斯”小同学引入日常经历生气的事情,观看霍斯与妈妈煮生气汤的视频故事,问“霍斯刚才在煮汤的过程中究竟做了些什么?”学生说“敲一敲锅。”引导离不开发问,此时恰好是继续追问的好时机,“敲一敲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引导性技术的使用恰好启发学生明白生气情绪的宣泄“不要太大力敲坏了。”教师继续回应“没错,我们要爱护好物品,不伤害物品。”就这样,引导性的追问,促使学生更多的思考“吼一吼要注意什么?”“霍斯最后为什么笑了?”从学生的回答中生成生气了需要遵循的三个处理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物品”。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由于各种观点、主张的碰撞,很容易使学生怀疑自己提出的想法不够好,担心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以致很多时候学生不够发表自己的想法。支持性技术的使用,可以打消学生的疑虑,强化学生的自信。接下来的课程中,让同学们以两人小组的方式合作“煮汤”,小组一起讨论缓解生气的好方法,在“汤锅”纸上把想到的方法写下来,画下来,并在5分钟进行小组的展示。“哪个小组来分享自己的作品。”看到有小组成员微微举起手,教师走到该小组身边做出邀请的动作给予鼓励支持,并且也不忘让全班同学给予鼓励“请这小组来展示,我们掌声鼓励。”这样在教师的支持下,小组学生纷纷上台展示作品,教师回应学生的展示给予口头肯定,手势肯定,公开赞扬,“瞧,这小组点子多多,他们这些方法可以合理宣泄我们生气的情绪,真是充满智慧的小组。”并为学生竖起欣赏的大拇指,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自我成就感。不仅如此,学生分享中说到的方法教师随即板书,教师的总结方法也多以学生的分享为主,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价值感。这种支持性技术在细微处逐渐流露。
四、团体结束阶段——自我开放,所学所思运用实践
团体结束阶段是心理辅导课历程的最后阶段,团体活动的终点也是新生活的起点。自我开放技术指教师在心理辅导课上根据当时情况,公开袒露自己的一些感受、经验,来与班级团体成员分享。这一技术一般可以在团体工作阶段或结束阶段使用。这节课尝试了在结束阶段使用。“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感受收获?”有些学生回应“这节课我学会了在生气时候,可以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教师回应“嗯嗯,这种方式真不错,我曾经在生气的时候也用过。”“还有同学有分享收获吗?”此时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这节课上的感受收获。课堂的最后教师通过改编一首“情绪歌”,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融入到歌曲中,朗朗上口,边做边唱。教师简单的自我开放,增强了学生课堂收获的信心,新意的歌曲改编结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励着学生将课堂上的活动体验与课后生活实际衔接。
这是一节充分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回应课堂学生发言的心理活动课,在团体活动课的每个阶段有技巧地运用辅导技术,促使课堂处处散发着“心理味”。课堂回应无处不在,对于心理课来说,生动有效、沁入人心的课堂回应既能激发学生兴趣,拉进师生关系,又能唤醒学生内在体验、感受,促进课堂有效推进。当然心理辅导技术的有效运用不是一朝一夕的,每个阶段的辅导技术的运用也是灵活多变的,一节有“心理味”的心理辅导课需要我们心理教师在日常的辅导工作中加以练习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2021:14
2.许婷婷.灵动回应,静待花开——谈谈心理辅导课堂的回应技巧[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4)
3.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2021:299

                                                                                                                                                                                         

                                                                                                                                                                                       作者:曾春苑,中山市南区竹秀园中心小学,528400

                       

                                                                                                                                                                                                                                                                                                                                                                                                                                                                                                          

                     

                                                                                                                   

                                                                

                                                         

                                                                     

                                                                               

  •                                                                
  •                              

                                                                                   

                                           

                                                                               

                                                       

                                           

                                                                                                                                                                                                                                       

  •                      
  •                                                                                      

                                                               

                                                                                                                                                                                                                                                                                                                                                           

                                                                                                                                                                                                                                                                                                                                                                                                                                                                   

                           

                                                                                                                                                                                                                                                                                                 

  •                          
  •                                                  
  •                            
  •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