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在交往中成长——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研究

 

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其重要他人已不再是父母或教师,而是发展为朋友。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在同伴群体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将有利于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能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学业、行为、情绪等学校适应困难[1]。而我们心理辅导中心进行跟踪的个案中也发现,这些个案往往也是没有朋友的学生。因此,对于初一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如何与新同学交往、如何交到新朋友,如何和朋友相处,对他们是否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尤为重要。而所有的课程中,心理课,尤为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的心理课堂也着重与如何促进学生间良好的同伴关系,尤其对于新生来说,促进他们主动与同伴沟通、被同伴接纳、接纳同伴,与同伴互助成长,是我们心理课堂的目标。因此,开展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课堂教学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研究依据
    心理辅导活动课内容设置的依据:同伴关系研究成果和自我同一性理论
    1、同伴关系研究成果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这种人际关系发展的质量是衡量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社会适应状态的重要指标。根据重要他人理论,中学生的重要他人已不在是父母和老师,而是朋友,因此,同伴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同伴接纳与友谊是同伴关系的两个主要成分,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它们各自的特征、功能决定了其在中小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及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同伴接纳是一种群体指向的单向结构,反映的是群体对个体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2]。它包括两个属性:一是儿童受欢迎程度;二是其社会地位。同伴关系的建立,主要受同伴接纳性的影响。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同伴接纳给儿童提供的是自身是否从属某个同伴群体的经验,个体可以从中获得归属感。多数研究一致认为:能够被同伴群体完全接纳的儿童会表现出友好的态度、谦虚的品质、较强的合作性以及良好的学业适应。
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以忠诚和相互情感为特征的亲密而又持久的关系[2]。具体表现为:朋友间的活动时间更多,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和亲密性;朋友间能更好地相互帮助,相互的批评更有建设性等。关于友谊的研究基本围绕着其特征、质量及效能展开,友谊特征涉及的是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友谊质量是关于友谊的评价,涉及的是对朋友的满意与否;而友谊效能是指友谊对朋友双方的影响效果[2]。研究表明:友谊对中小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不论是其朋友数量还是其质量,都可以对中小学生的社会感知、社会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进行预测,有朋友的中小学生其适应状态更为良好。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缺少亲密的友谊比没有被同伴接纳,更容易让其产生由于缺少情感沟通、交流而带来的“孤独”的情感体验;而缺少同伴的接纳则更容易使个体产生被群体排斥而带来的“孤立”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的心理课堂教学中既要有促进同伴接纳的内容,也要有促进友谊的内容[3]
2、自我同一性理论
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也不可忽略的就是青少年在这个阶段的所面临的发展性危机。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我们可以发现青春期是同一性发展的关键结合点[4]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关于“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我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自我统合的过程是始终伴随着中学生成长的,因此,在我们的课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这个过程势必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交织在一起,在我们设置课程内容的时候也应当考虑进去。
 
    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的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
我国樊富珉教授指出,心理活动课,具有三个特征,即“心理”、“团体”和“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拉尔德.柯瑞指出,开展心理活动课这种团体活动具有多种功能:传达信息、分享共同经历、指导问题的解决、提供援助,还可以帮助来访者学会在团体情境之外建构自身的支持系统。因此,我们也试图通过心理活动课,促进新生的同伴交往适应。正由于是一个团体,因此如何使这个团体运作得有效,使这个团体能提供给新生一个很好的训练场,需要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来进行实施指导。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团体的任务不同,学生和辅导教师的角色、地位不同,团体的氛围和动力也就不同。因此需要设计不同的活动来与团体发展阶段的动力特征及阶段目标相适应。
从微观和操作层面来探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在4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根据学术界对于团体辅导进程的一般共识,对一节具有课时限制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进程做如下四个阶段的划分:团体暖身阶段——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团体结束阶段。
因此,我们的心理活动课也应遵循团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四个团体发展阶段来设计和实施每一个课程。
 
二、研究内容
1、我校初一学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发展特点
2、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标内容
3、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模式
4、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评价机制
5、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注意事项
 
三、研究目标
开发出适合我校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四、研究过程
1.      对初二的学生,进行初一学生心态变化问卷调查,并分析问卷调查结果
2.      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和我校初一学生心态变化特点,设计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方案
3.      两周一课时实施活动课方案,课后征集学生反馈意见
4.      一学年结束后,对学生同伴关系现状进行同伴提名测试作为评价依据
5.      根据实施结果和评价结果,形成完整的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方案。
 
五、研究成果
    第一,初一新生心态变化特点
    抽样对我校239名初二学生,进行初一心态变化开放式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97份,无效问卷42份。
    结果发现,初一刚入学和中段考后,这两个时间段,92%的学生心态发生了变化。刚入学时,学生心态多是“新鲜、好奇、紧张、充满希望、想留给别人好印象”,他们尤为关注“交友”和“学习”两个方面。而到了初一第一次中段考后,学生心态多是“发现班上优秀的同学很多,觉得自己要努力”。这表明,第一,不能孤立地单就同伴交往的内容进行同伴交往适应课程设置,学生的学习适应是势必考虑的因素,学生学习上是否适应也影响着他的同伴接纳度。因此,要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同伴关系,设计相对应的学习适应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初一刚入学和中段考前后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课程设置要特别针对这两个时段不同的学生需求来设置。初一刚入学应着重的是同伴接纳方面的课程,而初一中段考前后则应注重学习适应的课程。
    进入初一下学期,刚开学和中段考和心态变化不大,但和初一上学期相比,88%的学生心态发生了变化,反应“初一上学期的中段考没那么紧张,反而初一下学期的中段考比较紧张”、“没有新鲜好奇之感,开始适应学校生活”、“形成固定的朋友圈”。这表明,第一,下学期的课程也要有学习适应的内容,即如何看待自己的成绩与定位,这与自我同一性理论又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初一下学期要设计有关于自我悦纳的内容;第二,学生在下学期才形成固定的朋友圈,也就意味着在下学期有些学生会面临重组朋友圈,因此关于友谊的同伴交往适应课程则应该放在下学期。
    综上所述,我们就了解了初一新生心态变化的特点和心理发展关键期:初一上学期开学到中段考前,为同伴接纳的关键期;初一上学期中段考后到期末,为学习适应的关键期;初一下学期为自我悦纳的关键期和建立友谊的关键期。
 
第二,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标内容
根据同伴关系研究理论和自我同一性理论,以及初一心态变化调查问卷的结果,设计了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标和内容,经过一年的实施,最终确定为以下目标和内容:
 

活动课
时间
活动课
总目标
活动课
分目标
活动课
主题
活动课
主要内容
9月份
 
喜欢并接纳
同伴
喜欢并接纳学校
我的省实梦
1、通过游戏感受拥有清晰的目标对自己的中学生活很重要;
2、掌握制定目标计划的要遵循“看的见、摸得着”的原则
3、画出自己的“省实梦”制定出专属于自己的中学目标
喜欢同伴,并对同伴产生亲近感
我们都一样
1、通过找同伴和自己的共同点活动,亲近同伴
2、掌握和体验提升自己亲和力的方法
10月份
 
受同伴
欢迎
了解怎样才能被同伴接纳
做个好朋友
1、完成“我的交友底线”问卷,了解自己的交友原则和底线。
2、通过分享,了解其他伙伴的交友原则和底线,从而知道怎样才能成为别人的朋友
积极主动投入到交往的活动
尽我所能
1、体验积极投入集体活动的快乐
2、发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优势和特长,从而增强自己的吸引力
11月份
 
适应学习
提升学习竞争力,从而提升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
掌握初中听课方法
声声入我心
1、训练听课的专注力,克服走神的苦恼,解决怎么听的问题
2、掌握上课做笔记的方法,解决听什么的问题
3、全班分享各科听课秘诀,营造同伴在合作中竞争的氛围
 
掌握初中预习方法
阅读无极限
1、掌握快速阅读中预览的方法
2、体验不同学科阅读的方法
 
12月份
学会自主学习
向问题挑战
1、体验问问题的乐趣,以及问问题对学习的重要性
2、学会问有价值的问题和独立思考
3、善用各种资源解决提出的问题
 
学会管理时间
向时间要潜力
1、发现自己时间管理上的问题
2、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时间的方法
 
1月份
在同伴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明确自己在班级的价值和位置
我爱我家
1、通过“有你真好”的同伴提名活动了解自己在班里的价值
2、通过分组活动,体验自己的价值如何在具体班级活动中体现。
活动课
时间
活动课
总目标
活动课
分目标
活动课
主题
活动课
主要内容
2月份
 
认识
自我
认识自己眼中的自己
这就是我
1、从生理、心理、智慧、能力、社会交往等方面认识自我、评估自我。
2、体会探索自我的乐趣
认识别人眼中的自己
你眼中的我
1、发现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人
2、把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进行比较,体会两个自我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了解真实生活的自己
3月份
 
 
 
悦纳
自我
认识自我的独特价值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与美好
我很特别
1、通过阅读故事“你很特别”体会自己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美好。
2、寻找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3、通过自我肯定训练,欣赏自己,接纳自己不能改变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
了解和悦纳自己的性别
男生女生
1、体会男生和女生在心理方面的差异
2、欣赏男生和女生各有的优势。能更加理解另一方。
3、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男生和女生
4月份
了解和悦纳青春期的自己
给青春画个像
1、通过给青春画像,体会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
2、体会青春期的意义和任务
3、畅谈青春的烦恼和希望
学习
适应
掌握科学复习的方法
复习巧用心
1、了解记忆的规律和自己的学习类型
2、运用记忆规律合理地安排复习
3、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复习攻略
5月份
 
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友谊关系
把握好朋友交往的距离
不远不近,刚刚好
1、体会友谊交往中依存性和排他性共存;
2、通过情景训练,学会尊重朋友的私人空间
把握好和异性朋友交往的距离
不是早恋,是早练
1、体会异性交往的距离和同性朋友之间的差别
2、通过角色扮演,训练如何和异性相处。
6月份
学会拒绝,并仍能维持友谊
拒绝后依然是朋友
1、理解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需求,尊重每个人的需求
2、通过情境训练,能温和而坚定地拒绝朋友。
给朋友提供帮助
请你帮助我
1、体验身边朋友对自己的支持
2、主动对身边朋友提供帮助与支持
7月份
发展
自我
获得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动力和方向
成为更好的自己
回顾一年的所学所得,说想对同学说的话,并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第三,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模式与注意事项
    徐西森教授指出,一个团体运作得要顺畅,成员的期待要得到满足,组织目标要达成,必然经历初始阶段、转换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目标、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6]。而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辅导课,在实施这四个阶段的时候,有怎样的特殊性是我们研究所关注的。

 
同伴接纳课程
学习适应课程
自我悦纳课程
友谊关系课程
团体初始阶段
启动团体动力
重点营造“积极主动”“友好热情”的氛围;
设计的活动应重在全体同学都能参与交往和互动,尽量彼此间有肢体接触,增加亲密感,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接纳学生所有情况的示范者的角色,包括学生不投入活动时;
这个阶段在整个课程是最关键的,决定了后面的活动是否能积极开展。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