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心理活动课中学生被“多出来”现象的探析

                                                     心理活动课中学生被“多出来”现象的探析

                                                                 吴玉芳  遵义市南白中学

摘要:心理活动课中,因教师预设不足、活动规则本身设置、学生自身参与度不高等原因,会出现学生被“多出来”的现象,即团体活动中,有学生“游离”在活动外。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反馈、设置特权,巧设角色等方式,帮助学生回归活动,积极参与其中。

关键词:团体活动;多出来;现象探析;

一、现象描述

心理健康课也叫心理活动课,可见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里的重要性,但在活动中,因为教师预设不足、活动规则本身设置、学生自身参与度不高等原因,会出现学生被“多出来”的现象,即团体活动中,有学生“游离”在活动外。这种现象的发生,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心理的压力与痛苦,而且也会影响活动效果,甚至是整个课堂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结合笔者的经验,分析该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给出一些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

1.授课教师预设不足,造成学生被“多出来”

原因分析:课堂中,教师对要进行的活动一知半解或是未考虑多种可能发生的结果,常常会造成学生被“多出来”,特别是涉及数字的活动,这种现象更常见。例如,在进行团体热身或是分组时,常使用到“马兰花开”活动,即根据教师所说开几朵花,相应的几个同学就组成一个小组。有一次听课时,教师说开“2朵花”,因当时授课班级人数是奇数,于是有一位同学被“多出来”了,这一位被多出来的同学望着其他已经“组队”的同学,立即低头沉默不语,因班级人数多,且该活动为热身活动,授课教师没有关注到这一位同学而是继续授课,但可以观察到,该同学此时已经承受了较大压力。

应对方法:教师在使用每一个活动前,应尽可能了解该活动规则和班级情况,避免有学生被 “多出来”,如果活动中必须要有学生被“多出来”才能达到活动效果,那么可以好几个学生一起被“多出来”。如果有人一起,特别是人数比较多得情况下,这些被“多出来”的学生就是一个团体,学生就不再是独自承担压力。

例如,在“马兰花开”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让男女生分别排成一组报数,这样就知道班级与男女生的人数,教师在喊开花的朵数时,如果活动目的是分组,那么喊出来的数尽可能是班级人数能除得尽的,如果只是为了热身,需要有被“多出来”的同学,那么可以同时多单几个同学。比如班上有39人,如果喊开3朵花,不会有剩下的同学;如果喊开13朵花,可以分为3个小组。如果喊开4朵花,那么剩余3个人;如果喊开7朵花,那么剩余4个人。因为每次被多出来时都“有伴”,学生感觉会会好一些。

2.活动本身的规则设置,造成学生被“多出来”

原因分析:有一些活动,因为活动规则设置的原因,无论班级人数多少,最终都会有被 “多出来”的同学。例如在“超级进化论”这个团体活动中,学生采用两两猜拳的方式,按“鸡蛋-小鸡-大鸡-凤凰”顺序(即鸡蛋最终进化到凤凰),赢的同学进化,输的同学退化,因为要求只能与同类猜拳,即鸡蛋与鸡蛋、小鸡与小鸡猜拳,以此类推。最终活动结束后,无论班级人数如何,都将会有3位同学由于没有同类猜拳而被“多出来”。再比如 “坐地起身”、“珠行万里”等活动中,因为涉及到比赛,为了公平起见,会要求比赛小组的人数相同。一般在活动前会进行分组,而分组后有小组人数多了或是少了是常见现象,于是总有一些同学会被“多出来”。

应对方法1:积极反馈,反馈被“多出来”这事的积极意义

以“超级进化论”活动为例。同学们通过剪刀石头布PK,赢得同学按照鸡蛋-小鸡-大鸡-凤凰一路进化,成为凤凰就站到讲台上,输的同学就退化,不管全班人数有几个,最终都会剩下三位同学,分别是鸡蛋、小鸡、大鸡的角色。这时候,被剩下的同学常常感叹自己运气不好,老师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向全班同学们说:“刚刚我们有三位同学没有进化成凤凰,他们说是因为运气好,其实真正的原因他们忽视了,即已经没有更多的同类和他们PK了,如果有,老师相信他们肯定会进化成功的!老师觉得他们很棒,首先,他们一直在尝试,并且一直遵守着游戏规则坚持到了最后,让我们为他们的坚持掌声!其次,正是因为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奉献,所以其他同学才能顺利进化,我们感谢他们的付出。现在欢迎他们归队!”就这样,虽然在活动中没有进化成凤凰,但是这三位同学也因为教师正面的反馈而减少挫败感和体会到活动的价值。

应对方法2:赋予特权,让被“多出来”的同学感受被需要

以“马兰花开”活动为例。笔者在有一次授课时,班级人数为42,教师想把班上同学分为5组,于是喊了开8朵花,毫无疑问必然有2名同学被“多出来了”,其中有一位比较文静的男生,在同学们组队时没有参与,而是站在原处,最终只能满脸通红、手足无措被“多出来”。授课老师看到后,把他和另一位“被多出来”的男生召集在一起,然后对其他同学说:“刚刚同学们已经形成了小组,按照规则,每个组多一个人或者少一个人,小组都不成立,现在这两位同学牺牲自己,成全了大家的小组,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掌声呢?”听到此,同学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接着说 :“因为这两位同学的付出精神,老师将赋予他们一个特权,即可以加入任意一个小组,而且因为他们自带“护身符”,在之后的比赛中,他们所在的小组可以免除惩罚或是加分一次。俗话说,人多力量大,现在所有的小组都可以邀请他们的加入,当然,最终去哪由这两位同学自行决定。”老师话音刚落,就有同学来邀请这两位同学,甚至有些热情的同学直接叫了全组的同学来“抢人”,这种积极热烈的氛围也感染了这两位同学,在之后的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应对方法3:巧设角色,让被“多出来”的同学有事可做

以“珠行万里”活动为例。该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报纸运输小球”的比赛,为了比赛公平,要求运球人数相等,为了方便,这时就常以小组人数最少的小组成员数为参加活动人数,比如有三个小组参与活动,要评出一二三名,小组人数分别为9/10/11,以每组出9人或是少于9的人数参与比赛是常见的做法,这时就会有几位同学被“多出来”,如果教师没有安排,这些被“多出来”的同学,一来觉得自己是被大家“踢出来了”,不能参加活动,心理会有落差,二来因为无所事事,进而影响活动的效果。为了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教师宣布:运球的同学请认真准备,刚刚被“挑出来”的几位同学有重要事情要做:成为我们的“监督员”和“计时员”!来保证游戏有序公正的进行。然后教师给几位同学说明“监督员”“计时员”的职责以及如何交叉监督与计时。这样,即让所有同学参与了活动,又保证了活动顺序公平的开展,可谓是一举多得。在活动中,可以设置的角色除了“监督员”“计时员”外,还有“观察员”“安全保障员”“记分员”“教师助手”等等,可以依据活动目的,巧妙设置。

3.学生因害羞、内向等自身原因,被“多出来”

原因分析:在活动中,当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时,会有同学拒绝与他人组队,或是要求一个人一组,甚至是虽然加入了小组,但是不参与小组的活动,这样就造成该同学被“多出来”了。

应对方法:在活动中,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反应,教师应该明白,学生这些反应的背后,肯定有他的原因,因此在课上时,教师可以尽量尝试邀请同学加入活动,但如果学生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老师要选择尊重学生的决定,但在课后要了解相关的情况。例如,在笔者一次授课中,教师组织了分组和小组分享活动。有一位同学听完规则后,迟迟没有加入任何小组,当老师询问时,他说:“我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不喜欢我,我就不参与了”。通过老师的劝说,该同学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老师和他商量,让他在旁边看看大家的活动,听听大家的分享,如果想要参与,随时加进去,该同学同意了。此后,授课教师一直关注该同学,发现他虽然坐在小组外,但是他也没有做其他事情,而是在认真听同学们说什么,于是授课教师找到一个气氛活跃的小组,发动同学们再次邀请他加入,在老师与他们的热情邀请下,该同学加入了小组。课后,授课教师了解到,该同学比较内向害羞,平时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太爱说话也不爱参加活动,于是老师找到了班上的班干部和心理委员商量,能不能在以后活动中带上这位同学,同学们同意了,经过一个学期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主动邀请,最终这位同学也积极加入到班级活动中来了。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同学,特别是在心理活动中,更是要营造好良好氛围,做好预设,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不做课堂的“局外人”。而当因为种种原因,学生被“多出来”时,教师一定要关注身处其中的同学,特别是被“多出来”的同学,积极采取一些应对方式,不让学生“游离”。教学,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工作,而是一种双边的互动,只要有一颗善于关注、关心学生的心,一定能有更多巧妙的设计与应对方法。

通讯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桂花社区遵南大道401号

邮编:563100

联系电话:18084435195

邮箱:136752006@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