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与实施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心理活动课的主要特点包括主动性、活动性、发展性和开放性,它高度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是否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并以活动为中介促进学生感悟与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实践一方面取得了很多优秀的经验,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探索,例如,课程开设单一、教育渠道狭窄、课程教材不足、育人效果难以评估等。特别是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课程、提升学科实效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议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席居哲(2019)等人从总体上对国内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观点中,“设计综合性实践项目”“全员”“全域”“创造性”“可持续发展性”等关键词向我们勾勒出了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轮廓,因此我们投入本研究,尝试探索形成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模式。

 

二、课程内容与实施模式建构

(一)课程内容上,构建 “双线标准”课程目标和与之配套的、以心理健康为主、多学科融合的学习主题,以“动态生本学材”的方式实践课程

本研究以《纲要》、云南省晨光版小学心理教材(地方教材)等作为参照,综合考虑学生发展水平、学科知识融合、社会生活需要等因素,使用“小学心理健康知识体系”和“调查研究能力”“双线标准”设计整个课程的活动目标,并完成学段宏观目标向课时微观目标的分解。“双线标准”指的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以心理健康为核心的综合性知识能力,还能学到开展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流程。

在“双线标准”学习目标指导下,研究把一至六年级学习内容划分为“我与学校”“我与自我”“我与学习”“我与家庭”“我与生活”和“我与世界”6个学习主题。每个主题由1个或多个研究项目构成,但均与学生生活中经历的、关注的典型问题作为载体,分解为学生认知水平能够胜任的研究任务。(详见表1)

表1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年段目标

年级

内容主题

分目标

一年级

我与学校

1.我能在主题性学习中,学习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自我控制,以及礼貌友好交友技巧等,最终逐步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老师引导产生的生活中关于第一点的问题,我能通过简单的调查研究(问询法等)得到答案。

3.我能初步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观点表达有多种方式,并学习运用调查结果解决问题,体会学习的乐趣,训练口语表达,拓展视野;

4.我能够在整个主题活动中体会小组合作的快乐、感受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年级

我与自我

1.内容目标:我能开始觉察自我概念,并且可以看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不同,制定目标并能坚持实现目标的决心和毅力;

2.研究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具备初步的撰写访谈提纲的能力,并可以通过访谈提纲对他人进行初步的访谈。

三年级

我与学习

1.我能学习和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会在集体中与人相处。

2.经由老师引导,我能发现学习生活中和心理健康案例中与第一点相关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并且通过设计和实施2种及以上方法结合的调查研究(问询不同人群、查阅网络资料等),获取问题解决办法,同时初步学会提炼整理文献要点的方法;联合伙伴以小剧本、小报告等形式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

3.学会小组合作,积极承担大组协商分配的角色和任务,合作表演剧本或做研究报告,用简单语言自我评价。

四年级

我与家庭

1.我能提升自己对财富的认识,财商得到发展;

2.以《压岁钱》或《假如我是财政部长》两个项目主题,经过老师引导,我能发现素材中过去没有想到过的、与第一点相关的有趣问题,并且通过较为完善的调查研究(根据较规范的调查表来开展研究)来获取问题的答案,总结出“我的发现”;

3.在呈现我的研究成果方面,能尝试把我对第二点中问题的思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准备简单但条理清楚的小报告与同伴分享。

5.我能在成果呈现后,对自己的研究历程及其呈现进行简单的反思和评价。

五年级

我与生活

1.我能学习和养成理解他人、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

2.我能积极观察生活,对自己在校园、家庭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形成想要探究的问题;

3.我能根据老师的引导,通过设计和实施较完善的调查研究获得结果、形成结论,启发自己如何解决问题;

4.在呈现我的研究成果方面,可以组建团队,运用所学心理剧创造性呈现项目式学习成果,选编过程性素材进行后期制作;或者,准备条理清楚、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小报告与同伴分享

5.我能根据较为专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其呈现进行评价,并能树立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年级

我与世界

1.我能关注社会、关心世界、胸怀国家;

2.结合新闻联播、报刊杂志等,我能对我看到的、经历过的事实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并且能够简单反映我对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3.我能根据老师的引导,针对我感兴趣的问题设计较为规范的调查方案并获取结论,形成小论文;

4.在呈现我的研究成果方面,我能够与团队伙伴开展良好合作,运用所学技巧创造性进行心理剧表演,富有感染力;或者,撰写论文,并准备条理清楚、论据较充分、时间为5分钟左右的小报告与同伴分享,

5.我能根据较为专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表现进行评价,并能树立团队合作的精神。

 

 

本研究不编撰教材,而是尝试根据具体活动内容设计使用“动态生本学材”作为学习支架。“动态生本学材”的概念意指学习材料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并不固定,编写或改编标准是“以学生为中心”。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已经向我们证明,当前青少年儿童的发展需要会随着社会生活而不断变化,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应该具备的心智素养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本研究认为,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并非固定学习材料能够解决的问题,它必须与时俱进。

(二)课程对象界定及活动实践实现“多元化”

从课程对象上看,课程“以人为本”。“人”不仅仅是学生,本研究关注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因此,如前一部分所言,课程在设计过程里已经尽可能做出考虑,引导学生联合多种问题解决力量。例如,在一年级下学期“我会交朋友”项目研究中涉及到真实的调查活动。低段学生除了向熟悉的伙伴调查,还需要向老师、家长,乃至不认识的个体开展调查、交流,让交朋友的策略不再停留在课堂的案例分析和体验讨论。而在这个过程中,多方个体成为课程对象,潜移默化地实现了课程对象的多元化,为筑牢由家校社三方构建的儿童心理良性发展的大环境助力。

(三)课程实施上,探索形成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模式,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

本研究首先进行“双线标准”课程目标设计,继而依据目标完成了包括6个主题的课程内容设计。在每学段特定主题下,学生将完成1个或多个项目研究,但每个项目的学习均包括“确定问题、制定方案、项目实施、总结展示”4个项目式学习的典型环节,因此,完成一个项目研究一般至少需要4个课时,对应至少“自学活动”“项目学习活动”“反馈与展示活动”3种课型(详见图1)。

57d63c187b5e4fe4cf34148d39b5300

图1 课程实施流程图

1.三种课型的设计逻辑

“自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材料和相应的学习支架,课时目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后续项目学习活动中将会使用到的研究方法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目标,为“项目学习课时”做好准备。

“项目学习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先前“自学活动”中的方法处理项目研究的实际问题,确定问题、制定方案部分通常会在这个部分完成。项目实施部分通常在“项目学习活动”之后的第二个“自学活动”中完成,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开展研究。

“反馈与展示活动”则负责总结展示部分,聚焦学生对研究成果的展示和表达,主要反馈在前面几个课时结束后完成的课时研究任务。

2.“项目学习活动”课型的基本模式

“自学活动”课时多为校外开展,学生使用学习支架自主进行;“反馈与展示活动”课时通常包括简要回顾项目学习过程、学生展示、引导总结3个环节,因此,这两种课型的活动模式不在此赘述。

“项目学习活动”一般包括五个环节:

环节一:自由分享确认问题范围

这一环节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引导学生形成问题圈,通常以开放性问题导入,记录学生“天马行空”的相关答案。二是引导学生整理问题圈,形成项目相关的问题大类,例如,历史问题,文学问题,科技问题等。三是根据课时目标选定问题范围,比如,课时的内容载体如果关注的是历史问题,那么就把焦点集中在历史问题,形成问题群。

环节二:搭建支架探讨研究方法

从问题群中选择一个问题,示范搭建研究支架,引导学生实践运用“自学活动”中的研究方法,尝试设计调查方案。

环节三:自选问题引导方法运用

学生自主从问题群中选一个问题,运用支架演示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以选择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环节四:布置课时研究任务,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课时研究任务的设计充分体现学习自主性,任务难度多维,能够让每个学生按照“双线标准”的目标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呈现在生本学材当中。学生使用材料在接下来的第二个“自学活动”中完成调查任务。

 

三、课程质量评价:兼顾普适性课程要求和“心理”学科特征

本研究主要参照两方面文献成果来设计课程质量评价:一是校本课程的评价设计,二是心理健康课堂质量评价设计。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本研究所构建的课程作为云南省地方心理课的补充,目前界定为“校本课程”更为合适;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为其“心理”属性,又决定了把这门课完全按照普通校本课程标准来考核其效果并不妥当,课程评价必须具备专业的“心理味道”。

结合自身实情,经过专家咨询,研究从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课程主体(教师)、课程主体(学生)、课程效果五个方面设计课质评价方案(见表2)。

表2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综合评价表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课程目标

内容目标,技能目标

教学过程

课程准备,学科渗透,实施途径,教学环节

课程主体(教师)

教学素养,教研能力,视角转换,教学理念

课程主体(学生)

学习状态,氛围体验,改变发展

课程效果

认知接纳,情感态度,意志专注,行为发展,氛围后效

 

 

四、效果与反思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模式对教学效益的提升有促助作用

1.学生心理健康学科学习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与参加项目式学习前相比,学生的心理学科学习效果具有显著优势。参与研究两年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自我角色或环境有明确的认知,对学习充满热爱,在学习生活中专注力、抗挫力提升,协调、合作能力提升。

2.实验教师与“项目式学习”相适应的现代教学能力获得发展

多方评价者一致认为与参加研究之前相比,实验教师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变,能够在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设计上更多地考虑“项目学习”的协作与探究特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种途径获取课程资源并因地制宜地进行运用;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计划及步骤明确清晰,教学素材具备恰当性、趣味性、创新性;教学的全过程中,重视与儿童学习的其它学科相协调、互促进;课堂侧重于更多社会资源的整合融入,以达到教学形式的效果最大化、效率最优化。

3.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探究实践能力的发展方面

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很可能有积极的提升作用,特别表现在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发展方面。“自学活动”课时多为校外开展,学生使用学习支架自主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乐于完成课外的研究任务并能够按时提交任务报告。“反馈与展示活动”课时中,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听者倾听质量较好,能够适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见解。很多学生反映,项目式学习虽然很难,但自己能够做到有始有终开展学习,能够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探究实践能力获得良好发展的意志表现。

4.课程能够显著提升和保持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注意水平。无论是实验教师还是实验班学生,两者一致反映了该课程在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注意水平方面的优越性。绝大部分学生反映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对该课程感兴趣程度,课程参与程度,配合程度极大地提高,在课程中能专注和积极参与,有良好体验,同时,对项目内容有深入思考、正确理解,并表现出积极改变的意愿和行为。

(二)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1.课程开设、课程教学、教师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存在难点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课程开设方面,不同班级对课程的执行程度不一致,存在课程被占的情况;在课程教学方面,学生用以解决问题的心理健康相关素养、策略和知识不够,主要表现在情绪调节、抗压或挫折、合作与竞争等几个维度;在教师队伍的培养方面,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最大的障碍性问题是教师队伍,一是实验教师不稳定,二是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这是最突出的问题。教师心理学专业素养的参差,影响到对课题如何推进、课程如何实施的理解程度,因而影响到课程实施质量;在教材方面,对所使用的地方教材的研究也是不够的。

2.师生双方对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的适应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由于项目式学习是系列课程,实施时间较长,并且全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对研究团队、师生双方和家长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经验,可能很容易产生疲惫感、畏难情绪,甚至可能脱离项目最初制定的目标,从而影响教学活动效果。项目式学习的课堂可能生成教师无法预设的众多研究资源,此外,学生不适应新的学法,班额大,个别指导难度大,这对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课程胜任能力是重要的挑战。

3.课程的推广运用问题

尽管数据已经证实了本课程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从设计到实施、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都存在相对较高的要求和一定的难度,课程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将成为又一难点。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多学科深度融合,尝试解决课程发展瓶颈的重要尝试,它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乐学、好学、能学。同时,课程也面临着在推进过程中的难处,后续研究讲不断攻克所遇问题。

 

 

参考文献

[1]席居哲,叶杨,左志宏,彭雅南.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6:149-159.

[2]苏巧妙.用课例分析法探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创新教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2: 26-29.

[3]陆启威.项目式学习亟须理清的几个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19,32:10-13.

[4]李翔,信忠义,郭成,刘衍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8.

[5]沙文居,张超.小学生入学适应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1.

 

 

第一作者:沙文居

单位: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经典校区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茭菱路1488号昆明高新第一小学经典校区

邮编:650106

联系电话:13888347931

E-mail::48071196@qq.com

 

第二作者:杨丽媛

单位: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海源校区

地址:昆明市高新区商院路166号昆明高新第一小学海源校区

邮编:650106

联系电话:13577029719

E-mail:411135968@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