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背景下高中家长学校课程 开发与实践探索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背景下高中家长学校课程

开发与实践探索

 

摘要:《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长依法承担孩子教育的主体责任,也指出学校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等形式提供家庭教育服务的协同支持义务。为了协助家长更新养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养育方法、实现高效的家校合作,本文立足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家长学校课程的实施背景、课程研究现状、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以及课程实施的难点与对策等方面介绍高中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关键词:家庭教育促进法;高中;家长学校;课程开发

            一、高中家长学校课程开发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背景:《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

2022年1月1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实行。这部法律的实施明确了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将依法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促进法》除了规定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角色,还明确规定了学校的协同支持责任。例如该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这些明确的法律条文进一步指引了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的途径。

        (二)社会背景: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的频发与家庭矛盾的冲突

2021年5月,《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杂志发表了第一个有关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的流调报告[1]。这项研究从2012年底启动,选取北京,江苏等五个省(市)约74000名儿童青少年为样本。流调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流行程度最高的精神障碍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独立违抗障碍、抑郁障碍等。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需各界更多的关注。

最近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值得关注的是,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而言,家庭环境是使其陷入抑郁的首要因素。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2]。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现实生活中,对于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很多家长缺乏分辨能力,会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或者“叛逆”的表现,因此可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回应,这会进一步加剧父母与孩子的矛盾。

            二、高中家长学校课程现状与不足

(一)高中家长学校课程的现状

我国家长学校作为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形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1年中共中央[1981]19号文件要求各级妇联做好“帮助家长加强和改进对子女的教育”的工作,但当时的家长学校的研究与家长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亲职教育等含混不清。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家长学校应当要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当中”,自此,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了家长学校。在教育效果方面,很多家长都认为参加家长学校培训,能在教育理论知识、教育能力、亲子关系上有所提升,但调查中发现仅8.7%的家长认为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对其教育孩子时帮助非常大[3]。也有研究发现,近半数的家长认为家长学校搞形式,家长参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学校工作,而不是提高自身教育水平[4]

近几年来,新形式的家长学校实践开始呈现,例如昆山市教育局在以“共育、共建、共享、共生”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实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展了“走班式”家长学校的实践研究。这种创新型的家长学校模式,具有形式灵活、目标集中、评价多元等特色[5],但这些新式的家长学校课程一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开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家长鲜少接受类似的课程指导。

          (二)高中家长学校课程的不足

总体而言,我国家长学校学课程发展比较缓慢,还有许多亟待提高的地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家长学校课程的覆盖对象更多是幼儿园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高中阶段家长学校的课程开展教少。

2. 家长学校课程内容较陈旧,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和

实用性,这与家长自身需求相距甚远。

3. 家长学校课程内容不连贯,大部分家长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按照学校、班级需要开课,课程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4. 家长学校教学形式单一,以“讲授方式”为主,缺乏家长参与、讨论与互动的环节。

5. 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方式,家长参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学校工作,课后很难将所学到的知识持续性地应用到实践当中。

            三、高中家长学校课程开发内容

为了弥补以往家长学校课程的不足,本项目高中家长学校课程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为背景,立足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家长学校课程的真实需求,以此为基础设置家长课程(见表1),协助家长更新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实现高效的家校合作与家校沟通。

1高中家长学校五大主题授课内容

专题

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家长学校课程内容:

1.亲子沟通:认识高中的孩子

2.亲子沟通:如何共情孩子?

3.亲子沟通:“我信息”的使用

4. 亲子沟通:如何应对与孩子的冲突?

 

 

1.协助家长认识高中孩子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2.协助家长掌握沟通的技能和方法;

3.协助家长识别与孩子的冲突类型,掌握化解冲突的方法。

家长学校课程内容:

1.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心理困扰与心理障碍?

2.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厌学拒学?

3.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4.如何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1.协助家长识别高中孩子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2.协助家长理解孩子厌学拒学以及手机沉迷背后的原因并且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

3.帮助家长掌握缓解孩子焦虑的方法,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

 

 

 

 

家长学校课程内容:

1.如何协助孩子选科选学?

2.如何帮助孩子设立高考目标?

3.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4.如何协助孩子选择专业和学校?

1.指导家长做好孩子在高中不同阶段的生涯规划,做好选科选学和志愿填报工作;

2.协助家长掌握如何从家庭的角度给与孩子支持,帮助孩子设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家长学校课程内容:

1.如何做好生殖系统的疾病预防?

2.如何与孩子谈“性”说“爱”?

3.孩子早恋了,家长怎么办?

4.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性伤害?

 

1.科普与性相关的生理健康知识;

2.协助家长认识青春期孩子性心理发展特点;

3.协助家长掌握正确应对孩子青春期早恋、预防性伤害等问题的方法。

 

 

家长学校课程内容:

1.父母的焦虑如何安放?

2.父母的教养方式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

3.如何成为“成长型”的父母?

4.家长如何直面成长的分离?

 

1.协助家长认识自身的养育焦虑,学会区分哪些焦虑是来自自身哪些是来自孩子;

2.掌握提升父母“效能感”的方法,做“成长型”的父母;

3.做好与孩子分离的心理建设工作。

            四、高中家长学校课程实施方式

依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家长课程的实施通过以下三个阶段展开:

         (一)阶段一:课前需求调查

高中家长学校课程的需求状况通过课前问卷调查获得。课程开始前对高中各年级、各学段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家长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理解、对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的态度和观点、对家长学校课程开发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内容如“您在家庭教育遇到困惑时,一般向____寻求帮助?”,“您参加家长学校培训的目的是______?”,“关于家长学校课程,您期待学到的内容是______?”等等。

          (二)阶段二:多形性开展家长课程

为了兼顾更大范围的家长群体和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高中家长学校课程授课形式多样化,具体如下:

1. 讲座式:讲座是一种集中面授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讲座向家长讲述家庭教育的理念、案例和应对措施等。讲座式的优势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家长传授最大化的家庭教育知识。

2. 座谈式:通过座谈会等形式,让教师与家长相互交流,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教学模式。座谈式的优势是互动充分,能够了解不同家长群体的教育困惑和需求,并且可以灵活针对特殊个案进行个别指导。

3. 团体体验式:家长参与教师设计的活动和体验游戏,充分领略家庭教育理念的授课形式。团体体验式的优势是可以让家长获得更加直观、深入的感受,并容易形成互助团体。

4.线上课程:作为现场授课的补充形式,通过微课,线上直播等方式帮助家长理解家庭教育理念。线上课程的优势是资源丰富,在短时间内可以覆盖更大范围的家长群体,不受时空限制。

          (三)阶段三:课后评价与反馈

课程结束后,结合课堂实施反馈、课后问题收集、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以问卷调查为例,课程结束后,可以对家长的课程掌握情况、上课过程中的满意度、课堂过程的困惑等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如“通过家长学校课程,您的_____提高了?”,“在课堂中,您还存在的困惑是____?”,“您认为家长学校对您教育子女的帮助如何?”等等。

          五、高中家长学校课程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自2015年教育部提出“家长学校应当要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当中”到2022年《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指出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进行家庭教育,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展已成为时代的需求,但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依然会存在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如何保障家长学校的师资力量?

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是依靠学校的心理老师或者个别德育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学校领导至上而下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将班主任以及有意向的学科教师纳入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范围,让每一位参与培训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胜任课程的开展;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更多校外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和机构入驻,帮助学校进行课程的开展以及课后服务工作。

(二)如何鼓励家长持续性地参与学习?

从以往的研究可知,很多家长参与学校的家庭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配合学校的工作,参与意愿并非特别强烈。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家长学校课程的设置需要切中家长的痛点,真正解决家长的困惑(例如如何处理与高中孩子的冲突、如何应对孩子的厌学拒学等问题);其次,授课目标不仅要促进家长观念上的改变还需要帮助家长掌握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同样重要的是,学校可以通过一些额外的奖励机制鼓励家长参与课程,例如给全体参与的家长计算学时,发放学时证书,对积极参与和实践的家长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对于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家长可以邀请他们加入家长讲师团,通过个别家长的力量去影响更大范围的家长群体。     

(三)课程结束后,如何协助家长进一步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很多家长参与学校课程,一开始会有很大的动力希望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时间长了之后,这种动机就减弱了。部分家长因为在实践中遇到一些困惑没有办法及时处理,也会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因此,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建立一些家长互助团体,例如通过系列性的团体课程、小组课程增加家长之间的熟悉度和信任度,当家长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朋辈间的支持获得继续应用的信心。

参考文献

[1]Fenghua Li,Yonghua Cui, Ying Li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Schoo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Diagnostic Data from Detailed Clinical Assessments of 17,524 Individuals [J]. 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21.

[2] 好心情平台.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EB/OL].  https://www.sohu.com/a/563769252_120286260. 2022-7-4.

[3]支林. 天津市小学家长学校课程开发研究[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20.

[4]肖红球. 中小学家长学校课程设计研究[D]. 深圳:深圳大学, 2018.

[5]尹弘敏. “走班式”家长学校的实践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 2020 (433): 39-42.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背景下高中家长学校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2021ZXDY098)阶段性成果。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