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巧用课堂生成资源,延长心理课的幸福“保质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相较于传统的课程而言,心理课的课时比较少,课程的连续性不强,经常会出现下节课问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学生会回答忘记了,或者是只记住精彩的活动片段;心理健康课的课堂比较多体验性的互动,学生相对较轻松,也没有强制性的书面作业用于课后巩固,学生经常课上轻松快乐、感悟良多,但是上完课回到紧张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又一切如常。因此,笔者常思考一个问题:假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效果是有保质期的,如何能将这个保质期拉长拉远,让课堂感悟学习的内容能够给学生带来更深更远的影响,让课上体验到的积极幸福的情感能悠远绵长?在五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思考、尝试、总结,笔者发现了巧妙的运用课堂生成资源,可以有效的延长心理健康课的幸福“保质期”!

课堂资源不仅包括预设性资源,还包括生成性资源。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伴随着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推动教学进程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简单来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能够推动教学的课程资源。课堂的生成性资源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往往是潜在的,是不易发现的,它总是游离于师生互动之间和课堂内外;课堂生成资源所蕴藏的机会和能量又是有时效的,不管是有形的资源还是无形的资源,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并加以利用,便会失去时效白白流失掉。课堂生成资源的这两个特性就要求老师们能够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识别、捕捉、并良好的运用的这些资源。本文特通过幸福系列课程中3个不同的课例,来展示几种巧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具体方法。

一、将课堂资源可视化——激发看见的力量

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改变、自我成长是心理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学生能够看见“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资源从而建立自信和勇气;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产生改变的决心;看到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状态从而调整自己待人接物的方法。有了看见才有觉察,要先看见才有改变和成长。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学生的状态、表现可视化,是帮助学生看见自己的最直接的方法。

以“幸福家庭”主题系列的《冲突背后》一课为例,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父母的冲突的过程中,我请学生回顾自己与父母真实发生的冲突事件,并使用家庭雕塑的技术,在小组内选择一位同学的案例来进行家庭冲突雕塑的设计与展示。在指导每个小组完成家庭雕塑的展示时我突然意识到在角色中的人无法观察到自己在角色中的表现,于是我当机立断做了一件特殊的事情:用拍立得将各组的家庭雕塑拍了照片,待小组全部展示结束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声,我将照片分发给各个小组,让刚才处于角色中的学生,也能观察到自己在角色中的表现。轻柔的音乐声中,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认真观察感悟,也有了很多新的思考。下面是课堂分享的片段:

生1:以前我对这件事的记忆,就是妈妈狠狠的打我,然后我躲在卧室的门后伤心的哭,可是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才发现,在我伤心哭的时候,妈妈也窝在沙发上哭。

师:看到妈妈也在哭的那一刻,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生1:我突然觉得妈妈没有那么凶,她打我也是没有办法了,我现在很想回家去抱抱她。

生2:刚刚我在演的时候,听到底下的人在笑,我就感觉也很好笑,心里没什么感觉就结束了,可是看到这个图片的时候,我就笑不出来了,(指着照片)这支笔其实我是想代替衣架,我犯错误的时候我爸爸就是拿着衣架这样来打我的,现在我扮演爸爸,我又用同样的方式去打了他(扮演孩子的同学),我觉得这很可怕。

师:你怕的是什么?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生2:就是害怕以后我真的有小孩,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他,或者很愤怒的时候会用这样的方式去打别人,不想让别人怕我离开我。

师:哦,我们不喜欢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却又经常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这份害怕好像在提醒着我们什么呢?

生2: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

一张小小的照片竟然有那么大的魔力,它带给学生的思考和带给我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通过这张照片,从横向的角度来说,学生直观的看到了自己和家人在冲突中的状态,理解了冲突背后彼此的感受和想法,从只关注自己的片面记忆转化成了解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能更客观的看待冲突;从纵向的角度来说,学生看到了父母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理解自己与父母对彼此的期待。这一切都让我很惊喜也让我的学生收获颇多印象深刻。那节课下课后,我把这几张照片送给了学生们,从此拍立得成为我课堂上的好朋友,小照片也总是能派上大用场。

其实,不仅仅是拍立得、手机(照片)可以带来这种课堂生成资源可视化的效果,随着基础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部分学校都用了自己的可视化设备,比如使用手机、paid投屏的方式,教师可以实时分享互动课堂生成资源,很多一体机上的教学设备还具有镜像教学的功能,只要认真学习钻研,将来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好帮手。

二、让课堂资源成果化——汇聚集体的能量

 每一个老师都不希望学生在自己的课上一学就会,学过就忘。而心理课因为课时数少,课程间间隔时间比较长,也没有传统的课后作业用于巩固内化,更难以去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且心理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心理课多是体验式课堂。因此,经常会出现课上感悟、收获满满,但是课下回归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又忘记了所有的情况。介于此,除了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上下功夫之外,我还会积极借助课堂资源成果具象化的方法,生成特定的教学成果,让看得见的资源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用于课下,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健康和成长。

这里以幸福系列课程中《幸福无处不在》一课为例。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游戏导入——冥想体验——彩绘幸福”这几个环节去发现幸福,感受幸福,能够认识到幸福并不遥远,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能够学会从这些微小但是美好的幸福中汲取养分和能量。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幸福清单”和“幸福札记”这两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这两个环节来将自己的所思所悟所得具体化,从而延长这节幸福课的保质期。课堂上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

我邀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收获,可以是自己寻找到的幸福,也可以是他人所分享的幸福等,静下心来思考,什么可以真正的为自己带来幸福,并将这些幸福记录在提前下发的活页纸上,形成属于自己的幸福清单。每个人5到10条。然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幸福清单。

待充分分享之后,我请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幸福清单下面,写上一句鼓励他人的话,如:如果你也看到了这里,希望你能和我一样发现幸福,感受幸福。然后以组为单位将每位学生的幸福清单收集起来,放入原本的活页夹中,集成班级专属的幸福札记,并告诉大家使用规则:这就是属于咱们自己的一本幸福手册,这里面有全班每一位同学的幸福法则,以后任何时候(开心的、失落的、痛苦的…… )翻开这本手册,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发现幸福,感受温暖,汲取力量。

第二节课过去,我发现这本札记被摆在了班级客厅最显眼的位置,上面多了很多浏览的痕迹,还有课上没来得及写的话课下又去补充的。学生告诉我他们班主任也写了一份幸福清单放了进去,还说这本幸福札记是咱们班在开学初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这本幸福的札记,不仅汇聚了来自学生在课堂生成的幸福密码,更帮助学生将在课堂上体会到的温馨与幸福延长到了课下,让其在课后的若干时光里也能温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只要这本札记还在,这节幸福课的成果就可以持续保鲜。

在之后的课程中,我又多次用到了类似的方法,比如在理想教育的主题中,引导学生一起制作了班级的目标墙,在挫折教育的主题课程中,我为每一学生准备了能量瓶,收集在课堂中发现的能为自己提供支持与爱的能量,并让这个装满爱与支持的能量瓶一直陪伴着自己……让课堂生成的资源成果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悠远持久的帮助,也让心理课不再是“上过就好”“只是玩”的课,我与学生的关系,班级的氛围也因为每一次可视化成果的积累越来越好。

三、多方借力持续化——促进能量的流动

由于心理课的特殊性和课程时间的有限性,想要课上生成的资源持续性的发挥作用,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学会多方借力,比如学校、任课老师、班主任、家长等人的力量。对于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和能量我们可以及时反馈给相关各方,同时,我们也可以以这些资源为媒介,与多方形成有效的合力,共同帮助学生进步成长。尤其是作为班级管理者和引导者的班主任老师,我们可以请他们来作为资源与信息传递的桥梁。

以《在鼓励中成长》这课为例,在课堂上我们先通过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方法认识到了鼓励的魔力,也学习了鼓励的正确方法;然后我们一起运用学会的方法为最想鼓励的人撰写鼓励卡,学生在这节课中非常开心,也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成长。随着上课铃响起,本以为这节课到此就结束了,但是第二大周返校后,学生在教室惊喜的发现了每个人的收纳柜上都挂了一个小小的鼓励箱,打开箱子,里面还有一张来自班主任的和我课上用的同款鼓励卡!那一刻,他们的心中弥漫着无边的幸福与感动。那一周的课上,学生们问我,老师你是怎么做到的,能让不擅鼓励的班主任写出鼓励卡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啊,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请班主任帮忙的想法,来源于课堂上一位同学写的鼓励卡,是写给她的班主任的:陈老师谢谢您,每次不管发生什么事,您都能认真的先听我说,这让我很安心。短短的几句话却充满了由衷的感激和信任,我想这份美好的鼓励一定要传递到班主任那里。于是我找到了班主任陈老师,在她被鼓励卡带来的幸福和欣慰包围的时候,我提出了鼓励箱和鼓励卡的方案。于是就有了学生返校回来看到的那一幕。现在,鼓励箱鼓励卡已经成为了陈老师班级的一大特色,班主任带动任课老师和学生一起互写鼓励卡,班级里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都能被看见,互相认可、彼此支持的班级氛围逐渐形成,学生也越来越团结,用陈老师的话说,他们正在鼓励中快乐的成长!

多方借力,促进课堂资源的持续使用和能量的持续流动。尤其是来自于家庭的支持,随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家长形成紧密有力的教育合力是帮助学生进步与成长的有效途径,而作为心理老师,如何将心理课堂的资源和能量延申至家庭,又如何将家庭的资源有效的运用于课堂,是非常值得思考与探索的。

让课堂资源可视化,以激发看见的力量,在觉察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让教育资源成果化,以此来汇聚能量,让心理课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刻长远;用好课堂资源,多方借力,促进课堂资源的持续使用和能量的持续流动,为学生打造动态支持性的成长环境,让积极幸福的力量无限延长。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步摸索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够给处于心理健康教育前线的心理老师们提供些许参考,也期待更多的分享与讨论。

 

 

 

【参考文献】

[1]例谈预设性资源与生成性资源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运用[A]. 廖倩蓝.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七)[C]. 2020 

[2]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关系处理——以小学心理课为例[J]. 林贝,黄喜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12).

[3]绝在预设 妙在生成——对课堂心理辅导有效性的思考[J]. 万红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05)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