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看见 对话 成长——高中生情绪探索心理课程的设计

        高中生的情绪发展进入了人生中的疾风骤雨期,一方面是因为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大脑负责情绪管理的杏仁核发育还不成熟,导致情绪容易爆发、起伏比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所处的学业阶段,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在学业上受到的挫折较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前途会时常感到迷茫、担忧,因此苦闷、彷徨、焦虑等情绪的表现和种类更加多样化。因此,帮助高中生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情绪探索心理课在设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关于情绪主题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大多还停留在情绪的调整上,即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应该想办法避免负面情绪的出现,由此导致课程设计的重心放在了教给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上面。同时,这些方法对于高中生而言,大都只是暂时帮助他们逃离了不开心的情绪,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很多方法在小学和初中的心理课上都已经提到。如果高中的情绪探索还停留在逃离情绪的方法上,不仅导致了课程内容的简单化甚至无效化,也很难体现出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在设计上的梯度化和层级性。

        此外,很多关于情绪主题的设计大多比较笼统,比如将对情绪的认识和调节方法等放在一个课时里,虽然面面俱到,但很显然每个环节都是一带而过,这就导致学生对情绪的认识非常片面,对情绪的探讨很不充分,很难帮助学生真正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发情绪探索的系列课程,以便能够促使学生看到每种情绪在我们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当情绪来了,能够带着接纳的心态进行觉察,看见情绪发生的背后自己产生了哪些想法、哪些需求未被满足,进而和自己进行对话,顺利地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使改变和成长自然而然地发生。

        二、情绪探索系列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言“情”

        这是情绪探索的第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并看到不同情绪在生活中都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进而接纳和拥抱自己的情绪。具体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是暖身活动抓“情绪”,活动规则是请每个小组的学生围成一个圈,每个学生伸出自己的双臂,左手掌心向上,右手食指向下,然后教师会朗读一段带有“情绪”词语的句子,学生在听到“情绪”这个词时,就迅速地完成左手抓、右手逃的动作。学生在活动中会体验到紧张、兴奋、喜悦等情绪,从而顺利引出本课主题。

        在团体转换阶段会引入情绪、基本情绪、复杂情绪的概念,让学生尝试解析出复杂情绪是由哪些基本情绪组成,比如焦虑是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成;委屈是由伤心、抱怨和愤怒组成,学生通过这种辨别和解析,从而发现情绪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并且准确识别出情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团体工作阶段则是采用了“情绪大辩论”的活动形式,我首先给出学生辩题:正方是不开心的情绪没必要存在;反方是每一种情绪都有其积极意义。然后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先围绕辩题组内讨论5分钟,最后各组选出四位辩手,按辩论赛的形式开始正式辩论,只是每个环节的辩论时间会有所缩短,辩论总时长是20分钟。

        在团体结束阶段,教师会针对辩论的过程进行小结,找出双方好的观点。学生则在辩论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看到了每种情绪在生活中都有其积极意义。

(二)“看见”你的情绪

        本课是在认识情绪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情绪背后的发生机制,重在让学生意识到情绪只是一个信号,要学会第一时间觉察并理解它,学会探索情绪背后的真实感受及内在想法和需要,从而帮助自己采取合适的行动,使积极的改变得以发生。

        团体暖身阶段:抱一抱。教师讲述一个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引发学生多种情绪的小故事,学生在听的过程根据自己的感受做相应的情绪动作。比如开心就挥挥手;生气就跺跺脚;害怕就做发抖状;伤心就相邻两人抱一抱。活动结束会发现:学生在其他情绪出现时都会做出相应动作,惟有伤心的情绪,有些人没做“抱一抱”的动作。由此引出问题:当生活中我们的表面情绪和内在真实感受不一样时,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团体转换阶段:情绪密码。首先请学生观看视频《头脑特工队》的3个片段,发现主人公莱利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一开始也会用愤怒等作为情绪的出口,试图将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起来,但这些方法并没有化解掉悲伤,反而使其不断发酵。只有当她看见了自己的内在想法和需要时,她才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并获得了安慰。由此引出看见情绪的过程:1、仔细体会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即停下来,放下习惯性的应对方式,去感受自己的内心,识别表面情绪下的真实感受。 2、探索情绪背后内心出现的各种想法。比如问问:这件事对你意味着什么?3、发现自己内在的各种需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在意它?

        团体工作阶段:情绪千千结。给每组发一个信封,里面是小维同学的内心故事,各组学生假设自己是小维头脑中的一种情绪,探索该情绪背后的想法和需要。然后请各组情绪代表及“小维”上台,“小维”将其内心独白娓娓道来,当流露出哪种情绪,哪个代表就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用语言和动作将“小维”的感受、想法和内在需要表演出来。

        团体结束阶段:穿越时空隧道。请学生跟随音乐和教师的指导语进行冥想,让记忆慢慢回到过去发生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回到当时的那个场景,体会自己当时的感受,并尝试理解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受,背后的想法及内在需要有哪些。

        通过角色扮演和冥想,让学生学会如何觉察情绪,并尝试迁移到生活中。因为,只有看见,才是疗愈的开始。

(三)让情绪“说话”

        生活中,当我们看见了情绪背后的感受、想法和需要之后,事情会有两个走向:一是这种想法和需求是合理的,我们该如何满足它;二是这个想法是不太合理的,我们该如何改变它。本课是针对第一种情况而设计,当我们发现了自己合理的想法和需求后,大多需要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比如当我们因受到家人批评而生气,如果我们能将生气背后的感受和需求表达出来,对方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进而使问题积极地解决,生气的情绪也得以转化。因此,本课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暖身活动:我们一起跟你学。全班学生围成一个圈,从某一个人开始,他先做一个表达情绪的动作,其他人再跟着做,接着依次进行。老师可以先做示范,有助于学生敞开。学生们在用动作表达情绪的时候会感到很释放、很开心,由此引入主题。

       团体转换阶段:心情记录瓶。每个学生有一个任务单,上面有5个代表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焦虑的空瓶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最近一周出现的情绪事件,用不同的颜色和比例给瓶子涂色,比如我上周单元测试没考好很伤心,如果最高分是10分,我伤心的指数在6分,那我们可以用蓝色将悲伤的瓶子涂60%,并在瓶子上方写上关键词“考试没考好”,以此类推。然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以及自己当时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的?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和不利之处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表达去应对当时的情景?

       团体工作阶段是“让情绪说话”,教师首先介绍“我讯息”表达的公式:当----------,我觉得------------,因为------------。比如,当我被大家嘲笑时,我觉得很伤心、尴尬,因为大家不尊重我,而且很多人都跟着笑。然后呈现五个生活情景,每组针对一个情景尝试用“我讯息”表达公式来表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学会了用合理的方式将感受及时表达出来,情绪不会被压抑,生活中的问题也更容易解决。

       (四)与情绪“对话”

        本课是针对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所设计,即当看见自己情绪背后的不合理想法和需要时,我们如何调整。比如我希望大家都喜欢我,这就是一个不合理的想法,也是一个在生活中不可能被完全满足的需要。因此,本课旨在帮助大家学会和自己的情绪对话,通过对话的形式将自己不合理的想法转化成合理的想法,从而实现情绪管理上的自我成长。因此,本课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团体暖身阶段:拍数字。教师按照1秒钟读1个数字的速度跳着数数,比如1、5、6、8等,遇到两个数字中间有间隔的,间隔几个数字学生就拍几下手,如果拍错了就要接受惩罚。活动结束请学生分享:刚才是否有点紧张?为什么紧张?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数错了很丢脸”等,由此导入我们的课题: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情绪?

        团体转换阶段:情绪ABC。教师向学生讲解情绪ABC理论的内容及不合理信念的特征,让学生明白是想法决定了我们的情绪,以及不合理的想法是什么特点。

        团体工作阶段:情绪碰碰车。教师呈现5种生活情境,比如:当考试没考好,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当老师批评了我,我觉得老师很讨厌我等,每组针对一个情景进行A、B角色辩论,直到能够改变情景中的不合理想法,建立起合理的想法。活动之前,教师可举例示范,让学生学会抓住“必须、应该、都”这些字眼进行反驳。然后给各组5分钟准备,之后现场展示辩论过程。

        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能够识别自己的哪些想法是不合理的,同时学会和自己的不合理想法进行辩论,使合理的想法得以建立,这样不仅使当下的情绪能从根本上加以转化,也让学生的内在得到了成长。

        三、实践后的收获与反思

        1、活动形式要多样有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很重要。比如辩论的方式,是高中同学比较喜欢的,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即使有的同学没有作为辩手发言,他也会很认真地听,遇到精彩的观点会由衷地点头、鼓掌。这样就使得一些积极的思维方式悄然进入了学生的内心,顺利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2、教师要善于利用回应和引导提升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反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深度和高度,情绪探索课中很多话题和分享都涉及到学生的实际经历,教师的回应就更加重要。比如在“看见你的情绪”这节课,有位女生在冥想后分享了她在初中遭遇校园欺凌的经历,最后她说“这些都过去了,我要朝前看!”我当时立即回应:“是的,这不是你的错,而且你身边的同学已经不是那些人了,你也可以从周围找到更多支持了,比如我、班主任、你的朋友等等”,然后我又面向其他同学说:“同学们,这位同学愿意向我们吐露心声,我们要感谢她对我们的信任,同时我也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给与她更多的善意和温暖,让她从这个伤痛中更快地走出来。”同学们用掌声表示了回应,课堂的氛围和动力又达到了一个高度。

        总之,通过这一系列主题的探讨,学生们对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容易接纳了,敢于说出来了,不再只是在人前展示自己阳光和乐观的一面,也愿意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成长就蕴含在其中!

参考文献:

[1] 钟志农.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 武志红.心灵的七种兵器[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