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化探索

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个性、才能、兴趣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学业发展与职业理想树立的关键期[1]。而新一轮的高考综合改革背景迫切需要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新高考改革方案带来的多元选择是综合性的,不是简单的学业匹配或者职业匹配,而是基于整个人的综合决策。而生涯教育也不能仅仅通过一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去实现,而需要各学科的协同配合,因此实现学校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挖掘普通高中各学科中蕴含的生涯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可以有效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唤醒教师的生涯教育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丰富生涯教育的实施途径,实现生涯教育课程的学科“一体化”新格局。

一、核心概念:生涯教育的跨学科融合

生涯教育的跨学科融合由学科教师作为生涯教育的实施主体,依托学科教学活动进行生涯教育。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抓住学科知识内容和生涯教育内容的相关点和契合点,将相关职业内容有机、适度、巧妙地融入平时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职业的基本内容:职业任务、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前景、职业需求与社会需求、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等。在此过程中,学科教师必须以生涯教育理论为依据,结合职业发展的策略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与安排,为其日后顺利地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二、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课程化的实施路径

(一)借鉴学习、结合实际,形成“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的基本思路和流程

为更快更准的了解学生的生涯教育现状,我们选择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中学学生及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组织学生发放《关于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现状调查》问卷,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三个维度对2017级高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发现77%以上的学生和家长认为生涯规划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苦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62%学生对自我的性格、能力、兴趣等缺乏明确的认知,68%学生和家长对大学专业和职业种类缺乏全面的认识。结合学校生涯教育现状,确立“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的基本思路和流程。

(二)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架构学科教师“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思维

为深化对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的理解,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学习《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山东省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阅读心理学、相关的生涯(规划)教育等专业书籍,观看名家名师讲座等活动。通过学习,增强了学科教师的生涯教育意识,提高了生涯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架构学科教师的生涯教育思维,确保了课题研究顺利有效开展。

(三)精研课标、分工合作,确立“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的学科融合点

通过研讨高中学科新课标与生涯教育的关系,发现新课标与生涯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为最高目标。由此我们确定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典型人物传记、进行职业和专业探索、学科学法指导、选科指导、项目学习与课题研究等方面入手融合生涯教育的内容。

(四)设计教案、课堂演练,探索“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的具体实施

学校以课堂教学为本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开展行动研究。通过一人同课多轮或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研究。每个课例都经历了“理论学习,指导设计——同伴互助,讨论修改——实施设计,观摩研讨——反思内化,重构设计”的过程。在学习、思考、实践、再思考中达到了自我提高。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课例集,重点介绍不同学科的不同专业与职业。

(五)总结反思、取精弃糟,稳步推进“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课程化进程

我们要求教师重视每一次活动的反思与小结,并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及收获随时记录下来,或写成教学反思或组内探讨或撰写论文,以此达到总结提升的目的;课题组对每一阶段的研讨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好的策略,梳理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的研究,在反思与总结中调整方向。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推进会、跟进会,做到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谋求发展,稳步推进“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课题进程。

三、生涯教育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化探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曾提出过“要树立一种大课程观,要形成一个学校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的理念。”[2]他进一步指出学科内容是课程,班级活动、学校的文化讲座等都属于课程,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把这些内容系统化,并用课程的形式把其呈现出来。

(一)开设生涯教育通识课

生涯教育通识课是整个生涯规划校本课的基础,涉及生涯唤醒、自我认知、生涯认知、生涯管理等模块的内容。生涯教育通识教学课贯穿高一整个学年,包括《树立人生梦想,走近生涯规划》、《我是谁——彩排我的人生》、《我的兴趣--拉动人生的引擎》[3]等共计18课时,本课程重点围绕“我是谁”开展,通过对山东新高考的政策的解读、学生自身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的探索、学科与专业的了解,从而有效地对学生的选科走班进行指导。 

(二)生涯教育的学科融合课

学科课堂教学是教育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融合,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提高其生涯规划与生涯开发的能力,使学生的生涯发展与课程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通过两种方式实施:

1.探索实施校本选修课程

①针对学生编写《融合课堂,唤醒生涯》,该课程贯穿高一整个学年,以校本选修课程的形式呈现,主要涉及学科与大学专业,及学科学法指导,包括《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我的学科,我做主——语文学科名片》等共计18课时,以弥补生涯教育通识课对大学专业和学科学法探索的不足。

②针对家长编写家庭教育指导课程《高一选课指导》,该课程以家长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内容涉及高考政策解读、重点大学介绍、学生选课指导等,旨在向家长普及生涯教育知识。

(三)生涯体验课

生涯体验课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研学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

生涯体验课主要针对“我要到哪里去”及“我如何去”开展,涉及生涯认知和生涯管理两个模块,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放在高一、高二寒暑假开展。包含了解高中学科与大学专业(2课时),我的第一份工作(2课时),我家庭对职业选择的影响(1课时),采访职业人(2课时),初探就业(1课时),采取与社会实践课程、拓展型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区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外活动基地、博物馆、科技馆、高职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进行职业体验,帮助学生多渠道了解和体验不同专业和职业特点,为毕业选择专业和职业提供判断依据。

(四)建立学生生涯成长档案袋

在生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为让每个学生为自己建立一份生涯成长记录袋,汇编一份自己的生涯成长记录册,同时也将学生生涯成长档案纳入学生综合评价,通过此种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成长历程,提高其生涯规划认知力。

1高中生生涯规划书

基本情况

姓名

 

照片

性别

 

民族

 

政治面貌

 

出生年月

 

家庭住址

 

毕业学校

 

中考成绩

语文

 

物理

 

政治

 

数学

 

化学

 

历史

 

英语

 

生物

 

地理

 

体育

 

总分

 

个性发展评定

学科特长

 

 

体育特长

 

 

艺术特长

 

学生情况鉴定(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我的发展目标

 

家长的期望

 

高中三年魔法石预言

我的学业目标及实施计划

 

我打算参加的社团及要提升的能力

 

我希望参与的志愿服务

 

高中三年里我最想完成的事情

 

我最想告诉自己的一句话

 

 

生涯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科育人这一主阵地。学科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期高中教育中教师的必备技能和努力方向。虽然在生涯教育的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化实践中,我们还处在摸索、尝试阶段。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相信:将生涯理念始终贯穿于学科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实现生涯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如此,才能培养出无愧于时代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

[2]https://www.sohu.com/a/152151049_385655陈如平:大课程观下要一事一物皆教育

[3]张琼.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研究[D].河南大学,2018.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