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文章已录用,2022年18期)故事中心:中学生生涯辅导教学研究

生涯辅导教学中发现:相比结构化的生涯发展知识或理论,学生更喜欢与其相关的生活事件分析;以故事为载体的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统整”能力;学生借助故事与生活对话,能增进他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讲故事是古老的教育方式,“故事是可以用来界定自我、了解自我生命、协助自我成长,以及帮助我们想象自己未来理想的有力工具。”[1]生涯即故事,学生生涯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在不断整合、改变、组建故事的过程。

一、“故事中心”生涯辅导的意蕴

生涯辅导中,以学生生活中的故事为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解构与建构、投射与外化、对话与反思的过程中,提升心理分析能力,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学会经营自己的幸福人生,服务社会。

在这里,“故事中心”有三层含义:

其一,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故事是生活的缩影,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课程中找到自己。一方面,故事是有生命的东西,是学生进入生活世界的方式,教学要引入或创造那些能帮助学生参与并投入深切感情的故事。另一方面,教育需要故事,将故事作为教学中心,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中找到自己”,使得生涯辅导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的课程,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其二,作为一种课程设计与学习方式,故事是知识载体,改变知识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故事作为承载生涯知识的载体,成为一种连接知识和学生生活的纽带;故事发生的背景社会环境,涉及各种社会角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故事蕴含着情感和价值判断,可以把情感价值观打包给学生;故事进入学生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进行再加工,能满足学生个体特点和需要;故事具有可以被连续解读的价值,提供学习经验,帮助学生突破认知误区。所以,借助故事改变生涯辅导知识的呈现方式,可以构建一种新的学习模型。

其三,作为一种问题解决或治疗手段,故事是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化解生活中的难题,获得心理成长。聚焦学生的生涯故事,聚焦学生的生活,一方面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和问题,借助“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应对问题方式。另一方面,教学中产生的素材成为研究学生的资料,而对学生的研究又促进了教学的针对性。

“故事中心”的生涯辅导教学实质上是以学生生活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二、故事资源开发及其应用方式

通过对学生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分析,以学生生活为背景,开发“讲给学生”的故事、“学生自己”的故事和“助人自助”的故事三类生涯辅导故事资源。

“讲给学生”的故事。故事作为帮助学生理解领悟的工具,侧重生涯理论以及生涯工具运用的学习。开发《他们的故事》系列,借助影视作品、电视专题节目、新闻事件、校友故事、名人传记以及身边人的案例等资源,改编成结构化的故事,通过视频、文本、师生讲述等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别人走过的路”中去感受、领悟生涯的意义。

“学生自己”的故事。故事作为由学生创作的课程资源,侧重学生领悟与体验。开发《我们的故事》系列,以学生的生涯故事为资源,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行为背后的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以及自我等等,学会看清自己深层次的需要。

“助人自助”的故事。故事作为问题情境,根据学生成长的节点问题为重点,侧重学生的助人指导。开发《同伴的故事》系列,采用同伴生涯案例分析的方式,以方法和方向指导为重点,强调“学习即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深化理解,同时发挥同伴影响的积极作用。

故事在生涯辅导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三种类型:

其一,故事作为教学工具。故事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在教学中用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可以作为一个例子,借助故事的隐喻性,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在关于价值观的教学中,提供一个黄金床的故事:一个国王打造了一张黄金床,然后用这张床来衡量每一个躺上去的人,不允许他们超出或短于黄金床的长度,用这个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价值观在生活中的影响,引导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其二,故事作为教学载体。聚焦于一个故事,侧重主人公在故事中的应对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反思,帮助他们建构个体化的经验。比如呈现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后,通过对外在行为表现的描述,运用萨提亚“冰山理论”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主人公的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以及自我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帮助学生运用现实的视角看清自己。

其三,故事作为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主题,侧重主人公在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将教学的重难点融汇其中。如在“学会恰当表达”的教学中,设计小兰的三个故事——早上因为“毛线”是不是脏话与妈妈争吵,中午因为同学说她是“班上最丑的女生”而愤怒,下午因为老师怀疑她考试作弊而难过,这样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小兰的一天”的故事,通过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知以及角色体验,促进他们在生活中进行迁移。

故事在生涯辅导教学中的运用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特点、生涯辅导内在要求等因素,发掘从故事内涵的角度和学生学习方式角度,借助故事改变生涯辅导知识的呈现方式,通过故事中心教学,构建一种新的学习模型。

三、“故事中心”生涯辅导的教学实现

“故事中心”生涯辅导教学,其逻辑起点是学生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学生进入课堂,受到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社会文化等影响,他们对于生活有不同的理解。其教学过程是对话,是学生通过故事与生活的对话,对生活意义进行解构与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重新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建立自己与生活的联系。其教学生成是重建,是生活意义的重建,体现为学生追寻和感悟生活意义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学生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肯定程度等等。

“故事中心”生涯辅导的教学实现,体现在学生生涯发展学习模型的构建上,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可以分成以“听故事”“讲故事”“写故事”为重点的三种学习模型;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载体、参与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效果评价等要素。

1.学习目标与效果评价

我们“希望学生学到什么”和“如何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是生涯辅导课堂教学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前者涉及学习目标,后者则是关于学习效果的评价。

“我们希望学生学到什么?”“故事中心”生涯辅导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生活意义的重建,所以其教学理念是生活价值指向,而非学科指向或知识指向。那么,这种生活价值如何体现?一方面体现为学生处理生活事件和做事情的能力。崔允漷教授认为新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什么情境下运用什么知识能做什么事(关键能力),是否持续地做事(必备品格),是否正确地做成事(价值观念)’。做事是新目标的宗旨,是新教学的关键,是新评价的焦点,是素养推论的直接依据。”[2]另一方面体现为学生灵活性和可迁移的思维方式。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戴维·珀金斯认为:“假如教育把重心放在实现‘知识—智慧’的深远目标上,放在能够通达智慧的知识上,那或许这些知识就真正具有生活的价值了。”[3]他提出教育的目标是追求“全局性理解”,也就是与我们生活的世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生动灵活、具有适应性且积极主动的理解。

“如何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则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二是学生是否重建了生活的意义。前者关注学习过程,后者侧重结果。从过程评价的角度看,学习即融会贯通,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在活动中积极互动,是否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评价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并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而调整。从学习结果的角度看,主要是当下的学习和学生未来生活的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理解的深刻性”,不局限在事情表面传递的信息分析,能够分析问题,能够在情境中理解别人和自己等等;“应对方式的灵活性”,同样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能够从多种方案中选择适合的方式;“价值伦理的正向性”,判断学生能否积极乐观面对问题,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采取行动的积极性”,主要是行动的及时性和持久性。

2.学习载体

生涯辅导不能简化为高考选科、高校专业选择以及就业指导,其更深层的任务要求是指导学生主动理解生活意义,建构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与生活意义感。“故事中心”生涯辅导教学中,承载这种任务的是故事,是经过教育加工的故事。

故事选择。作为学习载体的故事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有意思,故事要有趣、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能吸引学生,能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二是有意外,故事要有意料之外的情节,要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和价值方面的冲突;三是有意义,故事要具有强大的教育意义,传递正确的价值信念,唤起学生心中的善和向上的欲望。

故事呈现。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师生讲述,可以是音频、视频播放,也可以是PPT文字呈现等。故事可以整体呈现,也可以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分段呈现。

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可以是学生自我对话任务:如“生涯回望”“个人感悟”,还可以是多人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