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是心理学的一种治疗技术,它的代表性问句非常具有积极意义,往往隐含着对当事人的能力优势的肯定,特别能引发当事人的成功发展与正向改变。现阶段的孩子,学习充斥着他们整个生活,单调的方式致使其精神空乏,尤其是近几年来学生自伤自残自杀事件频发,生命意义感缺失。而焦点解决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相信学生自身具有解决问题的力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能够较成功地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价值,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关键词:焦点解决;代表性问句;自我认识
一、前言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是心理学的一种治疗技术,它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与传统的关注问题以及深挖问题根源的思路不同,SFBT采用了更为积极正向的视角,更加关注当事人的积极资源,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力量,形成策略、启动行动,通过找出他们的成功经验,并引导他们去看这些经验在何时、何处及如何发生,从而培养当事人成为自己的问题解决的专家,协助当事人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缘由
青春期,是学生自我意识迅速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关注关于自己的一切 ,“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有哪些优点和特点”“别人喜欢我吗 ”等问题总是萦绕于心。当这些问题成为困惑而不得解时,可能会派出一些消极情绪或者行为。对于“自我认识”,多数心理老师都会选择用“乔哈里视窗”这个理论作为课程基础。视窗理论将人际沟通的信息比作一个窗子,它被分为4个区域: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未知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过于表浅,总是零星写几个单词,且每个人之间都有些雷同。更有问题的是,在盲目区,让别人填写对方的特点时,课堂上总是有学生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写了一些对方的敏感区域,指责对方身上的一些缺点。让一堂“发现自己”的心理课变成了“伤害自己”,这绝对不是心理健康课的初衷和使命。
在一次参加许维素老师的焦点论坛工作坊中,她的一句话:一个优点背后往往藏着很多优点,一个缺点背后其实也有优点。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以“焦点解决”为理论基础,重新设计了这堂自我认识的课程。
三、过程
(一)摸底考试,确认基础
在课程一开始,我请学生写下关于自己的至少10个优点。并根据自己的优势给自己打一个分数,如果10分是很满意,0分是一点也不满意,你对目前的状态打几分?
一开始,零星的几个单词。于是,我先给了学生一些选择,我效仿OH卡牌的方式,再根据塞利格曼24种品格优势,制作24张优势品格卡牌,让学生通过摸牌、赠牌、弃牌的方式,去感受自己的品格优势。这样可以解决学生一开始对自己的迷茫、词汇贫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去识别自己真正的优势。
(二)自我赋能,唤醒能量
在结束摸牌后,我利用焦点解决第一个问句:“请你结合实例谈一谈你的优势”。设计这个问题不是为了让学生向他人证明自己的优势,而是为了利用过去的那些成功经验告诉他:你是真的有这个优势。
为了给学生赋予更多能量,我问了其他同学第二个问题:你能不能结合实例证明他这个优势?通过几个学生分享下来,学生就会感知:原来我真的有这些优势。别人积极的反馈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自己积极的自我意识。同时,当学生没有信心或者自我怀疑的时候,他就可以利用过去那些成功经验告诉自己:我是可以做到的。
第一轮结束后,发现学生已经能够在任务卡上写上比一开始自评更具体更符合自身的一些优势,但是在数量上还是较少,因为卡牌数量是有限的,还有很多优势没有出现在卡牌上。于是,我安排了第二个环节:头脑风暴。
(三) 重新建构,加倍赋能
我抽取了优势卡牌上的几个优势,比如:领导力。请学生思考:你觉得有领导力的人身上还会有哪些优点?马上就有很多学生反馈,有的学生说他会有比较好的执行力,领导往往执行力也很强。有的学生认为有谨慎,必须很慎重制定每一个决定。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律,有领导力的人往往以身作为。还有的学生认为是判断力,他必须要判断是否可以执行这个决定。还有学生补充了其他的意见。又如:幽默。请学生思考幽默的人身上往往还有哪些优点?有的学生说幽默的人往往很善良,有的学生说纯真,还有的学生说友爱,还有其他各种优势。犹如一滴水滴进了一锅滚油,思维的火花四处爆溅。
在有充分的基调后,我请学生思考缺点背后的优点,我请他们思考:小气,你觉得一个小气的人身上会有什么优点?有的学生说应该会精打细算,有的学生说比较谨慎,还有的学生说可能会比较独立。我再问他们冲动,你觉得一个冲动的人身上他们有哪些优点?有的学生说直爽,有的学生说勇气,还有的学生说义气等等。然后请他们结合自身思考:你的缺点背后有什么样的优点?思考结束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再在任务卡上补充自己发现的优势。
(四)成果问句,加固印象
在课程的尾巴,请学生思考: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让你觉有意义的内容?成果问句其实是SFBT咨询开场阶段常会使用的技巧,以理解当事人的来谈动机与期待,并开始引导当事人开始朝向正向、未来及解决导向的会谈方向。但是这里,我把成果问句作为课程结尾。请学生从头到尾重新审视自己发现的优势,对自己做一个梳理,进一步加固学生自己发现的优势。
(五)刻度问句,展望未来
课程的一开始,我有请学生简单的给自己评分:如果10分是很满意,0分是一点也不满意,你对目前的状态是几分?课程的结束,我请他们重新给自己打分。我发现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都有了比之前更高的分数,学生在收获里也写了:发现了自己更多的优势,也发现了一些曾经不曾注意的优势。
四、反思
(一)立足学生身心特点,设计课程
一开始我利用乔哈里视窗理论作为课程的理论框架,但结果是“翻车”,回去之后我仔细回忆了过程,我发现可能是对象与理论不匹配。乔哈里视窗其实是建立在一个很理想的基础上,学生具有能够辩证思维的能力,能够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对象,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深刻反思,对自己对他人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这可能是至少高中以上甚至是成年人才可以做到的。而我面对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他们仍旧处以习俗阶段水平,评价多比较表浅,且以外部标准为准。因此,让他们对自己对他人进行深刻思考,无疑是有难度的。同时,道德意识水平不高,还很容易出现教学事故。
因此,我调整方案,先是以OH卡牌通过显性的方式给予学生选择,这样学生就不用绞尽脑汁想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去感受手里的这张牌是不是与自己有关,选择比简答总是简单多了。同时,结合焦点解决,它不要求学生重新掌握“新知识”,只要求他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挖掘自己的成功解决之道,从旧知识找方法比学习新方法也简单所了。
一堂课,教师事先预设的再多,有再多的专业理论作为支撑,如果对象不匹配,那么一切都是白搭。所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不应该简单地仅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出发,而是立足学生身心特点,不断思考这些内容真的适合他们吗?真的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吗?
(二)、转变课堂模式,激活学生潜能
小学生的心理课堂,为了使学生感兴趣,总是过于强调活动,结果形式大于内容,学生闹哄哄上完一堂课,结果啥也不知道。心理课应该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碰触。
焦点解决它没有各种过多的活动形式,它有的只是几个代表性问句,但却具有非常强大的心理能量。它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是有资源与潜能去解决问题的,它会赋予问题新的正向的意义,并肯定人为问题解决所做的每一小步努力。比如在“重新建构,加倍赋能”环节,当我问出第一个问题:你觉得有领导力的人身上还会有哪些优点。其实我感觉到当时整个场是很安静的,大部分学生都在思考,而且随着一个个答案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队伍中,不断扩充“领导力”,甚至到了结束还有点意犹未尽的味道。这不仅仅是丰富了“领导力”,还让学生明白他的身上还有其他的优势,更让学生懂得要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
(三)转变教师角色,增加外在支持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课,因为学生思维水平较低,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而焦点解决取向的这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理念,教师 是“支持者”“引导者”“催化者”。
教师不再告诉学生“当你遇到了问题,你该怎么办?”而是引导学生朝着“我们拥有的资源、方法、优势、外在支持、内在力量”的方向去思考。比如在“自我赋能,唤醒能量”环节,我引导学生“结合你自己的实例谈谈你的优势,或者请你结合他的实例谈谈他的优势”,事实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学生内心会涌现更多的信心和希望。教师是引路人,而“路”是需要学生自己走的,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
总的来说,焦点解决取向的“自我认识”课堂强调发现个体的自身力量,多角度重新建构关于自我的认识。与往期的课程不同,这堂课让学生能够从积极的方面去发现自己或者他人身上的优势,在课堂中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尊的需求、情感支持的需求、人际的需求,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及他人,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教导学生用包容的眼光去评价自己。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更让学生接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换个角度看自己,使之从“小变化”到“大变化”,逐渐改善自己的情绪或状态。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原本失落的学生重新对生活有所期待,有所向往。
五、参考文献
1.许维素.(2009).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应用.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2.许维素.(2013).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宁波:宁波出版社。
3.许维素.(2014).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与实务. 台北:心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