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看见生命的故事——用绘本开启小学生生命教育

生命是什么?这是每个孩子自我意识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追寻的问题,很多儿童会问到:我是怎么出生的?人为什么而活着?我们死后会变成什么?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社会对生命教育的认可度较低,常常对出生、死亡、性等生命话题避而不谈,加上网络自媒体对自伤自杀、校园欺凌等负面事件的渲染,更使得儿童对生命的意义充满困惑,难以形成科学的认识。对此,教育部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生活,学会珍爱生命、规划人生。

然而生命是个深奥且宏大的主题,对于认知经验非常有限的小学生来说过于艰涩难懂,如果用说教的形式进行教育又难以打动学生,内化到学生的内心当中。而绘本,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优秀的绘本,通常以丰富有趣的故事和图片作为载体,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绘本所带来的生命故事,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元素,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因此,通过绘本开展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能帮助儿童直观地看见生命的故事,换发生命的活力。

一、看见生命的故事,把握对生命的理解

(一)走进儿童生命世界,了解儿童生命意识

1.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以及在生活实践中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真正的生命教育提倡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通过活动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健康的生命态度[1]

2.小学生的生命意识

由于大部分学校的生命教育忽视了儿童对生命的体验,导致小学生虽然对生命有一定的探索,但欠缺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对生命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如2016年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生命意识淡薄,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对生命存在不合理的认识,如认为“人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会死而复生”等;很多小学生不清楚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处于迷茫的状态[2]。近年来,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的低龄化,层出不穷的儿童暴力、虐杀动物等现象,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儿童对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责任意识。

(二)走进绘本生命故事,挖掘绘本生命教育元素

1.绘本

绘本,即“画出来的书”,通过直观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向儿童呈现一个特定主题的故事,传达特定的情感。由于绘本富有画面感,且大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近,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绘本故事沉浸式的体验,儿童逐渐对其中的角色和情节产生认同感和代入感,进而感受绘本故事所传达的情感,对认同角色的行为和认知产生新看法,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因此,将绘本引进课堂教学,利用其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元素,可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2.绘本的特点

与其他的图书相比,绘本更突出“绘”与“本”两种元素,既凸显趣味性,也富有教育意义,帮助儿童从中学习到问题的解决策略。同时,绘本还具有内隐性和保护性,通过展示儿童常见的问题,帮助儿童意识到其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存在同样的问题和困惑,进而将儿童的问题普遍化,在不直接触及学生敏感问题的前提下,降低其心理防御,使得教育效果深入儿童的内心,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生命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3.挖掘绘本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当前市面上有很多优秀绘本,以生命教育为题材,通过温馨有趣的画面帮助儿童理解生命的来源、生命的各种状态以及生命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生命教育价值。例如《小威向前冲》,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引导孩子理解生命的来源,感受生命的奇妙;《你很特别》向儿童展示了微美克人对星星贴和灰点点的态度,引导孩子感受积极标签和消极标签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帮助儿童理解生命的价值;《绝对不能保守的秘密》以内隐性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防止性侵害;《爷爷变成了幽灵》通过温馨的画面、有趣的语言,让孩子明白认识死亡和出生一样重要,面对生命的离去,我们要学会带着美好的回忆和他人的爱继续开始新的生活。

二、演绎绘本的生命教育元素,培养儿童健康的生命态度

(一)合理构建教育目标

以绘本开启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性的教育内容,因此在设计教育目标时,需强调面向全体,突出生命教育对小学生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笔者概括了以下五方面的教育目标:

1.认识生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构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2.尊重生命: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预防性侵害,学会尊重、善待和敬畏生命。

3.珍惜生命:引导学生了解死亡,认识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逆性,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死观念,学会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

4.热爱生命:引导学生全情投入于生命,探究热爱生命的方法以及如何应对挫折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感受生命成长所带来的快乐。

5.生命价值:探究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挖掘生命的价值,感受因为生命存在所带来的愉悦感,通过主动追求生命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

(二)精心挑选教育素材

随着大众对绘本的喜爱,绘本的出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面上。然而,要使生命教育取得实效,在课程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根据教育目标对绘本进行筛选。在筛选绘本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性别和认知能力,结合儿童的需求和教育辅导目标,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契合学生情感的绘本。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选取和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相当的绘本,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生命体验。

例如,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校生活,对周围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同学的评价容易受周围学生的影响,因此往往容易形成对个别同学片面化的标签。对此,笔者选用马第尼斯的绘本《你很特别》作为载体,绘本中的“星星贴”,类似于小学生被表扬时收到的小红花,“灰点点”则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负面评价直观化,通过该绘本学生能够快速地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课堂中体验两种标签所带来的情感,进而学会客观看待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周围人的评价。

笔者结合上述的教育目标,以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为基础,帮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有限,激发对生命的热爱,提升对生命价值的珍惜,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优化自身的行为,形成比较系统的课程体系(见表2-1)。

表2-1 小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认识生命

《小威向前冲》
《你出生的那天晚上》

《了不起的身体》

《你不知道的三个朋友》

《男孩子的身体》
《女孩子的身体》

尊重生命

《岩石上的小蝌蚪》
《一切有心》

《流浪狗之歌》

《绝对不能保守的秘密》

《我的姐姐不一样》

《胆小鬼威利》

珍惜生命

《天堂的问候》
《祝你生日快乐》

《当鸭子遇见死神》

《会魔法的爸爸》

《走进生命花园》

《汤姆的外公去世了》

热爱生命

《你很特别》
《一粒种子的旅行》

《爷爷变成了幽灵》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

《我永远爱你》

《大脚丫贝琳达》

生命价值

《妈妈,我为什么存在》
《没有耳朵的兔子》

《爸爸,你为什么会喜欢我》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獾的礼物》
《死了一百万次的猫》

(三)有效运用教学策略

1.活动导行,绘本延伸

利用绘本开展生命教育不等同于绘本阅读课,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如何利用好绘本,精心设计课堂环节,让学生主动沉浸于课堂当中,是决定生命教育效果的关键。基于阅读疗法“投入——认同——投射——净化——领悟——应用”的作用原理,结合日常的实践,提出以下符合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1)热身阶段——激发生命兴趣:教师通过设计符合主题的热身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和绘本教学中。如,在《你很特别》一课中,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大风吹”的热身游戏,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人都有特别之处。

(2)转换阶段——唤醒生命意识:在该阶段教师与学生共读绘本,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绘本的图画、阅读绘本中的文字,了解绘本中所蕴含的生命故事。在该过程中,学生对绘本中的故事、人物、背景产生认同感,同时如果遇到绘本中有某个环节与学生过往的经历类似,学生往往会联系之前所经历的事件,并将自己的态度、看法投射其中,唤醒自我的生命意识。如:在《没有耳朵的兔子》一课中,通过绘本的阅读,学生逐渐体会到因为不一样遭受排挤的兔子的孤独,还有学生联想到自己曾因为耳朵的缺陷而遭到拒绝和嘲笑的经历。

(3)工作阶段——焕发生命活力: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体验,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积极策略。如:在《绝对不能保守的秘密》一课中,由于此前有班主任反馈学生会以恶作剧的形式触碰同学的隐私部位,对此,笔者在引导学生了解了身体的秘密之后,设置了任务关卡——小组组员讨论是否愿意执行任务卡上的活动(如:触碰同学的隐私部位),如果愿意执行命令则闯关成功,成为勇士。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意识到真正的勇士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做,而是敢于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既保护自己的隐私,也尊重别人的隐私。

(4)延伸阶段——培养生命态度:学生通过对绘本进行续写、改编,或者表达感悟、复述故事等方式,培养健康的生命态度,进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在《汤姆的外公去世了》一课中,让学生演绎后来汤姆的生活,引导孩子明白最好的想念是带着与亲人的美好回忆继续开始新的生活,热爱生命。在《爸爸,你为什么会喜欢我》一课中,通过布置亲子采访活动,引导孩子感受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爱。在《大脚丫贝琳达》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生命卡片,让孩子重新解读自己的生命故事,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的生活观。

2.多元互动,巧妙提问。

在生命教育活动课中,为引导学生将课堂感悟适时地表达出来,形成思维碰撞,进而激发其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绘本故事情节的需要,适当地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做出分享。好的提问往往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故事内容,体会绘本所传达的情感,对生命形成更深刻的思考。通常情况下,表层问题和细节问题较多适用于生命教育过程的转换阶段,而深层问题和应用问题则较多适用于生命教育活动课的工作阶段(见表2-2)。

表2-2 课堂提问方式

问题层次

设计目标

具体问题

(以《爷爷变成了幽灵》为例)

表层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绘本阅读当中。

爷爷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了艾斯本?

细节问题

加深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投射。

“说再见”对爷爷和艾斯本那么重要吗?

深层问题

建立迁移,引导学生从故事过渡到自己的经验,联系实际生活。

亲人的离去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应用问题

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面对亲人的离去,我们可能会向艾斯本一样陷入哀伤,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三、将绘本引入生命教育的效果探究

将绘本引入生命教育课堂中,大大提高了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效性。由于绘本故事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生命教育课程的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课程实施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对生命有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认识,89.6%的学生基本了解生命的相关知识,86.3%的学生加深了对死亡的理解,对生死有进一步的认识,超过95%的学生能意识到生命的珍贵,认识到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很重要(见表3-1)。

表3-1 小学生生命意识调查(课后)

通过本次课程,你对生命有什么理解?

百分比

A.了解生命的基本知识

89.6%

B.对生死有了一定的认识

86.3%

C.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很重要

95.3%

D.没什么可学的,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

2.4%

此外,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我们发现:在绘本生命教育开展后,学生对于班级同学的接纳程度有所提高,尤其是个别班级存在特殊学生的,周围的学生会主动形成援助小组,主动为该同学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温暖有爱的班级氛围。

始于绘本,陷于故事,感乎生命。通过绘本开启生命教育,让生命故事得以被看见,生命意识得以被培养,生命活力得以被激发。

 

[参考文献]

[1] 吴慧荣.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新课程(上),2019(07):291.

[2] 杨艳艳. 小学生生命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 顾琴华.将绘本故事引入心理辅导课的尝试——以小学一年级为例[J].江苏教育,2019(56):12-13+16.

[4] 黄碧娥.核心素养背景下绘本阅读在小学新生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2):13-16.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