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团体园艺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以东莞市万江中学为例

一、开发背景

近年研究发现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整体趋势呈现上升状态,并且主要以抑郁、焦虑等问题为主。沈春丽的一项研究发现,高中生不同水平的抑郁情绪发生率达54.42%,心理灵活性、抗压能力较差[1]。自2020年全球疫情发生以来,对疫情的恐慌使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更容易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和极端危机事件。根据我校2020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入学普查结果显示,普查所选用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中有两道关于自杀问题的表述,曾经产生自杀想法的学生达10%,可见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常规的心理健康活动一般能起到不错的心理干预效果,但在疫情的大环境下效果稍显不足,缺乏生命教育的深刻意义。因此我校探索开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新形式,以园艺疗法为理论基础,结合团体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多次研讨和实践,在我校原有特色绿植认养的活动基础上,探索和形成了我校新课程——团体园艺活动课程。

二、理论支持

(一)园艺疗法

本课程以园艺疗法为理论支撑,园艺疗法是指参与者进行植物栽培等园艺操作活动,使参与者的心理、身体等方面进行调整的一种干预方法。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参与园艺活动具有很好的平缓身心的效果,在我国的青少年的应用研究方面,王新宇发现园艺疗法可以减轻青少年的抑郁症状[2];张艳发现高中生参与园艺活动可以显著提升希望感水平[3]

(二)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指以团体活动为手段,在良好的团体氛围下,学生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改善个体感知社会支持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式[4]

(三)团体园艺活动

跟据上述定义,我校的团体园艺活动课程是指以团体活动为组织形式,园艺操作活动为活动内容。学生参与栽培、养护植物等活动,从与植物互动的过程中释放压力,体验愉悦、放松、幸福等美好情感;借助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团体交流方式进行人际交互作用,获取积极的人际交互体验,提高感知社会支持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课程体系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团体园艺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1. 帮助高中生释放压力,缓解消极情绪,提高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2. 通过团体小组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支持感和人际交往技巧,形成稳固的朋辈支持力量。

3. 通过观察、干预植物的生长,提升学生的希望感和珍爱生命的意识,完善自身生命价值,明确自身生命的意义。

(二)课程结构

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课程设计理念目标,我校根据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园艺操作内容,设计了富有趣味和意义的团体心理活动课程;本系列课程主要包括:感受自然、陪伴守护、感悟生命、收获成长四个课程主题单元。每次的课程结构为“导入—园艺操作—感悟分享—总结升华”。

导入环节:一般为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实物展示、植物观察等形式,介绍本节课的园艺活动的原理、操作步骤等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

园艺操作环节一般为20分钟,学生了解基础操作知识后开始自己或小组共同动手实践操作,进行观赏庭院植物、绘制花盆、播撒种子、移栽幼苗、压枝抹芽、喷施农药、制作书签、收获采摘等园艺活动,老师巡查协助学生完成操作。

感悟分享环节一般为10-15分钟,学生在园艺活动结束后回顾活动过程,将自己的感悟在小组内自由表达,鼓励每个学生分享作品及感受,感受同伴支持感,借助良好的团体氛围提升学生的人际支持。

总结升华环节一般为5-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园艺操作背后的原理、觉察自身与植物之间的联系,将植物的生长经历迁移至学生自身的成长与收获,通过园艺活动感悟自身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三)课程内容

主题单元

课程主题

主要内容

感受自然

很高兴认识你

介绍课程,了解植物生长习性,确定认养植物的种类,按认养植物分组,组员间相互认识。

美的四重奏

欣赏心灵庭院的美景;通过探索任务认识、发现庭院中的植物之美,以植物为主题绘制书签;小组展示创作好的书签,分享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

给植物一个“家”

使用颜料为植物绘制自我个性的花盆,为移栽植物做准备;小组分享设计理念,代表了什么含义?讲述对自己的植物有什么期待。

陪伴守护

育苗沃圃景初成

掌握辣椒、番茄、太阳花三种植物育苗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土壤及器皿播撒种子;使用植物成长记录本记录与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与自身感悟,分享观察生命诞生时的感受。

绿植的搬家日记

了解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要间苗及换盆;掌握换盆的方法技巧,在老师的指导下给自己的植物换上之前绘制好的花盆;思考植物换盆与升学、换环境之间的联系,分享交流感悟与收获。

绿植的“理发”日记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给植物进行修剪;掌握修剪植物的方法技巧;动手修剪,利用修剪下来的枝条扦插繁殖新的盆栽;思考“被修剪下来的枝条仍能生根发芽”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小组分享交流感悟。

感悟生命

“丑小鸭”的蜕变日记

掌握植物抹芽、压枝的方法技巧,动手给自己的职务抹芽压枝;结合生物学概念“顶端优势”,小组讨论为什么植物需要抹芽和压枝;思考“植物需要打破顶端优势”给自我成长的启示,小组分享心得;记录压枝抹芽前后植物的变化。

一叶知秋

观赏心灵庭院的秋日景色,拾取一片最喜欢的叶子;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去感受叶子;思考并分享“拾叶子的感受”、“为什么选取这片叶子”、“叶子和自己的相似之处”;为叶子绘制自画像,把帮助叶子生长的因素、叶子生长的挑战因素用文字记录下来;从叶子迁移到自身,把帮助自己成长的因素、自己成长的挑战因素用文字记录下来;分享感悟。

同沐阳光,守护成长

了解植物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预防、治疗方法;小组观察讨论植物当下处于什么状态,遭遇了什么病虫害,挑选适合的药物按比例配制治疗(或预防)病虫害的喷剂,对植物进行干预操作;将活动过程和感悟用文字记录在植物生长日记本上。思考植物生病时有什么积极的干预方法?对自身有什么样的启示?分享交流感悟。

我和植物的故事

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互动故事,整理植物生长日记本,和小组成员分享植物养护时最有趣的一件事、最让自己有感触的瞬间等植物故事,可以用图片、文字、视频、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现。交流养护植物的心得、感悟。

收获成长

卷墨藏花有余香

观察植物开花的形态,记录在植物生长记录本上;采摘一朵自己最喜欢的花,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成压花;压花制作完成后,小组成员一起将大家的花组合成一副干花画,并把它包装好悬挂展示。轮流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分享合作过程、团体创作理念及心得体验。

秋风袅袅,果实累累

观察植物结的果实,将其记录在植物生长日记本上;小组讨论采摘果实的技巧,如何做到不影响下一次结果;采摘果实后为植物施肥,品尝自己收获的果实,用文字绘画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感受;思考为什么采摘果实后需要施果后肥?补肥给自己什么样的启示。分享交流心得感受。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看见

共同采摘校园中盛开的桂花;将桂花挑选洗净,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去感受桂花;用文字在学案上记录采桂花的过程与感受;探索桂花努力盛放和自己高中努力拼搏之间的联系,思考自己的努力有哪些?制成桂花香包、桂花茶等留作纪念,分享最想和谁品尝。

蓦然回首,如花绚烂

欣赏庭院植物的成长过程的短视频剪辑,分析植物从种子、幼苗、到开花结果都有哪些变化,感受植物的变化,想象自己如果自己是这颗植物,每个生长时段会有什么感受?哪个时期是自己的成长“高光时刻”,和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与感受。思考对于自己而言的成长“高光时刻”是什么?书写记录自己的感受。

 

(四)课程实施

课程时长为一学年,单次课程时长1小时,共计14次课程,上课频率一般为两周一次,可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调整上课节点。

本课程可以通过校本选修课的形式向全年级招募学生,选修人数控制在30内为最佳,每个团体小组5-6人,参与人数太少会导致缺乏团体动力,但参与人数太多则无法保证充分分享与交流。本课程也可以根据主题内容应用于整个班级常规心理课中,开展班级团体教育活动。

本课程主要由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教授,课程本身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涉及心理健康、生物、地理、美术、劳动等学科内容,所以也可以根据课程主题和相关学科的老师合作进行授课。例如《“丑小鸭”的蜕变日记》中涉及的生物学概念“顶端优势”可以由生物老师讲授,引导学生思考“顶端优势”带来的影响以及为什么需要解除“顶端优势”;心理老师带领学生从植物联想自身,引导思考人身上的“顶端优势”是什么?解除“顶端优势”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启发?因此本课程可以打破学科边界,创新教学思维,致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生已经具备较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传统教学的灌输式学习让学生缺乏思考。团体园艺课程以体验式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想象与思考,学生与授课教师均认为团体园艺活动具有结构性强、课堂效果好的优点。

四、实施成效

通过对学生课堂上的感悟分享记录、课堂学案及课后反馈表进行总结分析,我校团体园艺活动课程主要效果如下:

(一)改善情绪状态

对学生的书面反馈材料进行分析,不少学生提到:放松、惬意、有趣、开心等词语,也有学生分享到“课堂形式很新颖,走出课室的上课方式让自己感觉到压力骤然减轻”、“感觉到很放松,很少能够慢下来认真关注一片叶子”、“看到花朵在精心养护下盛开就让自己心情很愉悦”等积极反馈。根据期末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也可以了解到参与园艺活动课程学生的积极情绪多于对照组。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从自然中获取放松身心的能量,例如植物中所含的挥发性芳香气体能舒缓疲劳。园艺课程让学生从繁冗的课业学习中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从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方面疗愈身心,舒缓压力。因此学生在园艺活动课程中可以缓解消极情绪,在与植物互动的过程中唤起积极情绪与经验。

(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本课程以园艺操作活动为内容,以团体小组活动为组织形式,每节课都设置了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人际互动,构建积极的人际交互体验。学生不仅收获了园艺知识,也反馈到:“感觉到很有趣,一群人做同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也会充满乐趣”、“从小组分享中了解到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让我感觉到多听别人的意见是很有参考意义的”、“有时候我会忘记浇水,幸好我的组员们会帮忙照顾我的植物。”学生和同组成员的关系也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渐亲密,人际支持助力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及周围世界。

(三)增强生命意识及抗挫折能力

参与本课程的学生每人至少守护认养一盆植物,见证了从播撒种子开始到收获花果的全过程,随着学生每次课程的观察与记录和日常的养护,学生与植物会建立深刻的情感联结,让学生形成天然的义务感和使命感,体验“被需要”的感觉,从而构建内心当中的意义感和价值感;同时植物的发芽、生长和枯萎如同生命的出生、成长和逝去,通过栽种植物、养护植物和挽救生病的植物,学生观察与参与植物的生命历程,也是学生对自身的生命历程进行思考的过程,能启发其感悟生命,珍惜生命。

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晚,可借鉴的经验少,导致学校的生命教育依然以心理健康讲座为主要方式,收效甚微。团体园艺活动课程可以使学生产生常规课堂难以达到的思考感悟:“这片叶子让我联想到了自己,上面有一些小洞,就像是我最近的生活,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通过打药等方法还是可以预防的,所以我也要想到干预的办法。”、“天气寒冷,但细碎的小桂花都在奋力开放,让我感觉生命的不易,但也让我感悟到:花开花落是一个过程,但芬芳永恒。”、“压枝可能会让植物暂时看起来很丑,但未来可以变得更加繁茂,就像是我们人要忍耐住当下的痛苦,未来会有更丰硕的收获。”本课程是一个很好的生命教育的范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沈春莉. 高中生心理灵活性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及团辅干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0.

[2] 王新宇. 园艺疗法对抑郁青少年身心影响的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6.

[3] 张艳. 园艺疗法对高中生希望感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4] 樊富珉. 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2-69+109.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