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让中小学心理健康课走进“直播间”

  • 网课热潮

新冠疫情的爆发阴差阳错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发展,大批网课软件、社交软件、直播平台成为一时热门,引发了全面的“网课热潮”。在线教育具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便利、突破时空限制等显著优势,曾经被认为必将取代传统教育。然而,回顾在线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线教育并非与传统教育水火不容,只是取代了传统教育的部分功能,疫情之后在线教育也不会完全取代传统教育。但是不可否认,在线教育行业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今国内疫情被消灭,各地教学也恢复常态,但是产生的影响并没有消失,我们依然偶尔会听到某地因为发现新病例而导致学校停课、放假的新闻。我们也会发现,网课期间购入的设备,建立的网课习惯等让现在的学生和家长更能接受在线教育……可以设想在未来网课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价值。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网课热潮”的背景下,中小学各学科都在积极寻找在线教育途径,并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学科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念和方法,也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在线教学经验的老师。反观其他起步较晚的学科,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相对较少,这其中也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造成如此窘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本来就发展较晚较慢,即使是学校教学过程中都面临非常多的困难更不用说开展线上教学了。其次,相较于其他学科重视知识、技能传授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视学生的情绪和感受,非常依赖师生间的互动和课堂体验,隔着屏幕的教学难以达成该效果。同理,录播课录屏课的形式更不适用。

机遇往往和挑战并存。疫情期间,教育部、卫健委也多次强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应对在疫情期间产生的焦虑恐慌情绪。而心理健康教育网课就是了解和干预学生心理状态的最好平台之一。开学后,已经有老师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现象增多。从长远来看,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是日益增加的。在线教育便于共享优秀课程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匮乏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网课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也有广阔前景。

为此,本文采访了多位在疫情期间开展直播课的心理健康教师,对比分析了他们的多节直播课,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从中提炼出有益的实践经验。

  • 实践经验

(一)心理网课不能拒绝“聊天区”

很多网课平台和直播软件中都有“聊天区”功能,但是怎么处理聊天区却成了一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部分老师担心学生在聊天区发布不良言论,上课期间聊天分心,于是干脆关闭聊天区。有的老师在教室里提问学生和学生对话非常拿手,但是到了网上却担心学生胡乱回答或者故意唱反调,干脆“自问自答”,不去关注聊天区。但是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非常依赖师生间互动共鸣以及学生之间的分享。聊天区就是师生间互动分享引发共鸣的平台,心理网课如果拒绝了聊天区就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心理网课一定要善于利用“聊天区”:

1.确定规则,有张有弛

老师既要保证课堂纪律,也要满足学生对网课的好奇和交流的欲望。这就需要和学生确定“有张有弛”的聊天区使用规则,例如:在上课前将聊天区开放给学生,如同课间学生的闲聊,不必过度紧张。临上课时,老师提醒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正式上课时,老师再干预聊天区,要求学生不影响课堂纪律。如果需要讨论就大胆邀请学生在聊天区发言,讨论结束时也明确要求学生停止。在第一节课时老师就明确告知学生规则,并在之后的课程中严格执行加以引导。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可以遵守规则,而且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2.主动引导,散发魅力

在课堂中,一些老师尝试利用“网络主播风格”来吸引学生,增添了课堂魅力,收获了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在上课前老师需要调试设备,要求学生“能看到老师屏幕,听到声音的在聊天区输入1”,结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反馈不多。但当老师换一种说法“能看到老师屏幕,听到声音的同学们一起来聊天区刷个666,一起来刷屏”学生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不但达成了检查设备的目的,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一节感恩武汉抗疫英雄的课堂里,老师请各位同学用 “爱心”的表情包在直播间刷屏,以此表达对英雄们的感恩。这样的方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回应,很多学生还自发发送“武汉加油”等语句。整节课老师都不曾关闭聊天区,甚至带头刷屏,而学生也积极参与。课堂整体依旧秩序井然,学生对英雄们更有认同感,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3.随机应变,不拘形式

师生互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形式。好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之则会造成无人相应的尴尬局面。

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打字困难,老师就采用简单的封闭式问题,配合图片提问学生“我们应该选择第一张图,还是第二张呢?选择第一张的请在聊天区扣1,选择第二张的扣2”。学生只需要在聊天区输入简单的数字或者字母就可以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其次,还可以开启连麦功能,将学生的声音或者画面接入直播间。实践证明这样的互动形式对低年级学生更有吸引力。

但是也有老师发现,这样的方法对于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生来说并不奏效。这些学生往往更加“害羞”,表现比较克制,不愿连麦。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打字能力,可以用文字交流。所以除了刷屏的互动形式,采用开放式提问“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做些什么呢,在聊天区刷个弹幕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吧”效果更佳。

4.放平心态,接受例外

上网课时学生所处环境较为自由轻松,一些学生并不一定会配合老师,甚至有些学生会故意唱反调,企图吸引大家的注意。遇到过这种情况的老师认为这时不可自乱阵脚感到羞愧气愤,更不要将不良情绪发泄到直播间里,否则会降低其他学生对课堂的评价,不利于之后的课程。但是如果为此关闭聊天区,无异于因噎废食。

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要放平心态,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难免的情况,我们应该接受学生的这些“小玩笑”,也接受“每个班级中总会有一些调皮的孩子”这个事实。其次可以选择性地忽略这些学生的言论,关注于其他学生积极正面的言论,加以示范和引导,带动学生向积极正面的方向思考。当然了,如果老师能随机应变用一些幽默的方式回应学生,会大大增加老师的魅力值。

但是,如果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反面的,正面积极的回答反倒成了少数,那么老师应当引起注意,反思背后是否存在其他原因。

(二)课本是死的,课程是活的

心理健康课没有考试的压力,学生常把它看作“辅课”。常有心理老师苦恼学生不重视心理课,觉得就是“游戏课”、“休息课”。但是也有老师认为没有考试,就意味着课程内容有很大的灵活性。心理健康课程主题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不必受限于课本和原定的课程计划。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充分关注学生实际情况,把学生关注的和家长关心的时事热点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部分老师将武汉抗疫的“逆行者” 事迹融入感恩教育、爱国教育之中;因食用野生动物引发的讨论与生命教育主题相结合;预防学生因疫情产生焦虑恐慌的情绪正好契合情绪调整主题……心理健康直播课做到随时而变,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能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和死板地只讲课本内容的课堂相比,这样的课堂更能吸引学生。

(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定位

在实际开展网课的过程中,有老师发现很多时候网课的对象不只是学生,还有学生背后的家庭成员。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父母常常会陪伴孩子一起上课。很多父母从未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抱有疑惑和误解:“这种课是不是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才需要上?”。也有家长反馈,听完心理健康课感觉“没什么用”、“没有意义,不如上语数英”、“孩子兴趣不高,感觉无聊”等。过去家长不在教室里,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而现在家长随时可以听课,老师也必须重视家长的反馈。

对比多位老师的课堂和家长的反馈,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样。除了之前提到的师生互动缺乏、上课内容死板等,还因为一些老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定位不清晰。

有些老师对直播课感到棘手,为了方便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大学心理专业课,倾向于教授心理学知识,再通过“学科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类似于学科教学,但是不等于学科教学,其教学目标内容核心在于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和与心理健康维护,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心理老师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将这些理论知识化为实际可操作可体会的内容供学生感受,对于低年段学生更是如此。

以讲授情绪ABC理论的课堂举例。一些老师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习A、B、C分别代表什么含义等理论知识,学生反馈“听不懂”、“没兴趣,不知道要干什么”。重视学生感受的老师则依据ABC理论,通过具体的案例、活动和体验环节等引导学生掌握在情绪波动时恢复平静的有效方法。整节课上完,学生可能连“情绪ABC理论”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过,但扎扎实实学到了调节情绪的方法。

想让家长和学生看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效果,就必须先抛弃用“分数”、“成绩”、“排名”来评价学生的想法。理论知识隐藏在学生大脑里,不通过考试,家长和学生看不到。但是,学生的表情和行动是明显的:学生因为放松愉快展露出笑容,因深深触动而落泪,或者在情绪低落时自我调整,在生活习惯上有了好的改变等等。这些才是我们教学效果的体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 总结

如今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能真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实在屈指可数,能在疫情期间有魄力有能力开展网课的更是凤毛麟角。可是,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想要得到发展就不能落后于其他学科,更要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如今的“网课热潮”也许就是一次机遇,我们应该把握良机,大胆尝试。我们也非常希望本文中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能帮助到所有已经开启或是将来要开启直播课生涯的心理健康老师。

  • 参考文献

[1]王运武.疫情防控期间提升在线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中国医学教育技术.[J]2020-03-09

[2]徐柏露.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思考.西部素质教育.[J]2016年第2卷第21期

[3]胡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德育目标衔接研究——基于广西14个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J]2019年第35卷第2期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