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初中“绘画心理”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一、引言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统一指定的教材,大多学校在使用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出版的《心理健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由于每间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和软件不同,此学科也不像其它学科那样可以通过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所以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事关重大。

初中的学生处于敏感的青春期,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又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想法,封闭的内心和焦急的情绪通常让他们看起来像一头易怒的狮子,随时爆发,极易引起亲子关系不和、人际关系不良,继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绘画心理”课是在“绘画疗法”的基础上,把“绘画疗法”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效结合的一门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绘画疗法(Art Therapy),是指以心理投射理论和大脑偏侧化理论为基础,运用非言语工具的象征方式及绘画的方式表达潜意识中的冲突与问题,宣泄不良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或治愈的目的。[1]绘画疗法具有以下三个优势:首先,绘画疗法是通过绘画的方式,不需要言语沟通,符合初中生不善于表达的心理特点;其次,绘画治疗采用的是艺术创作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自觉中降低心理防御;第三,绘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宣泄情绪的过程。

基于学校现实的需要、初中生心理特点以及“绘画疗法”的优势,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构建并实施了“绘画心理”课程,为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做了积极的尝试。

二、课程的设想

(一)团队的组建

课程开发团队主要由6位教师组成,分别是经验老道的班主任、中小学的心理教师、中学的美术教师。班主任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需求,负责观察、整理、编制不同阶段的课程主题。美术教师负责课堂艺术感,让“绘画心理”课更具美感,更符合学生绘画的习性、特点。心理教师负责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从构思-开发-实施-总结,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力量。

(二)课程的架构

     通过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的解读,我们发现初中阶段各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如下: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我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我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2]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把正确认识、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特征,适应初中生活、发展学习能力作为七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把加强亲子关系沟通,把握异性交往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作为八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把学会有效管控情绪,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作为九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具体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表1 “绘画心理”课程设置

年级

课程主题

主要内容

 

 

 

七年级

从心开始

新生适应课程

最熟悉的陌生人

全面认识自己

记忆面包

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

我的秘密花园

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特征

我是查理

尊重差异 拒绝校园欺凌

 

 

 

八年级

涓涓父母恩

学会与父母良性沟通

学会等待 才有美丽

把握青春期异性交往尺度

学绘交朋友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1+1>2

团队协作

你会倾听吗?

学会有效倾听

 

 

 

九年级

种个梦给明天

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我的情绪我做主

学会有效管控自己的情绪

挫折,你好!

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夜空中最亮的星

价值观训练课程

直面焦虑 提升自信

缓解焦虑,自信中考

 

三、课程的实施

     “绘画心理”课采取“四步六环”的课程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1:四步六环

(一)四大步骤

“绘画心理”课采用四大步骤的基本结构:问、想、做、评。

1. :引出主题。

2. :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为后续解决问题作铺垫。

3. :课程的主要步骤,通过“做”,产生感悟、体会,从而自我觉察,解决问题。

4.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二)六个环节

一节完整的“绘画心理课”包括以下六个环节:意境放松、谈论主题 、主题绘画、分享提问、音乐冥想、课下延伸。

1.意境放松:此环节为课前热身部分,但是与普通的心理活动课不同,“绘画心理课”的热身不宜太过兴奋,此放松环节最主要的作用是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身心逐渐变得平稳、安静。一般可采用冥想放松、肌肉放松、听音乐自由冥想等。

2.谈论主题:此环节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想法,通常可以适用情景模拟、视频、故事、新闻时事的行事抛出与主题相关的话题,让同学们讨论并分享。如“学绘交朋友”这节课,可在此环节通过现场情景模拟一对朋友因为小事起了冲突,然后询问大家:“情景剧当中反映了哪些问题?”、“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等等。

3.主题绘画:这是“绘画心理”课堂的重点内容,即根据本节课的主题设计绘画的主题,然后学生自由作画。例如,在“最熟悉的陌生人”环节中,可采用“我的自画像”为绘画的主题;又如,在“学绘交朋友”的课堂中,可采用“团体作画”为主题绘画的内容。

4.分享提问:本步骤紧紧跟随着主题绘画,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可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感想、绘画过程的感受等。小组内的分享环境相对学生而言比较安全、可信,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说亮话。在组内分享完成后,教师可根据本主题课的内容提出问题,供学生进一步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此发问环节,不提倡学生回答。如在“学绘交朋友”团体作画后,教师可提问“哪些内容是你画的?”、“在你们小组的作品中,谁画的内容所占的比例最大呢?你认为这体现了什么?”、“在绘画的过程中,你有配合别人作画吗?还是自己画自己的?”、“整个绘画过程下来,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等等。发问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自我觉察,大多数学生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不需要分享出来的独立思考既保护了他们的隐私又让他们的自我觉察更加天马行空、顺畅无阻。

5.音乐冥想:在学生零零散散的思考过后,需要教师协助整理思路,以便回顾本节课的感受、领悟。一般是配合音乐,由教师进行语言带导。如在“学绘交朋友”主题课中,请学生选择最舒服的姿势坐着,闭上眼睛,跟随着音乐,教师可用以下语言带导“在团体作画中,你对自己所画的东西感到满意吗?当你发现自己在配合别人或别人在配合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对小组最后的作品感到满意吗?为什么?这让你想起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整节课下来,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感受、收获,如果你已经想好了,可轻柔的睁开眼睛。”在冥想结束后,可分享也可以不分享,具体要看主题的隐蔽性以及环境的安全性。

6.课下延伸:一般会布置一些与主题息息相关的课下作业,以巩固课堂的效果。通常,作业可布置为本节课感想感悟的撰写,有时也可以针对本主题课设置特别作业,如在“学绘交朋友”课堂中,可布置作业为“尝试在两周内交到一个新朋友”。

四、取得的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绘画心理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形成了“绘画心理课”课程大纲 挖掘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资源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指导下,充分探究了初中生普遍心理特点以及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理论探析、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绘画心理”课,不仅具有表达艺术的特色,而且跟传统的心理活动课相比,更具有隐蔽性、安全性,更注重学生的自我觉察。

(二)提升了心理课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学生更加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们在课程开启之前曾对学生做过调查,17%的学生不喜欢心理课,39%的学生对心理课没有感觉,32%的学生喜欢心理课,12%的学生非常喜欢心理课。在实施了“绘画心理课”之后,又对学生进行了同样的调查,惊喜地发现结果有较大的改变。5%的学生不喜欢心理课,20%的学生对心理课没有感觉,52%的学生喜欢心理课,23%的学生非常喜欢心理课。

(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根据学校德育处统计,自从开展了“绘画心理课”后,学生发生矛盾、冲突的频率大幅度降低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显得更加圆融了。开启“绘画心理”课之前,给我校八年级学生施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学生总体焦虑水平得分为50~59 分(轻度焦虑)的共有62 名(9.78%),60~69 分(中度焦虑)的共有118 名(18.61%),≥70 分(重度焦虑)的共有29 名(4.57%)。“绘画心理”课开启一年后,再对同样的学生施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发现学生总体焦虑水平明显下降了,其中轻度焦虑的有30名(4.73%),中度焦虑的共有45名(7.11%),重度焦虑的共有20名(3.15%)。学生焦虑水平的下降说明“绘画心理”课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提高了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其它学科的融合

在课程筹备、开发、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入学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充分探讨了初中生心理特点以及有效的防范措施。在集体备课当中,笔者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自己学习过的绘画疗法初阶、中阶的内容,众人拾柴火焰高,集思广益,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提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团队科研、论文硕果累累。申报的心理课题获得东莞市2017年度科研课题立项批准,发表了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撰写的案例、论文多次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

更为可喜的是,经过团队的调研、学习,其它科目的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参与度明显增高了,班主任们会特意请教心理教师如何打造一节具有“绘画心理”特色的班会课;美术老师常把“心理”元素融入到绘画当中;科学教师更注重学生心理层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淑芬,李鹤展,邹晓波,等.绘画疗法对初三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5):878-88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