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图画心理技术在高三心理辅导课中的应用

高三学生面临繁重的升学压力,有着他们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为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校心理辅导活动课在高中三个年级均有开设,且到高三也一直持续保证每周一节的课时,这为高三心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对高三心理辅导课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挑战。选择和确立适切于高三学生的课堂主题和实施方法,对于心育的实际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我校多年实践的经验,在高一高二已有两年心理课堂体验的基础上,高三学生的心理课堂的重点主要应当聚焦于两个主题:生涯辅导和情绪辅导。情绪辅导主要应当包括情绪调试及压力管理;生涯辅导应当包括目标管理、学习辅导及人生规划等。

一、 图画技术应用在高三心理课上的优势
图画技术是最为常见的表达性心理投射技术,它给了作画者一个合理、安全、自由、不被评判、自由表达的空间。当事人被赋予了自主权,内在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它形式有趣,引人入胜,可以绕过当事人的心理防御机制,让参加者兴趣盎然,被广泛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在高三的心理课堂上有效运用图画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
1. 形式生动有趣,有助于宣泄放松。
表达性艺术治疗强调,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本身就具有疗愈性。绘画过程本身就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宣泄的渠道,在艺术中获得领悟,这本身就是治愈的过程。高三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压力,更加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宣泄和释放。
2. 情绪先于理性,具象大于抽象。
高三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节奏中,往往使用的都是偏理性的逻辑思维,这常常驱使他们用理性压抑或隔离自己内心的真实情绪和感受。而绘画是一种非言语的沟通方式,能帮助学生绕过防御机制,将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安全和社会及个人所能接受的方式释放出来和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够吧隐蔽的感受明晰化,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
3. 功能多样有效,实施简便易行。
考虑到上课时间和地点的便捷性,高三的心理课不太可能每节课都在专用的心理教室开展。而在普通教室上课,要开展大型的团体活动就容易受到场地的限制。高三学生本身的特点相较于高一高二来说,也更加偏向沉稳。在教室里就能够轻松实现的绘画活动,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的形式都是便捷可行的,也可以在热身、放松、拓展、总结提升等各个环节灵活运用。
4. 测验取向为了解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空间。
图画技术除了作为一种课堂活动,还可以作为一种心理测验的工具,通过它可以了解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高三学生的心理波动容易对学业产生较大影响,但他们求助的意愿和行动却更容易被繁忙的学业所耽误。在课堂上使用图画技术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为心理教师提供了进一步把握学生心理状态的空间和机会,有利于发现特殊心理状态的学生,并在课后及时进行了解和干预。

二、 图画技术在高三心理课中的应用举例
图画技术的种类非常丰富,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活动的目标、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拥有的资源对活动进行设计。下面围绕这几个因素举例说明图画技术在高三心理课堂上的运用。
1. 根据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划分
总体而言,高三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情绪极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波动,若不能及时得到疏解和调节,则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理负担。在高三刚开学时,学生普遍处于一个学习节奏的重新适应期,也需要重新调整自身的目标,提升自身的学习动机。随着高三学习的不断深入,各类大小考试的增加,尤其是几次模拟考前后,如何调整好心态轻装上阵坦然面对,是贯穿整个高三一年的心理需求。二模考后,高三学生容易产生高原现象,形成心理疲劳,这一阶段他们需要的是放松压力,积极应对。
根据高三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我们在心理课堂中设计了相对应的主题和图画技术活动。此外,对于2020届高三学生,我们也结合疫情的影响,从抗逆力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相关的绘画活动。部分活动举例见表1:

阶段

主题板块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教师的指导语提纲)

高三开学初期

情绪调节

你追我画

热身放松

  1. 请选一支喜爱颜色的笔
  2. 两人共用一张纸
  3. 左边同学画,右边同学追其笔尖
  4. 交换角色追笔尖

高三开学初期

情绪调节

情绪树

梳理和疏解开学初的焦虑情绪

  1. 在纸上画一棵树,撑满整张纸。
  2. 用水果等图形代表你在假期中或开学初经历的事件所带来的情绪,用不同颜色、形状代表情绪的性质、程度。
  3. 在图形旁边写上情绪和事件。

高三上学期

目标管理

猜猜画什么

理解目标的重要性及其对行动的影响

每个组根据老师指令合作完成一幅画,组员依次上台完成其中的一个部分

  1. 画一张瓜子脸
  2. 画一双妩媚的眼睛
  3. 画一个尖翘的鼻子
  4. 画上纤细的四肢
  5. 画一条蓬松的尾巴
  6. 请各组商量好后给本组的作品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并打分

高三上学期初

目标管理

平凡之路

了解自身的目标,提升学习动机水平

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这学期/今年你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将你的作品在小组中顺时针传递

①组员1:小恶魔,给TA增加一些挫折和困难;

②组员2:小天使,给TA增加一些帮助;

③组员3:智慧老人,给TA增加一些智慧和能力;

④将纸头传回本人,看看还需要做些什么调整或补充,完成后为整幅画命名。

高三下学期初

压力管理

雨中人

了解自身的压力感受,寻找积极资源应对压力

请画一个在雨中的人。

高三复学后

抗逆力

风雨家庭树

挖掘积极的家庭资源,提升个体抗逆力

请画一棵你的家庭生命树,包括树干、树枝、树叶、果实及周围的环境等。

表1:高三心理课图画技术活动举例


2. 根据课堂活动设计的目标来划分
1) 热身放松
图画技术的热身放松效果非常明显,通常在教师拿着画纸和画笔进入教室时,学生们就会带着好奇和期待的眼神询问:“老师,今天心理课要干什么?”而铺开画纸开始作画的那一刻开始,学生就已经进入了一种做游戏或自我疗愈的过程。例如,在情绪管理的第一课第一个活动,可以开展“你画我追”的绘画游戏(见表1)。在追逐涂鸦的过程中,学生们紧张的心情就能得到一定的缓解和舒泄。
此外对于每组不同画作的感受分享和创意解读,还能导入情绪的话题。例如可以让每组学生交换角色(一追一逃)进行两次,形成两幅不同的画作,并问学生“如果一幅叫忧伤,一幅叫快乐,你们会如何命名你们的作品?”从而引出情绪的定义,即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2) 心理测验
当使用者是从心理测验的取向来使用图画技术活动时,就可以通过它来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态。这一方法通常运用在个体心理辅导的场景下较多,但只要设计好图画技术的流程和指导语,创造比较安全温暖的团体氛围,并在一定范围内谨慎反思和解读作品,在团体心理辅导的情境下,图画技术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整体的心理状态特点,并对需要进一步了解和干预的个体及时开展工作。
例如“我的情绪树”这一活动(见表1)通常会放在寒暑假返校后的第一节心理课上使用,以帮助学生梳理长假中的情绪变化,发现资源,应对当下。同样,“雨中人”这一活动(见表1)也能非常形象生动地体现高三学生当下的压力状态以及应对方式的有效性。这些图画技术有助于帮助教师及时迅速地掌握高三学生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对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干预。
3) 建立关系
新高考改革后,大多数学校高三学生面临重新分班,学生要离开已经相处了两年的同学老师,进入到一个新的集体中学习,同时也要跟新集体中的同学老师共同奋战非常关键的一年,因此班级氛围的塑造、师生生生关系的融洽,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图画技术当中的一些团体作画活动也有助于提升这一点,具体的使用方法可参见下文。
3. 根据图画技术使用的对象划分
按照图画技术使用的对象,可以分为个体绘画活动和团体绘画活动。
上述“情绪树”的活动,一开始可以作为梳理和了解个体情绪的活动来开展,但在学生分享自身的情绪之后,该活动还可以拓展为小组或班级学生互帮互助的团体活动。教师可以请学生将最需要处理和帮助的情绪单独画在纸的背面,传给小组其他成员,收集建议和帮助。在目标管理主题的课上,“平凡之路”的活动同样可以从个体活动拓展为团体活动。个体部分是让学生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这学期/今年你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而团体部分则是在此基础上,每位学生的作品需要在小组中顺时针传递,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别是:①组员1:小恶魔,给TA增加一些挫折和困难;②组员2:小天使,给TA增加一些帮助;③组员3:智慧老人,给TA增加一些智慧和能力; ④将纸头传回本人,看看还需要做些什么调整或补充,完成后为整幅画命名。在团体作画的过程中,组员们通过了解和欣赏他人的画作,能够将一些情绪和想法普遍化稳定化;而他人的继续作画也能给予每个组员更多看待问题的视角,为今后应对问题提供更多的启发。
上述团体作画活动主要是对个体作画的一种拓展,而有时团体作画活动本身就可以成为承载课堂目标的课堂主体活动。如在目标管理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个“猜猜画什么”的团体作画活动,即请一组学生合作完成一幅画,每组的组员依次在黑板上画出教师所指定的部分,最后看看每组的最终作品,并请每组对作品进行命名、评价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目标的重要性及其对行动的指导意义。
在团体拓展活动中,还可以开展“合作作画”的活动,即让小组成员选用不同的彩笔,依次作画,最后合作完成一幅画,期间不能用语言交流。该活动主要是帮助小组成员建立关系,形成默契,同时也可以考察个体的人际互动偏好,以及小组活动的动力。

三、 使用的注意事项
1. 根据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班级的状况及具体的时间节点,来开展不同的图画技术活动设计。
2. 在画图之前要注意氛围的营造和引导,可以通过图片和音乐来营造放松的氛围,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也可以通过冥想等方式帮助学生先在头脑中形成意象,再落到笔上。
3. 图画技术的精髓在于之后的思考和分享,要围绕活动目标设计精巧的提问,设置分享环节。在分享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不要随意、过度解读,尽量以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为主,并适当给予反馈。

参考文献
[1] 严文华. 画树读心——一张图读懂内心世界[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2] 张琳,马晓辉. “雨中人”绘画在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3):11-12.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