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需求迫切,新高考与生涯规划成了近年来的热门词汇。由于近年来经济形势的转变,加之当前国内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质量下滑以及结构性矛盾严重,基础教育在生涯规划环节薄弱,导致中学生在生涯规划中的探索阶段行动不足、职业价值取向模糊、社会实践不足与职业环境相脱节等问题。
本研究基于对个体在中学阶段出现的心理发展危机做考量,从个体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视野出发,遵从生态理论系统架构去思考中学生的生涯辅导体系问题。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1979)在其出版的《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中,正式提出生态理论,将家庭、学校、社会等看成是一个互相作用的整体。该理论目前较多的被应用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个体心理应激反应的研究中,运用该视角进行生涯研究的案例并不多。
布朗.芬布伦纳在生态系统理论中,将个体放于最核心的位置,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基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个体到微观、中观、外观、宏观的几大系统中,分别是个体自身的发展,微观是个体在家庭、学校以及同伴关系中的发展,中观是是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发展,外观则是影响学生生涯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家庭收入、父母期待、学校为学生创设的条件等,最后宏观系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往往是通过隐性地、渗透式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发展。在中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比较广泛的宏观系统有社会期待、主流价值观、文化氛围等。
目前,课程改革后,我国基础教育正在逐渐完善每一个具体职能部门的工作和职责,努力为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保障。许多中小学逐渐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本研究经过前期的摸索,两年的实验研究以及后期的推广实施,从实现教育对中学生成长规律回归的角度出发。将生涯规划着手于“学习阶段”,即学生应当在有生涯规划意识的引导下进行本阶段学习生涯的规划,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将生涯规划辅导细化至学业与职业两个部分。
根据定位,本研究提出的中学生生涯规划辅导模式的辅导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认识自我、职业性向评定、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操作是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性向的初步确定,利用职业测评工具针对职业性向评定着重引导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以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对中学生学业生涯的整体规划,最后是对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
(一)生涯规划辅导课程体系建设
生涯规划辅导课程是生涯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课程上,应从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特征出发,结合实际经验的主题作为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每个主题下各有几个单元活动,设置不同的活动方式围绕这个主题内容展开,由浅入深,逐步落实。生涯辅导课程由最初的18课时《生涯辅导课》扩充到面向学生开展《团体动力课》、《时间管理》、《学习辅导》、《职业兴趣探索》四个系列课程,授课的学生群体从中学的高中范围扩展到初一年级,根据不同年龄层孩子发展的特点进行相应课程辅导。
(二)列弓式学习推动学生的学业辅导
实地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对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学科背景知识。让学生从问题中去思考,学会利用多方资源去亲身寻找答案。实境探索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在团体中与他人进行合作,并在主题性的环境下,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设置构成,将大脑中的新旧知识相联结,提取脑中的原有知识架构,有助于未来学校学习时的融合,提升学习效果,并实现个体的多元智能探索过程。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职业设计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多数家长、学生认为高中的直接目标是考大学,由于对社会需求的不了解,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出现了一头雾水的状况。职业辅导是在学生学业辅导的基础上,学会合理的利用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多方资源进行职业世界的认识。在创设的活动中让学生采用生涯采访、实地考察、盈利创收、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体验。将所进行的活动以小组策划案、成果报告的形式图文展现。这种形式有助于学生对职业世界的初步探索,为将来高考填报志愿起到了铺垫作用。
(四)使用咨询技巧澄清个体生涯困惑
在生涯规划课后,教师结合咨询的手段,对学生做出的生涯相关测试、目标、兴趣以及能力等进行个体的生涯访谈,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和个体需求,发现起点,点燃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同时利用时间管理技术,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分配、运用学习时间,提升学习动力,改善学习成绩。针对部分学生应对当前的困惑以及焦虑紧张的情绪同时辅助放松技术,用正念训练改善情绪。
三、中学生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架构构与基础
本研究将生涯规划辅导分为学业辅导和职业性向辅导两方面,其中学业辅导的着眼点落脚于学生的时间管理、学习动力系统促发、认知结构重塑等方面,辅以个体情绪辅导。
(一)构建生涯教育系列课
根据生涯规划理论基础架构以及学生问卷调查情况来看,不同年龄段的中学生对于自我认识、职业了解、升学规划、社会形势等方面有不同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个体需求也大不相同。因此, 初中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从自我认识、人际交往、情绪辅导、学习规划等自我觉察的部分,辅助以对学业的规划进行设计,高中的设计内容以引导学生更加科学完整的认知自我和分析自我、确定自己将来职业的主要方向为主,并逐步的缩小选择范围,在高一面临选课的前提下,了解和明确大学专业的设置,提高自己对专业选择的认识。
在课程的实施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每个人时间管理方面的困惑入手让学生们对自己时间使用情况进行深入探索,感悟到时间管理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人”的问题。在“点燃渴望”后,通过对时间管理四象限划分、甘特图等时间管理操作工具,加强学生时间管理意识的同时提高学员时间管理的技术。
其次,使用概念构图教学法设置辅导课程。将评估学习者“起点”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不同的学习者对于知识技能掌握不一,教会学习者评估自身原有学习认知的“基础”并设计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和旧有认知架构的活动,活化大脑认知的“粽子串”,帮助学习者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结。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从动机和技巧两个角度联系大脑特点和认知过程来阐述学习辅导的具体因应策略。
第三,学习辅导课程之后进行职业兴趣探索的系列课程,个体在完成学业规划的同时,确立自己的大学习观概念,了解未来生涯学习对个人生涯发展的意义。通过了解职业兴趣和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铺垫;帮助学生澄清自我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目标;拓展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外部渠道,做好自我选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
(二)个案辅导
课堂之外,教师在面向咨询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辅导,与学习咨询不同,心理咨询更加注重的是个案的自我成长,在此过程中,先解决来访者的情绪后处理事情,通过交流,探讨,使得来访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坚持对自己日常的时间使用进行计划并尽量执行;情绪较之前变得平稳;学习动力提升,能够积极提升自己的学习技巧。
(三)活动设置
活动设计方与策略首先是自我概念的发展,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知道你是谁」的内涵。目地在协助团体成员了解自己,即探索个人之价值观、个人人格质与了解个人自我特质与未来生涯的连结,具体目标分为以下六点:
未来将以三坊七巷为起点,联结我省茶文化、海丝文化,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策略,逐一布建学习点,让语数英理化生等学科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藉以协助孩子回到学科教学当中,发现自己的智能优势。
(四)强调家庭以及同伴支持的作用
中学生处在个体生涯探索阶段,家庭支持系统对其价值取向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该阶段中学生的生理年龄步入青春发育期,逐步向成年人的行列发展,生理的迅速改变和心理上懵懂状态存在落差,寻求自我同一性是本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因此如何引导个体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体,家庭的支持和同伴的影响对于个体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自父母和家庭的支持、同伴的认同会让个体在生涯规划的探索过程中更好的确立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念。
(五)培训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团
系统化的生涯规划教育离不开专业化的生涯规划教师。本研究历时两年的探索研究,再到针对全市中小学校推广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通过从团体动力、时间管理、学习辅导、生涯规划四个模块集中培训师资。培训时长历时3年,采取集中授课、实地演练的形式进行,培训目标从有效教学、乐在学习、生涯定位三个方面进行,将减法旅行、列弓式学习法及生涯经营策略贯穿在学习过程当中。
培训后的师资队伍将回到本单位为本校师生进行服务和辅导。在课程和活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和规范学生社团服务,指导开展以生涯规划为主的学生社团,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兴趣。
四、中学生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研究创新
本研究在课程教学上,利用了有意义学习将新旧知识在认知结构中互为联系,进行概念统整,做好自我的同化与顺应工作。在做学习辅导过程中,采用卡片联想的方式,利用后设学习策略检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知识结构组成的范围和程度。通过概念构图教学法以及实地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寻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以及学习动力缺失的部分。
在实践上,以具体的实践活动方式探索中学生生涯规划的合理模式。通过开设文化实境学习体验课程,利用当地资源,如福州市“三坊七巷”进行文化实境学习,让学生在实地环境中发现学科学习的相连性,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学习辅导模式,以旧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寻找到孩子学习的起点,唤起学习兴趣和重拾孩子的学习自信。在辅导实施过程中,研究者不断改进指导模式,使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其对于中学生生活的指导意义。
五、生涯规划辅导实施后的启示
生涯发展是个体在自我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在特定阶段完成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会使个体获得一种满足的成功体验并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发展。经过两年多的生涯辅导体系探索,学生对生涯规划有了初步的了解,研究者也通过实验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规划教育的前提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全面、准确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性向问卷确定相关的职业目标范围,目标的准确设立可以有效地指导和调整整个学业规划和实施过程,它对整个学业的规划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调节,这也更使得整个学业规划更有效率。
第二,目标倾向定位,是生涯规划的第一个步骤。作为学习生涯规划的领航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是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内容非常重要的一项。
第三,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全面完整。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成长和成才是一个全面进步的过程,既在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的指导下,规划应该涵盖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生活、锻炼等;时间的连续性,既规划的内容应体现一个发展的过程,内容上体现事物先后的发展顺序。
第四,规划和指导的机制形式可以多样化。指导者的指导在本规划模式中的工作机制可以是多样化的,不需要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育的单向交流,更多的倾向于双向交流,调动学生内部学习动力系统促发学习。
六、基于生态理论视野下的反思
自2012年起,福州市针对中学生发展开始在一线中学进行实践探索;2014年形成了初步的生涯规划辅导的课程体系;2015年针对全市中学教师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培训,并于2016年完善有关生涯规划辅导的系列课程、活动方案。通过开展实施早期的中学生生涯规划辅导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全线铺开建立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这是在传统就业指导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结合个体心理发展进行生涯探索期的规划,同时也为基础教育的学生工作适应新高考、新改革所必须做出的积极响应。
在中学生生涯规划辅导模式推行的过程中,我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值得我们思考:
1、生涯规划理念的推广。从20世纪50年代重视生涯规划教育至今,我国在于生涯规划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高校层面,由于中学距离职业生涯发展较远,故而在对生涯教育理念的梳理上较为薄弱,部分中学还没有生涯教育的内容。
2、生涯规划教育的贯穿性。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始至终由初中贯穿到高中阶段的全过程,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生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它是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生涯任务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将其与学生当前发展的任务相结合,生涯规划教育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在实施模式中,必需把握非常重要的三点:一是认识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性,发挥教师引导帮扶的作用;二是注重在生涯规划辅导实施前的师资培训,本研究用三年时间培养了一批可以开展生涯指导的教师,但普及面仍然有限;三是生涯活动的开展必需得到学校领导层面的大力重视,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转变只有学业为大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使这个实施模式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效。
基金项目: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积极心理资本对中学生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课题编号:FZ2020GH122)
参考文献
[1] 周巧英.初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与融合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28期 第38-40页
[2] 卢佳适. 初中生生涯规划与学习动力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28)
[3] 刘宣文.高中生生涯规划与辅导[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
[4] 王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36(03),48-53
[5] 朱玉芹.新时代青少年素质教育方法探析——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 2020,(S1),31-32
[6] 郭娟娟,罗嘉文.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生态系统模型构建[J].高教学刊. 2020年11期 第116-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