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的生活,也给全体师生家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教学模式飞速上线,学生线上学习,教师变身主播,家长化身家教。线上教学期间,学生面对疫情,看到电视新闻、网络平台每天不断呈现的确诊、死亡病例的数字,产生恐慌不安;足不出户时间长,沉迷于电子产品;学习环境改变,缺乏监管,容易产生惰性;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容易产生孤独感,情绪抑郁;家长的焦虑和孩子的拖沓碰撞在一起,引发了亲子矛盾和冲突……网络学习是应时代而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提醒着我们思考,心理课用线上学习的方式是否合适?线上心理课可以上什么?怎么上?
一、面临问题
线上心理教学面临几个棘手问题:
1.教材不统一。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之一是没有统一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中并不包含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材不统一,也谈不上配套的教学资源。区别之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并非传授知识,强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线上心理课更是如此,也就是说,要准备的是与疫情、与居家学习等内容有关的课,原本线下课的内容不能拿来就直接用。
2.人手不足。因为编制限制,许多学校只有一名甚至没有专职心理老师。有专职老师的学校,心理老师单打独斗,没有备课团队;有兼职老师的学校,当任教的主学科和兼职学科因时间、精力起冲突时,兼职的心理学科往往就顾不上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可谓是一个临时的、崭新的教学模式,预留给老师们准备线上教学软硬件材料的时间很有限,老师们可谓都是自顾不暇。因此,每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备课任务只能由唯一的专职心理老师担起来。
3.授课对象跨度大。线上教学阶段,许多学校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全校性大课,授课对象是全校学生。而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在年龄、思维、知识储备、心理等方面差距大,这样一来上课的难度、深度就不好把握了,既要平衡高年级学生,让他们觉得不幼稚,又要平衡低年级学生,让他们听得懂。也有的学校提出分层教学,即授课对象分为低段高段,也有的学校要求分为低中高三段授课,还有的学校希望对六个年级分别授课。如此一来,心理老师面临的是备课量超负荷,且备课时间不足的难题。
4.活动难落实。线下心理课上,老师们往往预留足够时间给学生开展活动,以便学生深入体验,能充分获得心灵感悟和提升。在教室里,学生活动尤其是游戏、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形式常常是同桌或四人小组,甚至整个小组、整个大组成员一起来开展。但线上心理课存在时空限制,每个屏幕前参与学习的仅一个学生,没有同伴共同实施活动,活动效果大打折扣,有许多活动甚至无法开展。
5.内容缺乏系统性。线上教学初始阶段,或因时间紧迫,或因缺乏经验,不少老师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线上教学内容像打游击,上一课换一个主题,遇到一个好素材就赶紧用上。造成许多主题和内容不定时重复出现,一段时间后容易使学生产生“相似内容已学过”的错觉,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思路对策
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我们根据下面的思路找对策,解决问题:
1.聚散为整。如果仅由一位老师来挑战上述难题,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集众家之长,才能事半功倍。每位老师都各有所长,有的老师擅长亲子沟通教育,有的老师对学习辅导主题更有研究;有的老师在平日里收集了很多游戏,有的老师则善于从绘本中获取教学素材;有的老师擅长将心理与艺术表达相结合,有的老师信息技术能力强……于是,学校线上教学形式相同的老师们相约组队,分工协作,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主题,聚合资源,减轻压力。
2.研析内容。线上心理课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之一,主题和内容依然不能脱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现实指导性,即需要对学生在疫情不同阶段、线上学习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进行预设和备课。经讨论,我们侧重准备情绪调适、学习辅导、亲子关系、面对挫折、热点话题引导等方向的课程。
3.落实活动。当游戏、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方式受空间阻隔和人数限制时,寻找合适的活动作为线上心理课的主体环节就尤为重要了。在众多活动形式中,故事、画画、调查等可以由单人承担和操作的活动较为合适,老师在居家期间易获取教学素材,同样也便于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任务,提交给老师并得到反馈。
4.体现分层。考虑到小学六个年级的学生年龄跨度大,分层主要体现在:⑴内容差别,即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不同。例如,亲子关系主题分为亲子游戏和亲子沟通两个系列,其中亲子游戏的授课对象是低年级学生及其家长,而亲子沟通主题则是为高年级学生、家长准备;热点话题系列的授课对象仅是高年级学生。⑵学习单区分,即采取各年级学生都能够接受的教学资源和模式进行授课,但学习单的设计上有难度区分。
5.确定风格。老师们选择自己熟悉易操作的软件自行设计系列课程,每个系列课程用一条明显的线索串起来,这条线可以是成套的资源,例如同一作者的绘本、图片、课件模板、字体;也可以是风格相近的素材,例如:新闻片段、音乐背景、动画视频。虽然系列与系列之间风格不一致,但是每个系列有自己独特而统一的风格,这样也便于学习者区分主题内容。
三、课程设计
在应急状态下,学习、借鉴、模仿他人成果是一种快速备课的方式,但不意味着直接“拿来主义”。在鼓励老师们向外多学习的同时,希望老师们要勤思考,研发自己的线上心理课。下表简略概括了系列课程的设计情况:
系列课程 |
对应纲要内容 |
灵感来源 |
使用资源 |
教学组织 |
授课对象 |
小怪兽 |
情绪调适 |
公众号文章 |
《我的情绪小怪兽》 |
微课视频+分层学习单 |
各年级学生 |
小能手 |
学会学习 |
软件Storyline |
心理学实验、心理效应相关视频 |
交互式课件 |
各年级学生 |
亲子游戏 |
人际交往 |
《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一书 |
绘本 |
微课视频+学习单 |
低年级学生及家长 |
亲子沟通 |
人际交往 |
非暴力沟通系列绘本 |
《长颈鹿吉拉的爱语心歌》 |
微课视频+学习单 |
高年级学生及家长 |
面对挫折 |
生活和社会适应 |
课题研究 |
绘本 |
微课视频+分层学习单 |
各年级学生 |
热点话题 |
生活和社会适应 |
公众号文章 |
新闻片段、公众号文章 |
微课视频+学习单 |
高年级学生 |
接下来以其中4个系列的课程设置为例进行介绍:
1.情绪调适主题——小怪兽系列
这个系列是受信谊图画书公众号推送的“宅在家的‘小怪兽’,今天是什么颜色?”启发,以安娜·耶纳斯创造的情绪小怪兽作为线索串起来的,分为“我的情绪小怪兽”、“情绪调节有方法”、“我的快乐清单”、“小怪兽复学记”四课。其中,“我的情绪小怪兽”引导学生觉察情绪、认识情绪、了解情绪分类;“情绪调节有方法”点明情绪在不同场合的作用,让学生懂得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介绍了易操作的情绪调节方法,指导学生合理表达情绪;“我的快乐清单”一课创设小怪兽向好朋友支招的情景,介绍了列快乐清单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更多目光聚焦在生活中的幸福快乐事上,培养积极心态,并向学生传达交流、沟通、分享的意义;“小怪兽复学记”适用于开学前夕,提醒学生做好开学的物质和精神准备,同时仍然做好防疫安全措施。
2.学习辅导主题——小能手系列
负责学习辅导系列课程的老师以争创小能手为情境,设置了“时间管理小能手”、“专心学习小能手”、“自我控制小能手”、“开学适应小能手”四课。用活泼的动画教师形象配上幽默风趣的语言,模拟老师的授课和提问过程,将时间四象限、着装认知、棉花糖实验、心理小调查等内容以故事或视频的形式融入四节课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系列均采用交互游戏的形式设计课中练习,驱动学生在挑战游戏的过程中内化学习内容。巧妙的情节设计,新鲜的任务活动,一次次的小能手闯关,使学习辅导主题课变得灵动有趣。
3.人际关系主题——亲子沟通系列
这个系列四节课,以非暴力沟通系列绘本《长颈鹿吉拉的爱语心歌》中的四本作为主要内容,对暴力沟通中常见的指责、命令展开分析,提醒彼此体谅和尊重,树立信心,期待未来。每节课均以常见的亲子冲突情境为导入,揭题;讲绘本故事前一半,然后暂停,分析绘本中小动物们发生冲突的原因;接着介绍非暴力沟通理论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做法;再讲绘本故事的后一半,当使用非暴力沟通后产生的结果;最后通过练习讲解引导学生及家长去体验“与他人讲话时换一种表达方式,接收信息的人心情也会变得不一样”,并通过布置学习单任务来指导学生和家长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操作。
4.生活和社会适应主题——热点话题系列
相较于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有更多好奇,也有自己的想法,往往不满足于听家长的一面之词,有时候会从同伴或网络上获取信息。疫情期间,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而且有更多上网机会,存在被热点话题下的评论、留言误导的可能。堵不如疏,与其约束学生上网浏览相关版面,不如大大方方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社会现象,热点话题系列课程应运而生。这个系列采取的是模拟网络直播的方式,由主持人简单介绍社会热点话题,播放相关视频和文章,然后抛出讨论话题和学习单。一方面,学生在完成学习单的过程中有更加深入、辨析的思考;第二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完成的学习单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纠偏;第三方面,学习单的上传和展示后,学生可以看到彼此对同一件事情存在不同角度的想法,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第四方面,家长也能通过孩子的学习单及时了解孩子宅家期间的关注点,便于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负责亲子游戏系列的老师受《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一书启发,设计与绘本有关的趣味游戏和问题,制作配套学习单,指导低年级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游戏道具,开展亲子游戏,促进亲子关系。面对挫折系列围绕“面对被拒绝、面对被误解、面对失败、 面对错误”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接纳情绪,换角度看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处理问题。
四、课程使用
在线上教学阶段,我们分别尝试了以下几种课程使用方式,各有优劣:
1.交叉螺旋式,即交叉使用各主题系列课。这种方式下各系列课程的授课节数较为均衡,不足是有些课之间原有明显的前后衔接,交叉使用系列课程之后,可能会因间断时间过长而使同一系列课程失去连贯性。
2.主题模块式,即按主题系列推送课程。这种做法相当于单元授课,有明显的主题区分,但一些课,例如“小怪兽复学记”、“开学适应小能手”等时效性较强的课,可能会失去最佳使用效果。
3.菜单式,即列出课程菜单,老师根据所在学校的情况来选择授课内容。这种方式相对前面两种方式,显得灵活性和针对性更强,但相对的跳跃感也更加强烈。
综上,线上心理课虽有别于线下教学的固有模式,但在课程设计上仍然要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遵循学生认知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资源,整合创新,实现心理课的育人价值。如今疫情得到控制,学生恢复了课堂学习,但老师依然可以研究线上教学模式,用更充足的时间来设计线上课程,以备不时之需的同时,亦可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