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巧制“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尚美“云”课堂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们无法到校上课,憋在家中无法开展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亟需心理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然而,线上教学完全无法达到原有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即时生成性、让学生活动有所感有所悟的教学效果。如果模仿一般学科进行心理知识的讲授,又不符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无体验、纯灌输心理知识的心理课,对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并无太大作用,反而会造成学生对待自我心理问题“眼高手低”“知行不合一”的糟糕状况[1]。 “任务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位置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而这种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创造提供开放空间的教育模式恰恰契合了疫情期间心理辅导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的问题[2]。 依托“任务导向教学法”,笔者提出了向学生发放实施“心理成长任务包”的心理辅导模式,开启我校尚美“云课堂”。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自己完成任务、进行实践来提升自己在疫情期间的心理水平。 一、搭建平台,善用“心理成长任务包”心辅模式 (一)借“微”之力,开启“云”课堂 在信息技术持续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环境下,微课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客,成为改变师生角色、助推教学改革的工具。开展微课线上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微课具备新颖有趣的鲜明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微课短小精悍,能够有效提炼任务要点,指导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第三,有助于促进教学资源的传播和有效利用,让学生在心理辅导课学习当中打破固定的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3]。 借助微课平台,笔者开设尚美“云课堂”线上教学,善用“心理成长任务包”,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及时心理辅导,开启“心辅”新模式。 (二)事前沟通,做好“心”铺垫 在发放第一次“心理成长任务包”之前,笔者提前告知学生,疫情期间学校将以什么样的形式来上“心理辅导课”或者开展心理辅导,要让学生了解并认可这样的模式。为此,笔者给学生写了一封短信: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开学啦!虽然是线上上课,但还是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式进入以学习为主的状态了。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同学们适应线上的学校生活,同时又不给同学们添加课上负担和用眼负担,我们这个学期的心理课将采用发送“心理成长任务包”的形式。 每个“任务包”里都会配备一些给同学们观看的资源,如小视频、PPT、图文等,总共加起来也不会超过15分钟。此外,既然称为“任务包”,那么每次心理教师都会给大家布置一个简单的小任务。要求大家按时完成。 让我们在有益有趣的任务实践中,帮助自己在特殊学期中的心理健康成长。 你们的心理辅导员 某某某 (三)明确目标,构思“新”任务 首先,“心理成长任务包”的制作要切合现阶段的学生实际需求,一定要注意时效性。比如,现阶段,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度过了“疫情初期爆发阶段”的心理恐慌。但是面对无法到校,整天憋在家中、长时间面对电脑上网课做作业的现实,很多学生难免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故而,现阶段发放的“任务包”就不必过度关注学生的恐慌心理,而是要解决现阶段的实际问题,即缓解学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并且发布要及时。 其次,要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指导作为铺垫。虽然形式是任务导向,但对于没有心理学基本概念的学生而言,布置任务前的铺垫一定要有。否则,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就难以认真完成,自然也就达不到调适心理状态的功效。 再次,以成果为导向来构思任务。也就是说,你首先要思考希望学生达成什么效果,然后构思为了达成这个效果,需要布置怎样的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书一定要设计得简洁明了,而不要设置很多条条框框,否则限制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创造力。 最后,一定要学生提交自己的任务成果,以督促学生真正地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疏导结合,巧制多样“心理成长任务包” (一)“别出心裁”的主题型任务包 第一期尚美心理课程的主题是“小小画笔暖人心”。在第一期主题任务包中,笔者布置了防疫绘画任务。笔者精心准备指导绘画的微课视频并按时推送给各班级,孩子们通过学习,在家尝试用手中的五彩画笔画笔描摹奋战在抗疫前线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有一些有关防疫的知识。一张张绘图生动有趣,天真活泼(如图1)。小小画笔,也能绘出暖心抗疫情。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视角表达对祖国的信心,讴歌战斗在抗疫前线最美的中国人,讲述齐心抗议的英雄事迹和真情故事,用自己的童心稚趣,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第二期尚美心理课程的主题是“翰墨传情,共克时艰”。笔者线上指导孩子们书写并布置了写字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写字来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调整自己的心态,用知识的力量来抗击疫情。孩子们用心书写的一行行字迹包含着信心和斗志,他们希望用硬笔书法作品鼓舞士气,增加信心,为当下这场疫情防疫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如图2)。 第三期尚美心理课程的主题是“小手牵大手,同心战疫情”。在第三期主题任务包中,笔者设计了防疫手抄报制作任务,但对每个年级学生要求不一,低段学生以图为主,辅之以文。高段学生则要求图文结合完成一份精美的手抄报。孩子们认真的绘制与书写,让“中国加油!一起致敬白衣天使,致敬守护生命英雄!防控疫情,我们始终在一起!”等感人字眼浮现在一幅幅精美的画报上(如图3)。这是孩子们的一份心,一种情,也是孩子们能表达抗疫情的一种方式。 一个清晰明确的主题是开启“心理成长任务包” 的关键,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任务活动中感受到中国人团结抗疫的力量,增强了齐心抗疫的信心,树立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二)“妙趣横生”的打卡型任务包 笔者希望通过布置每个打卡任务能疏导学生因长期待在电脑前学习,或者过度刷手机而造成的心理疲劳、烦躁等情绪,带领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带来的身心愉悦的感觉,并通过打卡养成习惯,从而提升学生在这一次特殊时期的心理健康水平。 疫情期间,笔者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打卡任务包来帮助家长与孩子们共度亲子时光。在第一周《亲子时光:以“读”攻毒》的“尚美”心理辅导课中,笔者在打卡型任务包里布置如下任务:同学们,我们本周的心理任务是制作一份你的专属“以“读”攻毒”周计划表(如图4),要写明具体书目、阅读时间,每完成一次请在钉钉班级群中打卡并在提交 书目 时间 心得体会 Vlog 时写上一句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果你能拍照并上传自己的阅读照片或者制作一个自己阅读的VLOG上传,会有大大的加分哦!别开生面的心理辅导活动和妙趣横生的心理成长任务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了乐趣,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 在之后的每周里,笔者分别推送了《亲子时光:你教,我做美食》、《亲子时光:“疫”起运动》、《亲子时光:我是卫生小达人》等“尚美”微课(如图5)。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笔者会制定精心准备的心理成长任务包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助力心理成长。 一个简洁、轻松、具有一定渲染力的打卡任务包能调动学生执行任务的热情,提醒并督促学生完成任务,丰富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 (三)“锦上添花”的指导型任务包 “非常时期”是学校与家长在一起共同交流、共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好时机[1]。为了帮助更多的家长理解尊重孩子,正确认识线上教育特殊时期孩子的心理状态,笔者利用钉钉直播,组织各班开展“亲子巧沟通,家长心助力”线上家长会(如图6),通过心理微课视频学习,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认识到亲子冲突带来的危害,掌握解决亲子冲突、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以及提升沟通技巧等家庭教育知识,最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在线上家长会中,家长们纷纷分享了自己处理亲子关系的成功经验以及与孩子的沟通心得,相互学习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亲子冲突,了解了如何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家长们意识到在日常亲子沟通时,应当让孩子感受与人相处的美好,鼓励孩子自我管理,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会后,班主任老师进行了总结,回顾了此次线上家长会的相关重点,并对于家长们较为关心的学生心理问题作出更为详细的指导,同时对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的家长表示感谢。 在家长会结束后,笔者通过布置指导型任务包来深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要求每位学生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或一段话,可以是书信形式,也可以是借助微信,QQ等方式,让孩子们与家长们开启“心”的交流。特殊时期,别样的形式,线上亲子关系家长会,不仅是老师们与家长们的一场线上见面交流会,也是一节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课程,给孩子们一次畅所欲言的机会,给家长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更是家校携手,共克时艰,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美好合作。 三、定向反馈,精准实施“心理成长任务包” (一)巧用回放,助力特殊群体 疫情期间,笔者实行钉钉直播+尚美“云课堂”系列微课视频推送双线“心辅”教学模式(如图7)。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特殊情况经常不能按时参加线上直播学习,因此,笔者结合学校校情和学生实际上课情况,利用家校通方式指导未能及时参与心理辅导直播教学的学生使用钉钉班级群中的回放直播功能,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心理成长任务包”内容并制作完成。学生在补学结束后可以采用钉钉方式与笔者交流反馈,笔者通过点对点线上辅导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心理辅导效益。微课短小精悍,聚焦知识点,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突破任务包中的任务难点。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笔者在心理辅导课结束后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后反馈和“心理成长任务包”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通过梳理特殊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制作相应的补充型微课,有针对性地通过任务导向制作“心理成长任务包”并对制作要点进行动态讲解,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制作形式多样的微课,然后通过微信分享给学生(如图8),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或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心辅微课”进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心理成长任务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任务导向型教学方式非常适合运用于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因为一个个体的心理成长主要来自各类实践体验,而不是理论性的灌输。在一定的阐述铺垫之后,有目的、有指导地放手让学生从适合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进行自我探索与成长,能让学生真正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心理发展需求,从而促进个体真实的、独特的心理成长[2]。在复学后的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笔者也开始采用这种任务导向的授课方式,由于给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权利,学生往往会非常认真地完成,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今后教学中,笔者将继续带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导向教学法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动起来、开心起来、平衡起来,安然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参考文献] [1]游旭群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0年2月. [2]谬健东,孙绵涛,边玉芳.疫情期间怎样更好守护学生成长[N].中国教育报,2020-02-14. [3]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33-36.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