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有其特殊性。它以课程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近年来,已有不少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如活动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同一教学内容小学、中学重复讲授,课堂秩序混乱等都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因此,如何透过这些问题表征进行分析和解决成为了摆在心理教师面前急迫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以一节《青春路上,我们同行》为例,在听评课中可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活动主题不突出,教学内容涵盖过多,体验与感悟不充分。在本节课中,活动主题是青春期异性交往,通过列举本班同学班级活动中男女生不愿合作的照片,进而引出一位男生因为倾慕一名女生而写的情书案例探讨青春期男女生交往是否正常,对异性倾慕表白的结果以及应对措施,最后又通过一段《樱桃小丸子》里的视频片段阐明青春期男女生交往宜集体交往。本节课活动内容既有青春期异性交往,青春期恋爱情感,又有作决定的策略等,多个议题掺杂,导致主题不突出,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要完成多个教学环节,课堂上给学生体验、探讨、感悟的时间不够,很多问题都是一掠而过,没有做深入探讨。

2.活动设计不合理。在本节课中,暖身游戏假设生活事件动作让6个男女生在不同动作要求中与他人搭配完成,用时将近7分钟,学生参与面小,过渡引导与下一环节内容没有衔接。通过一个案例进行探讨时,仅仅停留于对问题的判断是非对错,最后用一个视频做总结。活动主题不清晰,活动环节没有层层递进,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价值澄清方法没有很好的领会该技术方法的要领,仅仅是灌输给学生道德层面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

3.课堂纪律管理不当。在心理课堂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活动参与不积极,很散漫,在案例探讨,全班交流分享时,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参与主体的讨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缺少,学生在分享交流时,都是教师在做主角,替学生说话。

4.重预设轻生成。在本节课对如果寄出这封信,结果会如何?这一问题探讨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结果:无视、受到批评、接受,在进一步思考可能接受异性的表白后,授课教师只分析接受存在的坏处和后果,而没有辩证的帮助学生在中学生恋爱带来的影响问题上进行全面的思考。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的将事先预设好的教学设计进行讲授,没有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说出真实的想法。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解决的对策

1.主题单元模块化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中心,以互助、自助为机制,强调学生在课程中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这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对学生的自我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不同版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同一模块内容的主题内容都分散在不同学段的学习单元中,很多心理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协助学生解决不同主题内容的学习,经常每个模块设计两、三个课时内容,多个主题内容拼凑成一个教学计划。这样往往导致一个单元教学目标太大,一节课教学内容太多,课堂体验活动不够,团体探讨交流无法深入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这样一个困惑:高一有学习过的主题内容,到了高二、高三相同的主题内容学习时,没有再回顾或铺垫以往的主题心理知识,学生常常遗忘了或不理解,教学知识点没有前后衔接,难以完整展开。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心理健康课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适应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重逻辑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条不紊,纲目井然,宜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来组织1。这意味着,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主题内容应采用单元模块化方式,既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主题随着一节节课前后的衔接,由浅入深,逐渐深入,也使得课堂的问题探讨充分,突出心理健康健康课的体验与感悟。

2.活动设计包含四个要素

活动设计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落实的重要环节,好的活动设计既是一节课的主线,也是教学有效达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包括四个要素:一条主线,两个方面,三维目标,四个环节。

一条主线,即心理学方法与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而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特殊课程,因而,在活动设计中需要有系统的心理辅导理论框架和心理流派技术原理,并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实施。两个方面,即体验和感悟。心理健康教育课重在体验,它着力于创设一定的情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训练和启示,在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领悟和发展。三维目标是以新课程中的三维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中心,以情志活动为主要内容,力求实现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能力的统一,使得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等心理品质,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达到知、情、意、行和谐发展。四个环节,即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包括四个活动环节:暖身活动、活动与体验、交流与分享、总结与延伸。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暖身活动宜设计成小而短,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为活动主题作铺垫。

3.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建立团体规范

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看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情况。学生对活动的关心度、参与度、进取度以及整堂课是否有营造安全、尊重、接纳的团体气氛,是否建立了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这些内容的达成主要取决于团体。吴增强认为,团体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即规范、沟通和内聚力2。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们常要求学生建立的课堂规范:尊重、倾听、真诚表达、保密等,同时在小组中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反馈。但往往会在心理课堂上看到各种乱象,如学生做活动感到兴趣时个个争先恐后,感到无趣则兴趣缺缺,无精打采;小组交流谈论时有的滔滔不绝,有的沉默不语,有的玩笑打闹;全班分享时有的答非所问,有的不断打断别人分享,以至于教师不得不在整堂课中不断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帮助小组维持讨论秩序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以活动和体验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对课堂规范的要求比常规课程来得高,但又不能以常规课程课堂管理方式要求学生,这就要求心理教师在课程授课伊始建立有效的团体规范,以达成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安排中,第一单元设置以团队建设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课程,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以团体辅导、团体咨询等专业理论,增强团体信任与合作、向心力与凝聚力为活动目标设计团体方案,通过团体活动将团体契约和规范,如尊重、倾听、真诚表达、保密等,课堂行为规范,小组讨论时围圈,交流顺序,良好倾听行为和不良倾听行为等,团体情感融合,都在团体过程中不断的引导示范,同时整个单元团体活动以小组通关游戏竞争方式进行,增加了团体的凝聚力和趣味性。

如《缘是我们的团队》团体活动设计:

4.心理课堂重过程而非预设

教育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过程,心理课堂更甚于如此。心理健康教育课面对的是具有主动性,变化发展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探索都是自发、主动完成的。心理课堂同样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它是流动、前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当心理健康教育课走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有所发现、感悟、触动才能真正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在机制,完成学生的心理建构。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发挥作用重要的是课堂的过程。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要做到重过程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心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理念的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重点在于借助活动与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因此,心理教师只有从意识层面正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在机制,在课堂上秉承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原则,如此才能上出心理的味道。二是心理教师在心理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空间。每个心理老师课堂上呈现出来的都带有自己的风格模式,富有生机的课堂,必然如这个心理老师自己所呈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教师是有足够的能量去承载这个课堂,有力量去接纳课堂所有的生命个体。在课堂上允许、容许学生做自己,包容于学生课堂上会突发的任何举动,信任相信学生可以自如的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不去预设,控制学生的反应和反馈。在这一接纳、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真实的倾诉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表达观点。三是心理教师在课堂操作上灵活应用。心理健康教育课重在活动与体验,心理教师有时为了课堂完整性常会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时间操作,但由于一节课时间的限制,每个班级学生的情况不同,在活动与体验上必然有所差异,教心理师在面对这些差异时应灵活调控,保证课堂的活动与体验时间,而非课堂的完整性。四是心理教师在课堂上的价值立场。心理健康教育课更多的是探讨学生成长发展问题,探讨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它没有是非对错之分,没有标准答案。心理教师在课堂上所秉承的价值观往往会在课堂引导上对学生的所思所想产生影响,正如杜威所说: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心理教师的价值中立原则在课堂的引导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五是心理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捕捉学生的动向。心理课堂是一个自发、生动、生成的,学生在课堂的言行,举动都是有其意义的,有时可能只是某个学生回答的一句话,某个小组的生生互动,都在无形的提醒着心理教师从哪个地方做切入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就如练习呼吸放松法时,心理教师只有跟着学生的呼吸频率,在适切的频率上工作,才能达到放松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俞国良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