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新媒体时代高中生心理健康课程 “体验——认知——反

 新媒体时代高中生心理健康课程

“体验——认知——反馈”教学模式探索[1]

 

孙会珉

(安徽省蚌埠四中  安徽蚌埠  233010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心理健康课堂教育难以引起高中生的深刻共鸣。“课程导入——知识介绍——重点难点讲解——讨论交流”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高中生的需求。本研究以体验式课程导入、包容式认知教学和开放式作业反馈为改革重点,初步尝试探索“体验——认知——反馈”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提升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较大的挑战和冲击。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能幸免,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引起高中生的深刻共鸣。[1] “课程导入——知识介绍——重点难点讲解——讨论交流”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高中生的需求。如何借用新媒体新技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满足新形势下高中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期待,就成为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以高一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试点,以体验式课程导入、包容式认知教学和开放式作业反馈为改革重点,初步尝试探索“体验——认知 ——反馈”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提升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教育效果。

一、体验式课程导入

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心理健康课程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心理学专业知识,而在于通过系统的课堂化教学让学生对自己、他人、社会、国家有更加清晰合理的认识,培养并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人行为体系和价值观系统,调试并解决在青春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认知、情感、人际关系、职业等各种现实问题,从而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成才。故而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一般教学模式对心理健康课程来说,就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我们认为,在当前新媒体时代,建立与心理健康课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首先要从课程导入改革入手。改革的重点就是发挥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优秀视频为素材,在课程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和相关知识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讨论欲望。

一般来说,课程导入有直接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问题导入、直观导入等多种形式。其中直观导入和实验导入具有形象生动,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特点,适用心理健康课程。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少有适合课堂演示的实验,故而直观导入法就是最贴合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实际的课程导入形式。直观导入可以是图片、标本、电影、视频等,我们选择自拍和网络优秀短视频为直观导入素材,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一是短视频导入可以自主控制时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对视频播放时间进行控制,达到课程导入的最佳效果。二是相比较于图片、电影,教师有目的选择或者自主拍摄的视频更加契合教学主题,更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从而获得情感体验,为后续的课程教学打下较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三是短视频导入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习惯,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四是网络资源丰富。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学要点几乎全部能从网络上找到适合的视频资源,且有动漫、配乐、高清晰度等优势,非常适合教学。

以高一上学期心理健康课程为例,我们对五个专题教学的课程导入进行了改革。将原先的直接导入、问题导入全部改革成短视频直观导入,视频导入总时长控制在10分钟之内。具体导入的素材见下表。

1:高一上学期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视频导入素材[2]

课程内容

原课程导入模式

改革后的直观视频导入

视频来源

新生入学适应

直接导入

《学校宣传片》

学校视频资源库

《新生入学采访视频》

自拍

了解高中学习生活特点

直接导入

问题导入

《高二高三老生经验谈》

采访视频

自拍

《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学生作息时间》纪录片剪辑

网络素材+剪辑

认知青春期

情绪特征

问题导入

《青春期常见情绪问题》

自拍

如何建立良好

人际关系

问题导入

《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动漫

网络

《孤独才能理解孤独》动漫

网络

《你孤独吗?》采访视频

自拍

理性爱国

直接导入

《国庆快闪》视频剪辑

网络

以短视频导入课程的关键点在于通过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强烈代入感,获取情感体验。比如在《了解高中学习生活特点》课程中,学生对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学生的勤奋感以及他们紧张的学习节奏表现出极为佩服和惊讶的情绪情感,部分同学在观看视频之后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勤奋精神感到羞愧,认为还有再提高、再进步的空间。在《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课程中,动漫视频《孤独才能理解孤独》深深的触动了少男少女的心,观看视频过程中,学生全身投入、表情凝重,跟随视频画面和旁白,对人生、孤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追寻自己的精神归宿。部分性格内向、自卑的同学在观看《你孤独吗?》采访视频的时候,眼睛湿润,对采访对象的孤独产生强烈的同理心和共情。通过短视频引导学生产生共情、产生强烈情感体验是我们课程导入改革的关键和核心,也是课程后续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强烈情感体验基础上的价值观引导、心理健康知识教学等就有了比较深厚的根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消化、内化。

二、包容式认知教学

教学环节,“体验——认知——反馈”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采用包容式认知教学。主要改变有:一是以问答和讨论为主,先由学生主动谈观看主题视频的感想和自己的见解。如新生适应课程,观看完导入视频后,授课老师提问对自己所就读的高中有什么印象?作为高一新生,你觉得你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活与之前的学习生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你需要适应什么?由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进入健康高中学习生活方式的引导。二是对与主流观点不一致的观点采取包容式态度,对学生的个人选择给予充分理解,尊重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如在认识青春期情绪特征课程中,有学生认为易伤感的情绪情感特点也有优点,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负性情绪时快速的通过哭泣发泄。从心理疾病角度考虑,易伤感的情绪情感特征不利于个体保持稳定心境,需要进行必要的调节和干预。但从我们从教学角度考虑,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心境不稳定,易伤感等正是这个年龄段情绪情感的重要表现特征,故而我们采取包容、理解式态度。在教学时以自我暴露或名人的相似表现对其观点、态度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从医学心理学角度给予干预或指导。三是将认知教学环节与课后的个体辅导紧密结合。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极端价值观和明显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认知,采取课后主动干预,而不是在课堂上进行现场辩论、纠正。如在《理性爱国》教学中,有极少数学生认可并支持以暴制暴的爱国价值观。在《认识青春期情绪特征》教学中,有学生认为以自杀结束痛苦的行为是美的、是具有价值的。我们采取课后再对此类明显偏离正常轨道的价值观和认知进行主动干预,避免在课堂直接辩论、引导等引起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其他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三、开放式作业反馈

由于心理健康课程是非考试课程,所以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对教学反馈是比较忽视的。大多数授课教师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是依赖课堂气氛的好坏以及班主任日常反馈的心理异常学生人数。“体验——认知——反馈”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反馈作了必要的改进。主要办法是依托于当前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便捷性,在课程授课结束之前,布置课后或者家庭作业。心理健康教育的作业与其他课程作业的不同点在于:一是作业形式不限。可以是感想、心得、自我心理困惑陈述等文字形式,也可以是照片、自拍短视频等多媒体性质,还可以是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形式。只要能表达自己对某个主题的思考、收获、困惑、感想的,都是符合要求的。二是作业完成时间宽松。一般每次作业的完成时间在一个月左右,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完成。三是作业涉及范围不限。可以只涉及学生本人,也可以是家庭、班级等群体,还可以是社会、国家、人类等更广泛的范围。比如《理性爱国》教学中,布置的课后作业就是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高中生爱国形式和渠道等。有学生提交的是自己清唱录音的《我的祖国》音乐,有的提交的是自己和父母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的照片,还有的提交的是境外学生非法游行被判刑的新闻稿及自己的感想。这些作业涉及到的范围有大有小,形式多样,我们都予以认可和接受。四是充分依托多媒体技术,拓展提交作业途径,比如允许学生通过QQ、微信、校内论坛发表动态、日志、帖子,然后截图作为作业上交。还允许有信息技术特长学生自我编辑影集、视频作为作业提交。这种不限形式的作业反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帮助授课老师对授课效果进行准确评估。

四、效果与反思

通过对课程导入、教学以及作业反馈三个环节的改进,我们初步构建了“体验——认知——反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效果反映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体验式课程导入和包容式认知教学,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课堂氛围,较好的吸引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氛围轻松、课堂讨论积极的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是开放式作业反馈获得了高中生的认同,激发了表达欲望。最后是家长和班主任的日常反馈也显示,心理健康课程受学生欢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对个人、群体、社会、国家的认识更加成熟,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改善。

受研究水平和条件限制,“体验——认知——反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也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尚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比如增加中学生政治心理[2]、职业心理等专题内容,引导高中生建立理性的政治态度、政治行为,帮助高中生了解社会分工,开展职业规划。二是尽管各方反馈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都是主观的观察和评价,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这也是本研究下一步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会珉.网络信息时代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5):61.

[2]贺宇姣.中学生政治心理研究[J].学周刊:中旬.20155):226.

 

 

 

作者简介:孙会珉,1982年出生,女,中共党员,蚌埠四中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学硕士。

联系电话:18605522592



[1] 本研究系安徽省信息技术研究2019年度课题《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AH2019180

[2]以新生入学适应课程为例,我们选择《学校宣传片》和自拍的新生入学采访视频为课程导入内容。新生入学采访由高年级班干在军训完成之后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拍摄,由信息技术老师剪辑编辑。《学校宣传片》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高一新生对学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学校的教学理念、管理模式、校园文化、优秀传统、突出成绩等有一个基本了解。《新生入学采访》主要作用是通过高一新生将近一个月的学习生活,谈谈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惑。采访对象男女各一半、采访形式为校园内随机街采。其他课程导入视频与此课程类似,不做详细介绍。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