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课堂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需要教师临场处理,周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了四种挑战,并且每种情况都举了一些实践案例。虽然周老师并没有用“教学机智”一词,却处处透露着机智。
1.无聊。现在很多学生小学时就开始上心理课,对于很多心理活动都直接或间接接触参与过。加之信息时代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获取渠道多样,常规的心理活动课难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这并不是说他们什么都懂,但的确“见过很多世面,喝了不少鸡汤”。当学生一副不屑的表情“这个活动我小学就做过了”,“我早就知道了”,你怎么应对?是不知所措、自乱阵脚还是用老师的权威命令学生“再做一遍”。周老师的做法一般是:把皮球踢给学生,让学生来设计或更新;赋予活动新的意义。周老师以“自画像”活动为例:自画像你一定画过不止一次,但一定不是在16岁的时候,和你一起做这个活动的也一定不是现在这帮同学;若之前做过自画像,可以和这次的绘画对比一下;既然这个活动这么熟悉,那你可不可以帮老师一个忙,做观察员,观察记录反馈同学的反应。其实,学生对于一个活动(学生更喜欢称之为“游戏”)的理解往往很表面,经常限于只是参与过这个活动,对于活动意义的挖掘才应该是教师的工作重心。如果能给与活动以“新”的解读,学生会更容易信服。经典的心理活动屈指可数,比如“一分钟拍手”游戏,很多学生玩过不止一次,经常被用在坚持、挑战自我主题的心理教育。但其实细细挖掘,该活动适用的主题非常多,如情绪、学习投入度、学习动力等等,形式可以是学生现场拍手、预估他人拍手数、一分钟拍手吉尼斯世界纪录等。应对“无聊”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2.犯规。这里的规则指的是活动的规则,比如我们要给学生做“价值拍卖”的活动,需要先告知学生这个活动如何做?规则的讲解一定要简洁清晰,而且讲毕要问询学生有没有什么不理解。即使如此,仍有学生会钻规则的空子,这也是我上课的时候挺害怕出现的情况。因为害怕所以往往会选择“课下再讨论或者含糊其辞地肯定学生”,而周老师的观点却是“老师讲规则时可以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创立和发现新规则的机会”,因为规则和创新就好像是是事物的两面,很多孩子因为太规则不敢尝试。在价值观大拍卖中,能不能合资拍卖?当自己想买的价值观还没有买到而手中的货币不足时,学生会想到合资的方法。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就想到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接下来,周老师建议教师不要直接给予否定答案,而是追问学生“你怎么想到合资的?你们觉得合资有什么有利和不利的地方?”引导学生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价值大拍卖的目的是澄清价值观,合资容易让价值观不断妥协。周老师还讲到她刚参加工作时参与的一场团辅,当时是通过剪刀石头布的方式晋级,每个人十张牌,自己十次机会用完后,不甘心就此被淘汰,向小伙伴借了一张牌,不仅翻牌而且又赢了8张牌。虽然是犯规了,但也是一种新的体验,而且自己再分享的时候坦诚了犯规。
3.冲突。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生冲突和生生冲突。我之前在初二上课的时候就遇到班级秩序乱,学生躁动。我多次提醒仍没有改善,很生气,看到有个男生在说的起劲,就批评了他。这个男生当时带着疑问看了我一眼,之后仍然小话不断,我知道他是在故意给我难堪。课后我总觉得心不安,初中生正是要面子的时候,当面表扬得不具体学生都不见得受用,何况是批评。而且这个男生也不一定是在闲聊。于是我找到这个男生,向他解释了情况,并且说了道歉。他当下就不好意思起来,说了句“没事老师,我知道了”。用周老师的话说,“每当学生‘跳’,他的内心都插着一把刀,越是这个时候老师越要平和”。《正面管教》中提到“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也就是最缺爱的时候”。具体情况如何处理还需要具体分析,处理方式要贴着学生走,契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周老师常用的沟通是“是不是有什么难处?没关系,现在不想说就等到以后”。
4.意外。如果在公开课的时候,学生回答完问题返回座位时不小心绊倒,想必是很糗的场景。其他学生哄堂大笑,作为执教老师,你会如何处理?周老师在现场也让大家做了回应。“注意安全!”“没事吧,没摔疼吧?”“用不着这么激动吧”……怎样的回应才是教育机智的体现呢?最好的方法是换位思考,如果你在全班同学、听课老师们面前被绊倒,你希望老师怎么回应?如果是我,我希望老师能够维护我的自尊,关心我有没有受伤,同时有效制止同学的嘲笑,将课堂拉回正轨。“不是由无私地真正地指向他人的“他者性”和利益所驱动的机智,都是虚假的机智”,范梅南如是说。像这样的意外还有很多,比如关于棉花糖的延迟满足实验,很多心理课都会用到,如果有学生分享说“孩子之所以立刻吃不等待,是因为可能这个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受过欺骗。”你会作何回应?之前听科组同事的关于性别与职业的公开课,当时同事的小结是“世界上没有职业是只有男生能做女生不能做的”,有学生说“女生宿舍阿姨”“捐卵细胞者”等,当时同事做了含糊其辞的回应,甚至连我们听课的老师都被学生的回答搞蒙了,好似很有道理。事后大家就此也做了讨论。面对不可预知的诸多“意外”,当场不知道怎么回答没关系,但课后一定要反思,周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是课后反思至少想三个应对方案。
在我们与孩子或学生的教育生活中,经常需要以一种下意识的方式主动地立刻参与,只是到后来才进行真正的反思。所以教育机智从来都不是“反思性”的,而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型的智慧性行动,但教育机智离不开日常的教育反思。
不论是教育机智还是教育反思,其实都是教师价值观的体现。周隽老师指出团辅活动带领者的价值观有三:安全第一(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过程重于完成任务,生命影响生命。我觉得此三条适用于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周老师尤其强调“过程重于完成任务”。心理课堂是一个有意义学习的过程,要重视不要忽略很多要处理的细节。尤其是公开课,如果是非常有必要处理的事情,课程都可以不上。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能用“课下再处理”一笔带过。周老师提到她听课时的一个案例,一个学生对于老师的处理不满意,当场摔书,其他同学也是颇有情绪。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及时去处理,而且必须是真诚的态度,否则就是虚假的机智。周老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很多时候都有她的机智,但我认为周老师最为机智之处不在于给到解决方法,而在于将问题抛回给学生,通过不断追问“还有呢”,助学生自助。
周老师提到她在指导年轻教师时,一般会抛出两个问题:你有没有能力在没有ppt的情况下,一根粉笔上到底?你有没有能力一个活动上到底?这就是优秀教师个体对自我的要求。所以机智从来都不是一时的小聪明,承载的是满满的教育情怀。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指出: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教育机智在教师言行上表现为克制,对孩子的经历坦诚以待,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情境中充满自信,还可以表现为一种临场的天赋。周老师就是如是做的,于我而言,先从教育教学反思做起。过程中不怕出丑,情境中真诚应对,课后及时反思,多多求教,我相信需要之时自有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