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基于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班主任工作新视角

 基于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班主任工作新视角

 

摘要:班主任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已是常态。可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不高,辅导效果不明显。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需要班主任从理论辨析、目标定位、内容选择、角色认知、方法甄选、环境创设、技术使用、评价创新这八方面转换视角,创设宽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组织多样性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  班主任  视角转换  积极心理品质

 

目前,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屈指可数,各校上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任务主要由班主任承担。本学期,对我校38个班的班主任通过观察与调查,发现班主任往往是权威的领导者,常常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为道德问题,经常习惯性地使用经验型的一般化技术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通常以学科为本位,喜欢用讲授法,把心理辅导课上成心理知识传授课。学生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兴趣不高,教育效果也不明显。

笔者认为,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需要班主任从理论辨析、目标定位、内容选择、角色认知、方法甄选、环境创设、技术使用、评价创新这八方面转换视角,创设宽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组织多样性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一、理辨析:变“模糊的道德概念”为“清晰的心理概念”

班主任的工作繁杂而琐碎,学生的问题也多种多样。很多时候,班主任会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看不清学生真正的问题所在。在诊断学生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误区:心理问题道德化;偶然性的问题看作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把局部性的问题看作是全局性的问题;把情绪问题看作是情感问题;把习惯问题看作态度问题。如果把“道德概念”和“心理概念”混为一谈,对问题的诊断就会发生错误。

有时候,即使问题诊断正确,但由于没有经过理论辨析,辅导也会迷失方向。如:同样是人际关系问题,有可能是认知上的自我中心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情绪不能很好地控制造成的,还有可能是不懂得沟通造成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班级群体,原因也会不同。因此,在理论辨析时,可从学生年龄特征和辅导主题的针对性两个方面去斟酌。

“人际关系”问题三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辨析对照表

辅导主题

“小矛盾”,来敲门

换个位子,朋友多多

我讯息,我表达

适用年级

三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年龄特征

情感占主导地位,容易被激怒,表现为一方言行过激或双方言行过激,缺乏交往技巧。

学生在处理人际交往问题时表现为自我中心、固持己见,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缺乏沟通能力,导致冲突升级。

针对性

以“如何预防和处理同伴之间的‘小矛盾’”为主题,以期通过一节课的辅导,使学生认识小矛盾产生或升级的原因及消极影响,让学生了解一些处理小矛盾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尝试应用。

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学会尊重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

学生间发生冲突时往往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对立面,表达时常常会用“你讯息”来指责对方,致使矛盾升级,常常表现为争吵,甚至打架。本堂课,立足于冲突过程中,学生怎样通过“我讯息”表达来化解冲突。

    经过这样的理辨析,班主任不但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而且辅导主题也有针对性。一次辅导的切入点相对就比较小,辅导效果也更明显。

二、目标定位:“知识的接受者”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可分为治疗性的、预防性的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心理辅导活动课不仅要解决学生在成长中的困惑,还要预防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产生,更要培养和开发学生在今后生活道路中应该具备的积极的心理潜质。中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孟万金教授曾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因此,我们把心理辅导活动课发展性的目标定位为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传统的学科教学,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学科知识。通过视角转换,班主任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把主要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者。

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目标,其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以下是“自信心”培养主题在两种不同视角下其“三维目标”的前后对比:

学科视角(知识的接受者)

心育视角(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者)

我自信  我快乐

不一样的美丽

三维目标

具体要求

三维目标

具体要求

认知

使学生了解自信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认知

认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独特却不完美,有优势也有不足。

情感

在思想上重视自信心的培养。

能力

学会爱自己,在欣赏自己的优点的同时也能接纳自己的不足。

行为

使学生学会树立自信的方法。

品质

学习自信者的思维模式,改变自己的消极认知模式,从而建立积极的信念系统。

视角转换后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标三维体系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品质目标。认知目标就是指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所要形成的或经过打乱、整理而重新形成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目标。 能力目标就是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某些事件时,能够有效应对或处理此类事件或问题的能力标准。品质目标就是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练习所形成的与积极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认知目标是头脑层面的,学生容易接受,是初级目标;能力目标是行动层面的,学生经过努力也能够达成,是中级目标;品质目标为素养层面的,要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自觉的行为,是高级目标。这三个目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三、内容选择:“学科为本位的成人视角”为“发展为本位的儿童视角”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容为学习辅导、人际关系辅导、青春期心理辅导、自我意识辅导、情绪辅导、意志品质辅导、生活适应辅导等。学科本位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用成人的视角选择心理辅导的内容。发展本位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性,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把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作为最终目标。在内容选择上,变学科本位的成人视角为发展本位为本位的儿童视角,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主题圈定方式,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根据学生各年龄的心理特点及阶段性发展任务,我们从24个积极心理品质中筛选出18个积极心理品质。这18个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分别落实到各年级中,每个年级3个主题。(如图)

积极心理品质系列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凸现了各年龄阶段的重点培养目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角色认知:“权威的领导者”为“民主的倡导者”

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是“权威的领导者”,经常要求学生“不能……”“不要……”惯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班主任的权威体现在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引导学生贴着自己的思路参与活动。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矫正不良习惯固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则不仅满足于此,而是更着眼于发展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一位哲学家说:“人类正是在不断失败中才不断进步的”。新理念下的班主任不应只盯着学生的失误,而是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改进和促进发展,成为“民主的倡导者”。不同的角色认知,对教学细节的处理也不同。以下是《我的责任大厦》一课在“践行我的责任”一环节中,不同角色认知下的两个教学片段。

 

角色认知

教学片段

专家点评

 

权威的领导者

1.出示“我的承诺书”

2.老师讲解活动规则,强调双面胶贴过的纸不要乱扔,要及时放进信封里,活动结束后,桌上的东西马上要整理好。

3.小组讨论,写承诺书。(学生秩序井然,双面胶按规定放进信封里,活动场地保持得非常干净整洁。)

这样的设计,课堂秩序很好,遗憾的是学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践行责任的机会。

 

民主的倡导者

    活动开始前,老师只讲活动规则,不强调垃圾的问题。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是否有责任意识,是否把双面胶撕下的纸随便乱丢。活动结束后,老师说:“同学们,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把双面胶撕下的小纸条随手放进原来的信封里,老师看到很高兴。说明你的责任意识很强。”(听到这里,个别学生马上找纸条,迅速地放进信封里。)

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一次不露痕迹的现场训练,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的方法。

 

五、环境创设:随心所欲的单调氛围”为“精心策划的温馨氛围

我们根据辅导内容选择课堂座位的摆放方式,力求创设一个开放式的心理活动课堂环境。常见的心理活动课的座椅摆放形式是“田”字形摆放法,通常每组六人,以小组为单位围着桌子而桌,便于讨论。做游戏或搞一个要走动的主题活动时,通常采用圆形或半圆形摆放法,撤掉桌子,将椅子摆放成圆形或半圆形,有利于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组织情境AB剧或辩论赛时,通常采用U形或V形摆放法,将学生分成两队,便于展开活动。

另外,通过制作精美的教具、学具、板贴,也可以营造温馨的氛围。不仅如此,我们还努力通过教师富有亲和力的预言、表情、肢体动作,团体成员之间的支持,营造开放、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

六、方法甄选:“知识为本位的讲授法”为“问题为本位的体验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取新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变知识为本位的讲授法为问题为本位的体验法。

体验法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体验法具体可分为游戏法、调查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

    游戏法:音乐木头人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音乐木头人”的游戏,音乐响起,跟着音乐动起来,每个身体部位都可以动起来,只要不碰到周围的同学。音乐停,就变成“木头人”,动作保持不变,也不能说话。当老师进行采访时,“木头人”就被激活了,可以说话。我请两名同学作为监督员,“木头人”如果动了或者说话了,将提前结束,坐回座位。

调查法

课件出示:

        

 

 

 

 

 

   

     师:请组长拿出小信封中的“火山爆发对照表”分发给组员,每个同学在你曾经用过的方式后面涂上颜色。这是多选题,有几种方式就可以涂几种方式。

角色扮演法

播放视频:兰兰和芳芳是好朋友。每天一块儿背着书包来上学,一块儿放学回家,在学校里也形影不离。有一天,他们在教室外的走廊里玩“撕名牌”的游戏。兰兰偷偷叫了个帮手,让他去拖住芳芳,趁芳芳不注意,撕了他的名牌。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