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的逐步深化,不少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可于此同时,也有不少老师疑惑,心理健康课到底该怎么上?怎样才能上得既有实效性又吸引学生?纵观市级和省级的团体心理辅导课比赛,结合自身多年经验,且从内容和方法上总结心理健康课的吸引力法则。
从内容上看,可归纳为三点:
一、 生动形象的视频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视频材料的适当运用,能给学生以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这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引发学生深层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有位老师在上《赢在中考——时间管理》课上,引用了视频《鹅卵石的故事》,效果就非常好。视频里的老教授在学生面前拿了个空罐子,先后放入鹅卵石、碎石子、沙子和水,每放一次都问学生罐子满了吗?最后让学生思考实验的启示。这个视频不仅生动形象,更可贵的是它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事情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由此引到学生日常的时间管理,非常具有启发性。类似的视频在酷6、土豆网、优酷网等都可以找到。这就需要教师花点心思,选择适合的视频,并根据视频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二、 切合主题的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在心理健康课中非常常见。怎样的游戏、活动才是真正适合主题,并且对学生有所教益,这就有所考究了。以热身游戏为例,不少老师上课都会用到,但很多都是为了调节气氛,吸引学生,与主题并无多少联系。有的老师甚至用四分之一的课时进行热身活动,让人感觉为活动而活动,喧宾夺主了。事实上,最佳的热身游戏应该是简短的,既能达到热身的目的,又能与主题相连。如有位老师在上注意力训练的课时,使用了抓手指这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直观地体验到注意的集中和分配,既形象又深刻。以课堂活动为例,笔者在上《珍爱生命》时,让学生尝试折叠“生命的纸条”来体验生命有多长。每个学生发一张画有10个方格的纸条,象征着从0岁到100岁,每个格子代表10岁。接着按老师的指令完成每一步动作。1、请问你现在几岁?(前面的撕掉);2、请问你想活到几岁?(后面的撕掉);3、请问一天24小时你会如何分配?(请将所剩下的折成三等份);通常是睡觉8小时占了1/3,吃饭、休息、聊天、玩游戏、看电视、玩计算机又占了1/3,其实真正做有意义的事只剩1/3。三个步骤下来,学生通常会感到很惊讶,天啊!原来我能够利用的时间只有这么少!活动虽短,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命的短暂,既符合主题,又启发学生思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 引发思考的讨论、辩论
在心理健康课上,尤其是中学心理健康课,讨论、辩论通常是一节课最有深度,最能体现学生思维水平、教师专业功底的一个环节。一场好的讨论、辩论,涉及到教师如何设置问题;学生如何讨论、讨论的水平、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师的点评、小结。首先,好的讨论、辩论离不开好的话题(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整节课的重难点有个准确的把握,有针对性地选择讨论的问题、角度和提问的方式,再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看了清楚明了,没有歧义。其次是讨论的水平、深度和广度。这一点既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相关,又与教师提供的问题有关。只要讨论的话题符合学生需要,学生感兴趣,并且对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学生通常都会有话说。如有位老师给高中生上《初恋来了》,在讨论环节设置了三个问题:(1)承受度考核:你觉得自己能够承担初恋发展到什么程度?(2)情境考验:当你与对方处于热恋当中,对方提出过分的身体接触或性行为,你怎么办?(3)应用探讨:你觉得在把握初恋的发展方向上,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一出来,不少老师都担心,这些问题学生愿意回答吗?他们能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吗?事实上,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因为这正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男生。女生在刚开始的不好意思过后,很快也进入状态参与讨论。由此可见,选对问题是多么重要。若在讨论或辩论过程中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的讨论不仅停留在问题层面,还能从中进行归纳、总结,迁移,这样就更好。再次,则是教师的点评、小结。如果说学生的精彩讨论是一幅完美的画卷,那教师精到的点评则是画龙点睛之笔。心理健康课讨论的话题大部分是开放性问题,故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要善于进行概括,遇到有争论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允许学生保留意见,不必急于给出结论,留给他们继续探讨、继续思考的余地。教师应当有颗开放的心去接纳所有学生的答案,看到每一个回答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心理健康课堂上,最忌讳的是直接给予对或错的评价,或者对某一问题下个绝对性的论断。这样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曾经有位老师,在上自信专题时总结了这样一个公式:自信+努力=成功。乍一看好像挺有道理,可仔细推敲一下,自信+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吗?所以,在心理健康课堂上,不能轻易下绝对性的定论,否则容易误导学生。
从方法上看,有以下几点:
一、 循循善诱,善于启发、引导学生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启发式教学思想,古已有之,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提出了教学的三个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从古代启发式教学的经验论述中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在于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心理健康活动课上,启发式教学同样受用。2012年广东省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比赛一等奖得主——深圳的刘蒙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成功。如《朋友间的那些事》一课,他以录音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三个不同的案例:不会拒绝的小君、能力出众的小秦和没有朋友的小雷。之后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讨论四个问题:第一组:小君为什么不快乐?第二组:小秦和同学之间的问题出在哪儿呢? 第三组:小雷为什么找不到朋友?第四组:三段故事的主角有什么共同之处?于是各组同学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小君太软弱、太敏感、朋友太少,太过在乎这段友情;小秦说话太直接,自以为是……。讨论结束后,各组将自己的回答板书到黑板上,顷刻间整块黑板满满当当遍布答案,学生的喜悦、满足感浮现在脸上。这时,刘蒙老师发问了,“同学们,你们觉得所有这些回答背后有没有什么共同的更本质的原因呢?霎时间,同学们都安静下来,陷入了沉默,“共同的更本质的原因?”在同学们脑中不停徘徊,这究竟是什么?学生真正陷入了思考。刘蒙老师的目的达到了。启发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对疑难问题探讨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点,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员认识失调,处于暂时困惑状态,从而激起他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维的欲望。约摸一两分钟后,部分同学若有所思,大部分同学仍感觉迷茫,这时,刘老师进一步启发:“如果从小君的角度,用第一人称去描述自己,她其实会从内心里觉得自己……?”“很普通”、“很平庸”“不够好”同学们纷纷表示。“非常好!”“那她是怎么看小双这样的朋友呢?”……在刘蒙老师层层递进的提问下,同学们终于悟出了三位主人公的人际互动模式:我不好——你太好;我很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此时此刻,学生已经完全投入到了思考和分析中,内在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真正实现了启发式教学。
二、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言简意赅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心理健康课上,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升学压力已经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心理健康课无疑成了他们放松、缓解压力的好方式。因此,课堂上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传统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做到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此外,心理健康课的上课形式,座位安排和分组形式,都是可以灵活变动的。这样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和保持活动兴趣,促进主体潜能的发挥。目前,不少学校配备了团体辅导室,这样的大教室就非常适宜上心理健康课,学生的桌椅都是可以灵活变动的,随着每节课的不同需要而进行调整。教师可通过“大风吹”、投射游戏和学生意愿等方式进行分组,每节课都可以不一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同学都尝试过与不同的同学合作、竞争、讨论,这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心理健康课,最忌讳的就是“一言堂”。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模式很难达到好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心理健康课失去兴趣。因为心理健康课不是单纯的讲理论、讲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案例、情景模拟让学生从中得到教益、获得感悟。所以,心理健康课上,老师并不需要说太多,只要教学环境设计好,活动组织好、学生引导好,一堂生动有趣的心理健康课就出来了。
三、 重视体验、重视分享,善于总结
美国学者David Kolb(戴维·科尔布)提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心理学中的体验是指“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现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流就是参与体验式。参与体验式教学是基于“情景”和“体验”两个核心理念,糅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思想、启发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思想所提出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该模式主要包含“情境创设”和“体验思考”两个环节,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达到构建知识,提高能力,形成优良品格的学习目的。以前面提到的刘蒙老师为例,他以三个真实的案例创设了不同的问题情境,由此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当事人的感受,从而总结出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情景剧的表演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身份的感受和困惑。这种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往往比光讲理论要好得多,学生易接受,也容易受到触动。至于分享,在不少老师看来是可有可无的,并不重要。事实上,分享是学生最好的总结和提升,尤其是以活动为主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如培养团队信任的专题,有些老师会让学生玩信任背摔的游戏,可是游戏之后,热闹之后就再没有分享、也没有总结,就像纯粹玩一个游戏,这并不符合心理健康课的要求。若是能够合理分配时间,游戏过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是写出来,那整节课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因此,要上好一节心理健康课,一定不能脱离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不能忽略分享环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袁丽东.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J].文学教育2010(6).138
[2]陆春.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浅谈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0(4):217
[3]王耀文,陈丽霞.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83
[4]辛伟敏.启迪学生思维,促进能力培养[J].教育战线.146
[5]王好学.探析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要诀[J].法制与社会.2010(2):246
[6]乌川.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职业技术.2010(3): 34
[7]严辉龙. 创新教学载体,落实主体地位.池州学院学报. 2010,24(4):159-160
[8]马跃兰体验式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170
[9]虞华君.杨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法应用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8(6):182-183.
[10]何秀兰. 健康心理 和谐参与——浅议参与体验式教学法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运用[J].
教法创新.2010(7):33-34
作者信息:
姓名:黄小聪
工作单位和通讯地址: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邮编:516000
手机:13669540206
工作单位:广东惠阳高级中学
手机:13316794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