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的心理健康课多为活动课,以生为主,教师为辅,所以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堂好的心理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乐于分享。为了避免学生毫无反应的尴尬,很多心理老师常使用小游戏的方式导入课程,希望以此暖场,但在真正实行的时候却还是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难发现,使用小游戏的导入方式效果有时比较短暂,在真正需要分享交流的关键时刻,有些学生还是不愿打开心门。那么是否有更有效、实用的方法能改善心理课程的导入环节呢?笔者在学习正面管教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并在课堂中尝试运用,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正面管教方式运用在心理课堂导入环节时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真正地调动了学生们的课堂激情,使学生更乐于分享,其显著的长期效果是那么令人振奋!
正面管教是以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佛雷德•阿德勒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为基础,由简•尼尔森等专家经过长期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教育方法。正面管教倡导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心理课堂中有效运用正面管教的方式使孩子们乐于合作,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得出以下结论。
一、正面管教方式导入的围圈原理
(一)一般流程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出了班会的实施要素。笔者结合正面管教的班会实施要素,经过自身的实践探索,发现正面管教方式在心理课堂导入环节中的一般流程可简化为以下两步:
第一步:围圈。心理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今天我们的活动需要围圈而坐,怎样才能围好圈呢?”对于新鲜的座位形式,同学们会非常兴奋,纷纷发表自己对于围圈的看法。老师在听取了学生们的观点后不难得出围圈的基本要求,可以在黑板上写明这些要求的关键词:安静、有序、安全、快速。接着老师继续引导:“我们要准备围圈了,我会给大家计时,在我喊开始之后再开始,请问我说清楚了吗?”老师要注意在同学们完全坐好并且安静下来之后结束计时,同时告知同学们所用时长。之后,针对围圈的过程,老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发现并解决问题:“看看这四个原则我们做到了吗?我们做得怎么样?下次再有围圈的机会你会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全体人员都要注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不评价,充分尊重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第二次以及之后的课堂则可以采用以下引导语:“同学们,今天心理课的第一个环节还需要围圈而坐,还记得围圈的原则吗?”“上次围圈花了多长时间?”“待会儿老师还会给大家计时,注意老师的开始指令。”“猜猜你们今天花了多长时间围圈?”“你们对今天的成绩满意吗?”“看看这四个原则我们做得怎么样?还有哪里可以改进呢?”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其实从第二次课堂开始,围圈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大家只需要调整一些小问题即可。
第二步:致谢。大家需要用这样的固定格式表达感谢:“……(同学的名字)我要感谢你,因为……(做的某件事)。”当想被别人感谢时,则需要这样表达:“……(同学的名字)我想得到你的感谢,因为……(做的某件事)”。被感谢或者被要求感谢的人需要这样回应:“谢谢你!”
(二)核心要素
正面管教围圈和致谢在课堂导入过程中的核心要素,笔者总结为以下三点:
1.事情具体化
在致谢时要注意一定要按照固定格式来养成同学们的感谢习惯,这样可以让大家迅速聚焦于感谢这件事,减少由于语言啰嗦所浪费的时间。在表达感谢原因的时候,一定要将感谢的事情具体化,建议同学们捕捉生活小事中的细节,不能泛泛而谈,否则会失去感谢的真诚性。
2.交互载体化
第一次练习致谢时可能会有点尴尬,可由一些活跃的同学或者由老师先带头示范,慢慢带动起班级的致谢氛围。在致谢时不要强人所难,可借用一些道具作为载体,比如感谢环、感谢棒,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顺序传递感谢棒,拿到感谢棒的同学可以选择此时表达感谢或者继续传递感谢棒,传递时一定要确保全班同学一个都不漏下。
3.围圈二次传递
一般建议最少传递两圈再结束,给予第一圈还没想好或不好意思的同学再一次的感谢机会。根据实践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三圈传递,或者安排一定时间段的自由发言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灵活应变,最终达到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性。
二、正面管教方式导入的积极性
(一)围圈的积极性
围圈为建立平等的沟通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可以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当一个人被他人看见的时候,他能体验到被尊重、被关注和被爱的感觉。被看见的这个“幸运儿”一定会像迎风绽放的花儿一样,愉悦地向全世界展现自己。
(二)致谢的积极性
也许刚开始大家都有些不习惯和不好意思,但是致谢环节是一个很好的破冰方式,它会减少我们之间的试探和怀疑,增强我们的信任与合作。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含蓄,大家一般都不习惯表达感谢,可是当面对面跟对方真诚表达出谢意的感觉真的很神奇,致谢者也会觉得感动、温暖和幸运!“不用谢!”是我们对于“感谢”最常见的回应,但是今天我们试着用“谢谢你”来回应,把别人对你的认可和肯定当作美好的礼物接受下来,也感谢对方为你提供展现能力和价值的机会。在同伴表达感谢时有爽朗的笑声,也有感动的那份哽咽,瞬间就让大家感受到了情绪在教室内的流动。
(三)围圈原理的积极性
在团体中,当大家都围坐在一起,愿意看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表达出感谢时,整个团体的氛围就会变的充满信任、安全和愉悦!利用正面管教导入可以看见班级温暖的流动,当大家都看到身边人优点的时候,整个班都在发光,这种感觉真的很棒,在这样的集体里真的很幸福!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一次围圈、致谢的时候,当面对一个泪流不止的女生,周围的同学们感动而又充满理解,自发问道“老师,我可以去抱抱她吗?”这就是正面管教导入方式带给心理课的美丽惊喜。
(四)情感连接的互益性
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都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易产生丰富多样的情感,急于表达自我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但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表达窗口,正面管教的导入恰恰为其提供了一种健康而正确的表达方式。学生个体的情感表达和交流,会推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进一步连接,使以往生硬的教学课堂形成一种互相感染的情感氛围。
正面管教的导入方式让同学们身处在幸福而美好的团体中,大家都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勇敢表达情感,在温暖的氛围中互相促进。正面管教的导入环节把“相互尊重和接纳”这颗种子深深地种到了学生的心里,为接下来心理课的体验分享提供了健康的土壤。心理课导入从正面管教的围圈致谢开始再恰当不过了!
三、正面管教方式导入的要点
(一)追求完善,不求完美
正面管教的长期效果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一定要落地使用正面管教的导入方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完善方法。正面管教方式的导入不求完美,但求完善。以下是笔者统计的四个班级分别在在围圈和致谢环节的用时变化表:
注:图中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班级;此处每个班级的人数为30人,每班每周开展一次心理课。
由统计图不难看出,第一次的尝试比较耗时,班级的同学们对于如何围圈和致谢会有些混乱,但是千万不要因为第一次的不完美而放弃正面管教的导入方式。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不要害怕犯错,同学们经过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基本在第二次就能把围圈做的很好。第三次以及三次之后围圈时间用时会稳定在30秒左右,致谢时间稳定在5分钟左右,完全符合心理课导入的时长要求。
(二)用启发式问题
启发式问题是指教师通过开放性提问,引导孩子去分析问题,从现有的条件中寻找资源,尝试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正面管教导入环节中要多用启发式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依靠学生自身能力发现并解决好所有遇到的难题。比如在致谢时,有些同学可能会说一些不友善的话,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启发式问题,如“如果你是被感谢的人,听了这段话你的心情怎么样?”“确实,对方的心里会觉得不舒服。那么在表达感谢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通过有针对性的启发式问题,学生们会得出一致的结论:在致谢时要真诚、发自内心地表达感谢,不能带有伤害别人、讽刺的意味,不能让别人感觉不舒服。启发式问题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并把学生的思维拉入此时的交流圈中,使大家一起积极思考,找出都认同的答案,遵守共同制定的准则。遇到困难是使用启发式问题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好好把握机会,促进班集体的快速融合!
(三)一次只有一个声音
在刚开始使用正面管教导入的时候,尤其是第一次时,学生们往往不容易把握自己的发言时机,每个人都想优先表达,常常导致七嘴八舌,现场较为嘈杂。所以在使用正面管教导入时一定要强调:“一次只有一个声音”。“一次只有一个声音”代表着尊重,意味着当别人说话时,我们要用心倾听,不插嘴,不评论。老师也要注意不要把它当作说教的另一个平台,要放弃控制,真诚邀请孩子合作。当有人发言时,我们要把目光都投向他,给予他最大的支持与肯定。
正面管教在心理课堂导入环节中主要以实践应用为主,真正让学生从心理课堂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通过笔者的切身实践,发现正面管教在心理课堂中导入环节中可操作性强,用时符合课堂要求,教学效果良好。在心理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坚持“事情具体化”、“交互载体化”和“围圈二次传递”这三个核心要素,注意“追求完善,不求完美”、“用启发式问题”和“一次只有一个声音”的实施要点,灵活应用围圈原理的高实践性特质,达到使课堂的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和分享的互益效果。学生们在安全的氛围中用心倾听,尊重每一种声音,在教师和善并坚定地引导下,收获潜移默化的改变与成长。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著.正面管教(修订版)[M].王冰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2]丹尼尔•戈尔曼著.专注的力量[M].杨春晓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