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三步骤,上好心理课
近年来,我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以绝大多数心理正常的学生为对象,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为目标,以团体教育、团体训练为主要方式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当前学校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笔者作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认为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需走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步骤。
一、课前:按需设计,方法多样
(一)教学设计从学生出发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学设计对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统一的教材与教学内容,因此在备课时要时刻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出发,改变“教师给什么学生要什么”的现状,变成“学生要什么教师给什么”的模式。每个阶段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生实际来进行设计。如初一重点关注新生适应、自我意识等,初二重点关注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等,初三重点关注考前焦虑、职业生涯指导等。当然,每个班的情况也不同,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经验、生活经验、集中出现的问题等。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除了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实际,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要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吸引力。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故事、游戏、辩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要借用现代教学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般以活动为主,强调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真实状态。为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前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兴趣、他们关心的话题、他们需要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更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课中:尊重体验,学生为本
(一)课堂管理:尊重每一位学生
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优势需要。而这些需要往往被学生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如果不去了解就会出现一些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及“问题行为”。殊不知这些“问题行为”可能只是学生表达需要的一种方式而已。如果采取训斥、批评、打击等消极的方式去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课堂秩序虽然暂时维持了,留给学生的是紧张与压抑,留给“问题学生”的则也许是永远的心理阴影。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正确看待这样的问题,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这样做的原因,保护学生自尊,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真正做学生的心灵领路人。同时,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纪律规则,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在充满爱和尊重的心理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教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学。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氛围必须要做到让学生参与进来。与其他课程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感悟中成长。如果没有参与,就没有体验,继而没有感悟,就没有成长。对于学生来讲,没有参与课堂就没有学到东西,这节课没有价值;对于心理教师来讲,课堂没有学生参与意味着这堂课是失败的。因为在课堂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评课时不仅关注教师的表现,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思考的过程等等,即这堂课是否让学生获得感悟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甚至人格魅力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课后环节:学校内外,加强交流
(一)主动联系加强校内交流
校内交流即在学校内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只有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心理教研组,在学校中容易被边缘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要在校内跟其他教师加强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促进彼此的发展完善。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们可以主动跟其他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交流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与困惑,以此来了解学生最新的心理动态和学生实际的心理需求,为上好心理健康课做好准备。通过交流还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可以给其他老师的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以请其他老师给自己建议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增强了教师心理健康意识,达到了经验分享、相互促进发展的效果,更能为心理健康课程提供素材和参考。
(二)创造机会加强校际交流
虽然已有文件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落实到位。这就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课机会少,并且课程内容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设置,完全靠教师自己安排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都没有固定的年段,没有教研组,没有专业的团队寻求帮助。这就出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己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如教学设计是否完善、教学过程是否存在问题等,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基于这种情况,本文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主动创造机会加强校际交流,可以建立一个组织加强合作学习。在这个组织中,强调平等协商、合作交流、共同学习、自主管理。可以以县(市)为单位或者几个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组成一个小群体,在这个小组织下互相听课、评课,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自我完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由此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化发展。以福鼎为例,福鼎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就充当了这样一个组织,定期举办培训、听课、研讨等活动,每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其中都有不断学习、自我发展的愿望。但是这个平台现在还不够完善,活动还不够丰富,制度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管理监督,完善这个组织平台,切实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组织可以寻求帮助,有专家可以指导,有同行可以讨论,这种团队学习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心理健康课需要我们在课前、课中、课后每一步都深思熟虑考虑全面,更重要的要不断尝试和探索,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