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心理课堂游戏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心理课堂则是切实达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阵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心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教学手段,既能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自主性,更能帮助学生在游戏互动中体验、觉察自己及他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行为,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所感悟并做出改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互动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教学,那些只有教学表现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互动而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1]游戏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注重师生有效互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丰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表达,并逐渐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性教育、干预、训练、以及治疗的目的。因此,如何实现心理课堂游戏教学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借助各种媒介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互动,作为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互动,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心理、社会和伦理乃至生态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及教师良好人格魅力的形成与专业成长。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努力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心理课堂中的游戏辅导模式是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采取游戏的形式,探查学生内心的需要、冲突、情绪,并通过游戏降低防卫,促进表达、内省,同时利用游戏的操练功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成长或练习成长,实现非娱乐性目标的一种辅导形式。[2]
现代教育倡导寓教于乐,而游戏教学形式无疑就是对这项教育准则的最好解读。因此,课堂游戏教学这种方式手段,不仅能作为常规教学的一种有力补充,更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师生互动,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三、基于问题展开问卷调查与课堂实录分析

(一)编制学生问卷,在我校小学和初中学段展开调研
选取我校小学三年级与初中七年级学生共375人,发放完成《心理课堂中关于游戏活动的调查》问卷调查,从游戏活动的主题类别、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及师生互动情况四个维度调查学生对于心理课堂中游戏教学环节的感受与建议。具体发放与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

学段

年级

班级数

总人数

有效问卷数

有效问卷比例

小学
三年级
7
282
225
79.8%
初中
七年级
3
93
79
84.9%
表1  《心理课堂中关于游戏活动的调查》学生版问卷发放收集情况
 
(二)编制教师问卷,在心理教师群体中展开调研
教师版问卷从游戏活动的选择设计、学生在课堂游戏中的综合表现、师生互动情况及课堂游戏教学的效果与评价四个维度调查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的现状与困难,调研对象为上海市三个区县的心理教师,学段涉及小学、初中及高中(比例如图1所示),共回收有效问卷68份,从事心理教学工作的时间比例如图2所示。

 

\"\\"\\"\"

图1 参与调研的心理教师任教学段比例分布图

 

\"\\"\\"\"

图2 参与调研的心理教师从事心理教学工作的时间比例分布图

 
(三)课堂实录分析与课后学生访谈
选取十节使用了游戏教学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近两年普陀区及我校的七节心理公开教学活动课与三节“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赛”一等奖比赛课),结合师生互动的类型(将心理课堂游戏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按互动的方向与性质分为上行型互动、下行型互动与平行型互动,具体操作定义如表2所示;表3为心理课堂游戏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课堂实录分析(如表4所示),归纳总结其游戏活动所属的教学环节与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类型与行为,记录优缺点,并在部分活动课结束后,对学生展开即时访谈。

\"\\"\\"\"

互动类型
操作定义
师生互动
上行型互动

即学生对教师的寻求帮助和指导(向老师提问)、征询意见或建议、展示汇报等互动内容。

下行型互动

即教师对学生发出的要求指令、提供的帮助指导、游戏过程的提醒约束及巡察监督等互动内容。

平行型互动

即师生互动相对平等,包含学生乐于发表个人见解、教师参与学生游戏、学生发挥游戏主导性(如学生担任教师的小助手,参与主导游戏进程)、师生积极相互提问、共同交流分享等互动内容。

表2  心理课堂游戏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类型与相应操作定义

 
 
互动类型
互动行为
 
 
 
1、上行型互动
1-1寻求帮助和指导(如提问)
1-2征询意见或建议
1-3展示汇报
2、下行型互动
2-1要求指令
2-2帮助指导
2-3提醒约束
2-4巡察监督
3、平行型互动
3-1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3-2师生共同游戏
3-3学生发挥游戏主导性
3-4师生间相互提问

3-5师生一起交流分享

 
 
 
 
表3  心理课堂游戏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表现
 
学段
序号
活动课题
学生年级
游戏
活动
教学
环节(及序号)
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类型及行为
(及序号)
备注
 
 
1
《上课这回事》
一年级
贴鼻子
(4)自主探究
1-3

2-1、2-2

2-3、2-4

3-1、3-4、3-5

荣获第五届“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赛”
小学组一等奖
2
《最强大脑之记忆达人》
三年级
(1)扑克牌记忆比赛
(2)联想记忆比赛
(4)自主探究(贯穿始终的闯关系列游戏)
1-3

2-1、2-3

3-1、3-5

区级公开课
3
《我的自画像》
三年级
(1)大风吹
(1)热身导入
1-3

2-1、2-3

3-3、3-5

校级公开课
(2)寻人启事
(4)自主探究

1-2、1-3

2-1、2-2

3-4、3-5

4
《小树的成长》
四年级
(1)小树快长大
(1)热身导入

1-3、2-1、2-4、3-1、3-5

区级公开课
(2)小兔子配音
(3)提问导学(上一个游戏情境联系生活的过渡)

1-2、1-3、2-2、3-1、3-4、3-5

(3)信念PK
(4)自主探究

1-2、1-3、2-2、3-1、3-4、3-5

5
《当你遇到困难时……》
五年级
堆物挑战
(4)自主探究(同一个游戏反复三次、贯穿始终)

1-1、1-3、2-1、2-4、3-1、3-4、3-5

荣获第五届“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赛”
小学组一等奖
6
《交朋友——同伴这件事》
五年级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