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儿童绘本在小学低段心理活动中的初步运用与思考

一、儿童绘本的基本特点与作用

那么绘本到底有哪些值得在学校教学中得以实施的特点与作用呢?首先,绘本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大量研究显示,绘本对儿童阅读、写作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其次,绘本对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方面也有重要影响,包括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及想象能力等;此外,在对儿童意志行为的养成方面,绘本也显示出其力量,比如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一般而言,优秀的绘本通常具有以下特质:(1)图画叙事性。绘本是以图、文共同作用来说故事,运用具有连贯性的图画来传达和诠释故事内容。因此,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即使学生识字不多,也可以通过读图,感知绘本所传达的信息。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要更加直观,学生无需经过内在的认知转化过程,就能直接把握信息的含义。(2)绘本的故事性。一部绘本就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故事。因此,学生可以以故事中具体的人物、事件、情境为认知背景,来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教育意义,为日后的迁移运用提供了具体的参照。(3)内容的趣味性。绘本最初是基于儿童的兴趣、幼儿对文字接受程度的有限性以及其阅读需要所产生的,因而绘本从内容、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反映了鲜明的儿童性。绘本的构图简洁、色彩鲜明、造型活泼,极富游戏性,很容易激发儿童的兴趣。其语言也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简单易懂,富有童真。因此,几乎每一位学生在翻开绘本之后,都会自然地被其趣味化的图画、文字、故事情节所吸引,学习兴趣油然而生。(4)主题教育性。无论绘本作者选择的是写实的还是幻想的故事题材,就其内容而言,都是指向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的,隐含着有针对性地适应和配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内容,引导和协助儿童进行生活适应和社会认知。例如,《妈妈心妈妈树》的主题是引导幼儿克服短暂的亲子分离所带来的焦虑,《我有友情要出租》的主题是引导儿童建立同伴友谊,《爷爷变成幽灵了》的主题是引导儿童如何应对亲人的离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绘本的出现原本就是为了帮助儿童身心顺利发展的,本身就担负着儿童心理教育的使命。

 

二、儿童绘本在低段心理活动课中的呈现与运用形式

1、绘本的呈现形式

绘本的呈现形式可以有以下三种:(1)书本的形式,指的是直接给学生提供纸质的绘本。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来阅读。不足之处在于,成本较高,必须为每位学生购置绘本。这种呈现形式可以不局限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平时班主任老师或是心理老师也都可以在课间或是午间静校期间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某类主题的绘本,如亲子主题、同伴交往主题等,并让学生们发表自己在绘本中看到的内容和观点。

2)电子书的形式,指的是将绘本的内容用相机拍下来或者扫描,做成pptpdf格式的电子文档。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掌控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共同阅读和讨论。与第一种相比较,经济成本大大降低,由于制作简便易行,时间成本也很低。这种呈现形式更多运用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作为老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某一个具体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话题引起共鸣,如《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如图1),这本绘本讲述的是小企鹅与企鹅妈妈之间的一段奇幻的经历(亲子沟通主题)。由于故事新颖且极具趣味性,孩子们能够深深地被吸引,并引起共鸣。

图片图片

1

3)视频的形式,指的是将绘本的内容做成动画,以文字、影像、声音三位一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种方式在图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声音的元素,充分地调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绘本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不利之处在于,绘本视频的制作对心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要求较高,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幸运的是,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许多很好的绘本视频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搜索到。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运用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很好地调动课堂积极性,如《石头汤》的故事(学会分享主题),我运用了视频的形式,在讲到同伴之间要相互分享与帮助的这一课的最后,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2、绘本的运用形式

从绘本的运用方式来看,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解剖式阅读,角色扮演以及故事重构。

1)解剖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绘本的内容进行剖析,进而促进理解领悟的产生。剖析的结果是将绘本所包含的心理含义提炼、概括出来,并以适当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例如《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讲述的是一只老鼠在接受小男孩馈赠的饼干之后,没完没了地提出各种要求。在阅读这个绘本故事之后,学生对故事的基本内容有所理解,但难以领悟故事隐含的主题——因果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把因果关系这一内涵,解析并传达给学生。

2)角色扮演指的是依据故事里面的人物关系,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以表演的方式,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展现出来,例如《我们和好吧》(同伴友谊主题),绘本的主旨显而易见,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很快领悟,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方法整合到自己的行为中。因此,可以通过多次的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把新技能内化到行为中(如图2)

image038 image042

2

3)故事重构指的是在对故事进行剖析、理解的基础之上,以表演、讲述、绘画等方式,重构一个类似的故事。故事重构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也可以促进学生将新观念新技能迁移到类似的情景中去,进而影响学生现实行为的改变。例如在学习了《怪叔叔》之后,可以改变坏人的形象,改变坏人诱骗儿童的手段, 与学生共同编写《怪阿姨》《怪婆婆》《怪爷爷》等故事。

三、绘本在小学低段心理活动中的初步运用

1、基本教学形式

一般来说,通过绘本开展低段心理活动课很受学生的欢迎,但光受欢迎还不行,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有所收获。因此,在对每一个绘本进行选择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教学过程有如下思考(表1)。

1 老师与学生配合的反应

教师引导的问题

学生反应

1.用你的话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复述故事

2.故事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

确定主要问题和主题

3.故事中的主角发生什么事?为什么?

确定主要主角

4.故事中还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

确定次要主角

5.你觉得主角的感觉是什么?

解释主角的感觉

6.故事的自始至终,主角做了哪些改变?

了解故事中的变化

7.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主角,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这个情境可做怎样的改变?

将主角与自己类似的生活经验相联结,并鉴定结果

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现在你对这个故事有怎样的看法?

结论

2、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小学1-3年级,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我在选择绘本方面也特地围绕这些主题。

1)自我意识主题

在自我意识这个主题里,我选择了绘本《我》,这个绘本描述的是一个名叫小倩的女孩的从各个不同人物的角度来看自己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也引发了孩子们对自己身份角色的思考,孩子们分分把自己的样子描绘下来(图3),并写下在不同人眼里的自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和全体教师一起做心育

电话:010-88810835

邮箱:kmyuhong@126.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