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解开学生选科的“心结”

       随着新高考的深入推进,自主选科便成为每一位高中生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面对“7选3”或“6选3”提供的35或20种多项选考组合,学生和家长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困惑:应该怎样选科?哪些选考组合适合自己?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化解选科难题?在与学生和家长探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查摆困惑和难题、找准症结所在、对症开出“选科”处方,引导学生“知己知彼”探寻捕捉内心需求,悄然解开选科“心结”。
      一、从未来的职业目标倒推选科思路
      针对选科过程中茫然失措、无所适从,不可从何选起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构想未来的职业愿景目标,逐一思考这些问题:社会发展需要什么人才?今后想从事什么职业?心仪职业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需要学习哪些专业?哪所大学开设的这些专业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想报考哪一所大学?有什么选考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自己的选科思路:先设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探寻规划专业发展方向,依此锁定拟报考专业目标和高校目标,根据高校选考要求对拟选考科目进行筛选,先排除不喜欢的学科,再结合自身实际酌情进行选择。
      二、从自我认知学会甄别“适合”的学科
     有句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选考科目,自我认知是选择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要逐一明晰这些问题的答案: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适合从事哪些职业?从事哪一职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什么样的工作环境适合自己的发展?经过思考、斟酌,选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与此同时,进一步探索自己喜欢哪一学科?对哪一学科感兴趣?哪一学科的学习成绩优秀、学习能力较强?哪一学科有学习潜力、能取得较大进步?经过思考、斟酌,选出“适合”自己的学科。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主“选”定的职业目标查看拟报考高校提出的选考要求,结合“适合”自己的学科对比选考要求做出自己的选考决策。
      学生自主选择了想要学习的课程,也就是为自己初步选定了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选”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主动挖掘发展潜能,制定好高中三年的学业规划,争取用自己的最大兴趣、最优性格和最佳才能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成为“前程远大的高才生”,实现“瓦拉赫效应”。
      当然,在选科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以能考出多高的分数来选科,这种过于功利的选科,完全淡化了兴趣、能力和志向等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会使学生的选科无视“自我”、失去“自我”,偏离“新高考”轨道。在选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每一门学科的社会价值所在,选考科目应将兴趣、能力、大学专业要求,祖国建设需要和社会需求以及自身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考虑其中。正如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所说:“别把新高考变成一场博弈,少一点博弈,多一份淡定。”“新高考方案给了学生可‘选择’,但‘选择’的硬道理还是自身的思维品质和兴趣优势所在。”
     三、学会运用决策方法进行选科决策
     每选定一个科目,都有选择的理由,那么,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理性选择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些决策方法辅助自己进行选科决策。常用的决策方法有以下两种:
    1.用SWOT分析法盘活选科优势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就是将与选科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按照程度顺序进行排序。如:“S”代表优势因素(Strengths)、“W”代表劣势因素(Weaknesses)、“O”代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T”代表威胁因素(Threats),其中“S”和“W”是内部因素,“O”和“T”是外部因素。引导学生完成《我的SWOT策略分析表》(表1),启发学生对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课程”和“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学习这些课程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再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因素按照“优势机会(SO)组合”、“ 弱点机会(WO)组合”、“ 优势威胁(ST)组合”和“弱点威胁(WT)组合”等方式进行相互匹配,得出一系列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
      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经过这样的具体分析,可以帮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并且具备学习优势的课程。

\"\"

     2.用决策平衡单综合权衡辅助决策
     通过“决策平衡单” (decision-making balance sheet),引导学生对影响自己进行选科的因素做一个系统的梳理,通过权衡利弊,对自己的选科情况进行辅助决策。使用“决策平衡单”有一定的步骤要求:
    步骤一:列出选项。引导学生把面临选择所包含的几个选项写下来,如:小明同学目前面临的困惑是:选修物理还是选修化学?
    步骤二:列出影响决策的参考因素。通过认真分析和梳理,小明同学认为影响自己决策的因素有:省内或省外大学、学科成绩、个人兴趣特长、报考学校要求、学科教师实力、选定专业、未来职业目标、父母的建议、老师的建议等等。如表2所示。
     步骤三:赋予各参考因素权重。每项“考虑因素”的重要性会因人、因事、因环境而不同,要根据个人情况去权衡“考虑因素”的重要性,根据“考虑因素”对自己不同的影响程度分别从1-5分进行赋分,即权重指数从1-5,分数随重要程度依次递减,最低为1分。即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考虑因素”赋值越高,反之就低。
     步骤四:评分。对每项“考虑因素”进行打分,优势因素得正分,劣势因素得负分,计分范围从-10到10。
     步骤五:用步骤四中各分数乘以各因素的权重,得出该因素项得分或失分,分别计算出不同选项的得失总分,并对表2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各选项在总分上的高低,排定各选项的优先顺序,选项的优先次序即可帮助学生综合权衡得失,孰优孰劣,结果一目了然。
\"\"

       当然,影响学生进行选科决策的因素很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些因素的考量也会发生变化,决策过程中有时也会受到焦虑、压力等情绪因素的影响,有许多决策也不是能用生涯决策平衡单“平衡”出来的。使用决策平衡单的意义在于可帮助学生对自己在选科决策过程中看重的价值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考虑各方面的平衡,同时也给自己看重的价值排排序,看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价值。这也是一个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价值观的过程。当一个人清楚了自己最看重哪些价值,最看重什么价值,作出的决策也就有了选择的依据。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