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而设,让青春期心理课开出实效
【摘要】青春期心理课是学校心理课程中一块重要内容。但开什么?如何开?何时开?存在着很大的学校差异性和教材差异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就是按需而设,根据学生需求现状构建青春期课程体系。
【关键词】初中 青春期 心理课
青春期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仅仅在于它是个体毕生发展中必经的一个阶段,而且还在于它是个体逐渐从未成年人成长为成年人的过渡阶段。初中生,因其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加上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较大不平衡性,被认为是青春期教育的关键期。
因此,青春期心理课已经成为每个学校心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块重要内容,每一位心理老师都知道应该要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但如果让他们回答初中青春期心理课要开什么?如何开?什么时候开?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却会发现每个老师的回答必定不一样,而且综观现在的心理教材,同样的一个主题的青春期心理课,不同的教材会把它放在不同的学段,同一学段的青春期教育主题不同教材存在差异性甚至很大的差异性,而且初中青春期教育涉及面广,时间有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就是按需而设,了解初中生青春期心理课需求,根据结果设计青春期心理课程体系。
一、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青春期心理课需求。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为自编的“青春期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32个题目,其中第1-4题为客观题,统计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第5-31题为客观题,统计调查对象对所列举的青春期问题的关注情况。第32题为主观题,统计调查对象可能关注的其它青春期问题。
研究对象为中山市某中学初中生共720人。其中初中一年级235人,初二248人,初三237人。
(二)青春期心理课需求现状
1.青春期心理课需求的总体特点
首先对每个主题的被选择情况进行统计,统计指标包括频数和占总体的百分比。结果显示,如表1所示,初中生最关注的十个青春期主题是“异性交往的尺度”、“学会拒绝异性情感”、“异性交往的技巧”、“异性交往的态度”、“青春痘的烦恼”、“青春期情感问题”、“正确恋爱观”、“与师长和谐相处”、“友谊与爱情”以及“青春期逆反心理”。如表2所示,而初中生关注程度最低的十个青春期主题依次是“性器官烦恼”、“手淫问题”、“性别烦恼”、“恋爱与婚姻”、“性冲动烦恼”、“性犯罪的防范”、“性伤害后怎么办”、“过早性行为的伤害”、“性与爱情”以及“被拒绝的心理调适”。
表1 初中生最关注的十个青春期主题
主题 |
频数 |
百分比 |
7、异性交往的尺度 |
339 |
47.1% |
15、学会拒绝异性情感 |
343 |
47.6% |
8、异性交往的技巧 |
347 |
48.2% |
5、异性交往的态度 |
363 |
50.4% |
23、青春痘的烦恼 |
366 |
50.8% |
6、青春期情感问题 |
368 |
51.1% |
17、正确的恋爱观 |
371 |
51.5% |
26、与师长和谐相处 |
374 |
51.9% |
20、友谊与爱情 |
388 |
53.9% |
27、青春期逆反心理 |
484 |
67.2% |
表2 初中生关注程度最低的十个青春期主题
主题 |
频数 |
百分比 |
4、性器官烦恼 |
199 |
27.6% |
24、手淫问题 |
211 |
29.3% |
1、性别烦恼 |
214 |
29.7% |
18、恋爱与婚姻 |
236 |
32.8% |
10、性冲动烦恼 |
239 |
33.2% |
12、性犯罪的防范 |
244 |
33.9% |
14、性伤害后怎么办 |
251 |
34.9% |
9、过早性行为的伤害 |
255 |
35.4% |
19、性与爱情 |
256 |
35.6% |
16、被拒绝的心理调适 |
261 |
36.3% |
2.青春期心理课需求的年级特点
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对绝大部分主题的需求程度也随之增长。而且各年级的需求曲线走势是基本一致的,说明三个年级所关注的青春期主题有一定的重叠,也表明学生从初一到初三的成长过程中,所关注的青春期主题存在一定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各年级的具体情况如下。
图1 各主题在不同年级的需求情况
(1)初一年级的特点
初一学生最关注的五个青春期主题包括“青春期逆反心理”、“与师长和谐相处”、“学会拒绝异性情感”、“青春痘的烦恼”、“正确的恋爱观”。而初一学生需求最低的五个主题包括“恋爱与婚姻”、“性冲动烦恼”、“性器官烦恼”、“性与爱情”和“手淫问题”。
(2)初二年级的特点
初二学生最关注的五个青春期主题包括“青春期逆反心理”、“友谊与爱情”、“青春期情感问题”、“异性交往的态度”、“与师长和谐相处”。而初二学生需求最低的五个主题包括“性犯罪的防范”、“恋爱与婚姻”、“手淫问题”、“性别烦恼”和“性器官烦恼”。
(3)初三年级的特点
初三学生最关注的五个青春期主题包括“青春期逆反心理”、“友谊与爱情”、“正确的恋爱观”、“青春痘的烦恼”、“异性交往的技巧”。而初三学生需求最低的五个主题包括“性冲动的烦恼”、“过早性行为的伤害”、“手淫问题”、“性别烦恼”和“性器官烦恼”。
各主题需求情况在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比较发现,“过早性行为的伤害”在一年级与二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的需求程度高于一年级;“白日梦的烦恼”在一年级与三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的需求程度高于一年级;“性犯罪的防范”在一年级与三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的需求程度高于一年级;“性伤害后怎么办”在一年级与三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的需求程度高于三年级;“性与爱情”在一年级与三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的需求程度高于一年级;“早恋如何处理”在一年级与二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的需求程度高于一年级;“手淫问题”在一年级与三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的需求程度高于一年级;“青春期偶像问题”在一年级与二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的需求程度高于一年级;“青春期逆反心理”在一年级与二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的需求程度高于一年级。
二、根据结果,设计青春期心理课程体系。
在进行初中青春期心理课程体系的构建时,要充分考虑到:
(一)课程的整体性
依据青春期心理课需求的总体特点,初中生最关注的青春期主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由人际需要提高引发的问题和由自我意识提高引发的问题。而初中生关注程度最低的青春期主题则主要表现在与“性”相关的方面,来进行主题的取舍和整体构建。
(二)课程的科学性
根据各年级对青春期心理课的需求特点,确保各年级教学主题的严谨性、逻辑性、准确性及衔接性,并从预防发展的角度建构课程,提高课程的有效价值。比如,结果显示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所关注的青春期主题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均十分关注“青春期逆反心理”、“与异性的交往”、“与师长的交往”这些主题。初一还关注“性自我保护问题”和“青春期偶像问题”。这是初一不同于其他两个年级的很重要的一点,提示我们在设计课程时,有必要在初一专门设计这两个方面的课程。
(三)课程的实施
根据初中生各年级需求的差异特点,以及课时有限的现实,教学方式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在常规心理课中融入,选修课可以提供给班主任,在班会课由班主任或心理老师上课。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是选修课,有些主题并不是学生最关注的,例如,初二的关注水平显著高于初一的主题有“过早性行为的伤害”、“早恋如何处理”、“青春期偶像问题”和“青春期逆反心理”。初三的关注水平显著高于初一的主题包括“白日梦的烦恼”、“性犯罪的防范”、“性伤害后怎么办”、“性与爱情”和“手淫问题”。这些主题虽然只代表少数群体的想法,但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初中生群体必定会面临的问题,而且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关注这些话题的那部分学生同样需要得到学校心理工作者的帮助。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适宜的方法,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可获得帮助的途径。
基于以上三点,结合我校实际(初一三课时,初二两课时是我们的最大课时量),我们构建了初中青春期心理课程体系如下:
年级 |
课程主题 |
课时数 |
实施方式 |
初一 |
青春期心理变化及适应 |
1课时 |
必修 |
异性交往的尺度 |
1课时 |
必修 |
|
和师长和谐相处 |
1课时 |
必修 |
|
青春期偶像问题 |
1课时 |
选修 |
|
性自我保护 |
1课时 |
选修 |
|
初二 |
异性交往的技巧 |
1课时 |
必修 |
青春期逆反心理 |
1课时 |
必修 |
|
早恋如何处理 |
1课时 |
选修 |
|
初三 |
友谊与爱情 |
1课时 |
选修 |
青春痘的烦恼 |
1课时 |
选修 |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因需而设的青春期心理课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选修课的灵活性也同时满足了年级、班级学生的差异性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了青春期心理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