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简称心育课。为使心育课发挥课程的应有功能,体现课程的特色价值,教师在课堂上日益重视现代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其中,案例教学法以其特有的功能逐渐获得广大心育教师的青睐,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使用。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把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加以典型化处理并进行客观的描述,形成供学习者反思与探讨的内容,以此为平台,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综观当前的心育课堂,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也逐渐显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案例的选用上出现了各种问题,走入了诸种误区,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科学使用,也极大的影响到了心育课的教学效果。
一、审视:心育课堂中案例选用的误区
(一)案例目的性的缺乏
1.部分教师走进案例唯课堂气氛所用的误区
中小学的心育课通常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寓知识、能力、情感于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达成预期的心育课活动目标。案例是心育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案例所具有的直观形象的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因为案例的存在也使课堂气氛犹显融洽甚至热烈。广大心育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教学案例与课堂气氛及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后,更是对案例教学青睐有加,继而在案例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然而这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一部分教师在这条道路上迷失方向,抛掉了案例选用的初衷,忘却了课堂气氛的本意,走进了案例唯课堂气氛所用的误区,形成了“因为有案例所有课堂气氛好,因为追求课堂气氛所以要有案例”的错误认识,甚至有些教师在心育课堂上唯“课堂气氛”马首是瞻,将心育课应有的教学目标束之高阁。
2.部分教师走入案例只由课本而出的歧途
随着中小学心育课程的日益规范,相应的心育课配套教材也应运而生,这对广大心育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和课堂实践导向。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心理需求,在心育课本上都会配有形式多样的案例,供教师在心育活动课上选择使用。这些案例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为心育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素材,然而也因此使部分教师走入了案例只由课本而出的歧途,出现了“因为课本上有案例,所以心育课上要呈现案例”的错误认识,忽视了案例在心育课上独特的服务功能。
(二)案例典型性的缺欠
1.选用的案例没有普遍性,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特点
在心育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部分教师在选用案例时,过分追求案例的“新、奇、怪”,学生极易被此类从未听闻甚至不可思议的案例所吸引,虽然达到了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但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却远非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的案例因没有普遍性,无法体现某一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特点,而使其适用性和实用性缺乏,也无法有效发挥案例为心育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服务的功能,更无法实现案例本身的教育功能。
2.选用的案例不具代表性,不能反映学生的现实心理问题
选用的案例只有体现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特点,才可能被大部分学生所理解,案例在具有普遍性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关注案例的代表性,即选用的案例要反映大部分学生的现实心理问题,满足大部分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在心育课堂上,部分教师因为选用的案例不具有代表性,不能体现所对应学段学生的现实心理问题,无法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导致案例成为了课堂的累赘,丧失了应有的功能,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三)案例生活化的缺失
1.案例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
部分教师在选用案例时,虽然能够体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反映学生的现实心理问题,但是却因案例描述的事件和案例描绘的场景与学生实际生活想去甚远,而使案例不易被学生理解,影响案例自身功能的发挥。例如,一位心育教师在让学生体会“注意的功能”时,选用了一位美国学生John的案例,案例中呈现了John的一周学习计划,并详细描述了John一日之中在课堂学习上的集中注意的各种表现。尽管人的注意的功能是个共性问题,但教师列举美国学生John的一日学习生活,却因为离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较远,极易导致学生将焦点放在中美两国学生一日学习生活的差异比较上,而偏离了“注意的功能”的主题。
2.案例与学生实际心理需要脱轨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心理需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心育课上,部分教师却全凭个人意志、依个人喜好、按个人专长选用案例,这样的案例极易脱离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案例与学生实际心理需要的脱轨,阻碍了心理理论与学生心理实践的有效衔接,致使案例也无法实现其在心理理论与学生生活实践中的中介作用。
(四)案例实效性的缺少
1.案例选用散乱,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中,心育教师往往根据课堂活动需要选取案例,或选用案例诠释心理理论,以使深奥理论浅显化,从而更易被学生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极易被“一事一例”的惯性思维所束缚,而忽视了案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致使案例选用散乱,案例之间各自为营,案例各自服务于对应的对象,使学生迷失在形形色色、眼花缭乱的案例之中。这一方面影响到案例教学系统功能的发挥,无法实现案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心育课堂内容的连贯性,无法实现心育课的课程目标。
2.案例使用浅显,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个案例,从最初的立意,到编选、修改及案例问题的设计,再到在课堂上的使用,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用心投入,所以每一个成熟的案例都是教师教学经验的凝结和教学智慧的结晶。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优秀的案例都值得教师在课堂上充分使用,深刻挖掘。当前,心育教师对课堂案例的使用明显存在浅显化,往往“就事论事,就案例讲案例”,没有发挥案例的最大功能,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导致教师劳动价值的无形流失,致使心育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影响到新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正视:案例的科学选用,实现案例的应有功能
教师应正视在心育课堂中案例选用的误区,注重对案例的科学选用,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实现案例的应有功能。
(一)编选有目的性的案例,增强案例的服务功能
1.案例要紧联心育课活动内容并服务于活动内容
教学案例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在心育课上,案例是为心育课的活动内容服务的,服务功能是案例教学的首要功能。要想更好的发挥这种服务功能,案例要紧密联系心育课的活动内容。这就要求心育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编选案例的目的,明确案例的服务功能,有效分析课堂活动内容,根据课堂活动内容的实际需要有目的的编选案例,使案例真正为课堂活动内容服务,在增强案例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案例教学的附加功能如带动课堂气氛等也会随之显现,这也提醒广大教师在选用案例时要分清其主次功能,切不可轻重倒置,舍本逐末。只有明确编选教学案例的目的才能实现对教学案例的有目的的编选。
2.案例要紧扣心育课活动目标并服务于活动目标
从局部来看,单个的课堂活动环节中的案例要紧联所对应的活动内容。从整体上看,每一个课堂活动环节又都是指向于课堂活动目标的,所以其中的案例也必然要紧扣活动目标,并服务于活动目标。教师在编选案例时,要明确本次心育课的活动目标,对活动目标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分解,继而制定每一个分解后的具体目标对应的实现方法和实施步骤。这其中,案例通过服务于具体的活动内容,最终实现为活动目标服务的功能。辩证的看,只有在课堂活动目标的统领下,才能实现对案例的科学选用,才能走出 “案例只能由课本而出”的误区,也唯有如此,案例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服务功能。
(二)精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突出案例的教育功能
1.案例要有典型代表性
案例来源于鲜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活动中,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典型性、启发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它可以弥补传统教材冷酷、森严和乏味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进行不断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热情。[2]每一个经典的教学案例本身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要体现案例的教育价值,发挥案例本身的教育功能,案例必须要有典型代表性,因此要以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以课堂活动目标为立足点,精选教学案例,确保案例能代表相应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代表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
2.案例要有普遍说服力
在课堂教学中,案例在很多时候起到了举例说明的作用。在举例说明的同时,案例本身所叙述的事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会有导向作用,案例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也体现于此。要将案例的此种教育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教师所选用的案例必须要有普遍说服力。一方面,案例要紧贴教学活动内容,有理有据的论证课堂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案例还要触动学生心理共鸣,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发挥案例本身的教育功能。
(三)筛选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发挥案例的中介功能
1.案例要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搭建学生实际生活通向心理理论的桥梁
心理学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是对实践生活的总结和提升。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实际,在心育课上采用生活化的案例辅助课堂活动的开展显得必要而又重要。首先,案例要有真实性,抛开“镜中花,水中月”,案例要是真正可能发生或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其次,案例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接地气,是可能发生或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做到这两点,案例才能真正成为沟通心理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桥梁。例如,心育课上,教师为加深学生对“负面情绪的消极影响”的认识,选用了“考试失败时的感受”的案例做引导,这样的案例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同学们极易引发共鸣,畅所欲言,表达亲身经历的属于自己的负面情绪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2.案例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疏通心理理论连接学生生活实践的道路
心理理论最终是为生活实践服务的。心育课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为实际生活服务的。心育课的生活化导向,决定了案例教学只有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才能实现心育课的活动目标。心育课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和选定教学内容时,要先针对所教学生开展有针对的心理需求调研,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开展,抛开唯经验论,确保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真正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需,筛选生活化的教学案例,疏通心理理论连接生活实践的道路,这样的心育课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才能真正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
(四)优选实效性的教学案例,发掘案例的系统功能
1.实现案例之间的主题贯穿,达到案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针对当前心育课堂上案例选用散乱的现状,用明确的主题实现案例之间的横向贯穿成为良策,主题式案例教学随之而生。主题式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以目标为导向,以主题式案例为核心,以问题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3]在心育课上,教师采用主题式案例教学,师生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围绕某一主题式案例开展,师生置身于某一情境中,随着案例情境的逐步深入、发展、变化,相应生成问题,即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形散而神不散,环环紧扣,丝丝相连,启发学生思考。[4]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心理素质。
2.深度挖掘案例的内在价值,实现案例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个成熟的案例是丰富而又立体的。在心育课上,主题式案例教学横向上贯穿课堂活动全程,教师更要从纵向上对案例进行深度挖掘,全面开发案例的外在功能和内在价值,发挥案例整体上的系统功能。教师不仅要用案例引导课堂活动,承载课堂活动内容,而且还要加强对案例的延伸使用,使案例的功能从课上拓展到课下,延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入学适应”这一主题心育活动课中,教师选用“升入初中后的小明”这一主题案例贯穿整体活动主题,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课后延伸,以课上的案例为依托,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课后延伸问题:(1)你有没有和小明相似的经历?如果有,你打算如何处理?(2)你身边的同学或朋友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帮助他?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对案例的多维度使用,促进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庞彬. 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与管理,2009(9):48-49.
[2]唐世纲.论案例教学的实施及功用[J].教学与管理,2005(2):3-6.
[3]陈学芳,严卫林. “多快好省”的主题式案例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7):50-51.
[4]严卫林.思想品德课主题式案例教学“三问”[J].教育科学论坛,2016(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