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课程思考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学校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心理教育校本课程是以教师为开发主体,体现学校的特色,完成学校心理目标的课程。我校心理教育校本课程是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生涯规划理论、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学生课程中心论为基础,以完善学生积极人格,进行自我探索,提升学生内在积极动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心理教育校本课程有助于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创造力、社会适应性和领袖素质的培养。

一、  学校心理教育校本课程理论:

(一)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追求

人的心理是认识、情感、意志、人格的统一体,心理健康发展不是单一某种学科教育的单独设计结果,而是一个由生理、心理、教育和社会等多维因素构成的复杂互动系统,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些反应炉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因素的整体联系,才能有效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如何培养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的学生?我们认为必须整体设计和推进,即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活动融合在一起,同时又保持其相对独立。因为与“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活动相比较,它还有一个独特的育人功能,那就是指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全面认识和整体驾驭。

(二)学习心理学理论对心理教育校本课程的影响

心理学以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课程理论以学校怎样有效的育人为研究对象,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正好成为课程理论的基础。认知心理学主张课程设计要重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内容要与学习者的需要、情感、兴趣相联系,尊重和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行为主义心理学则主张课程内容由简至繁,目标分解,催生学习者外显性行为.因此,学习心理学的整体结构观更能使课程设计符合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及水平。学习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深深地启发了我们,引领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二、   学校心理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研究

(一)心理认知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研究

心理认知课程以增加人的心理成长为宗旨,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为依托,组织师生互动的心理情境,通过交流、对话、论辩、述理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对心理现象、心理品质、心理调控和心理建构等方面的认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校心理认知课程不是灌输式或占有式的,而是探究式或建构式的。它更强调营造认知的氛围,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认知主体,民主、平等、合作地介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进程之中,达到促进心理认知的发展、心理品质提升等课程目标。我校心理认知课程包括:

1 学生心理成长等课程开发

学生心理成长等课程是每两周一节的心理辅导课,这是我校开设的一门排进课表的必修课程。我们边实践边研究,编写了供全体初一学生学习的《立达心语》心理校本教材。该教材获苏州市优秀校本课程二等奖。它采用活动、体验、讨论、研究、训练、拓展等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设置为环境适应篇、人际交往篇、学习适应篇、自我认识篇、生涯规划篇等五大篇章,共十八节课。每一课还设计了心灵笔记和心理感悟。我们让学生记录每节课的体验、感悟和收获,不强制要求字数多少,关键是记录下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阅读学生的感受,我们可以看出该生在本节课收获了什么,这也为课程设计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参照,促使我们不断完善心理成长校本课程的设计,我们还为全体初三学生设计《中考心理实用手册》校本教材。教材包括考前心理调适、考场危机处理、中考后心理调适等多项内容,让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更有信心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发挥他们的潜能。

2 家长心理成长等课程开发

家长在孩子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校成立了家长互助中心,在专家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下,遴选优秀家长组成家长互助指导师。家长互助指导师们在班级、年级和全校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或沙龙活动,接受家长现场或热线咨询。以家长帮助家长为核心,积累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探索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广大家长互助学习,提高家庭教育成效。

我校还面向全体家长开通了《立达心驿站》微信公众号,每周定期向家长传达家庭教育的理念,这里有家长的原创文章,有教育名家的家教理念,也有我校名师的家教感悟。

我们还在学校发起家长和孩子通信的家书活动。并将家书编辑成册,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历经岁月流转,沉淀成美好回忆。

(二)心理体验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研究。

心理体验课程主要是指心理班会课的开发和研究。心理班会课是我校的特色,它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班会课。运用团体辅导、心理剧和心理游戏等心理教育的形式,重视学生在班会过程中的体验,并对体验进行概括总结和分析,最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校一直致力于心理班会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先后开展心理班会课方案的评比,心理班会课说课,开设苏州大市心理班会观摩展示活动,根据每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心理班会课内容和目标,汇编《放飞心灵—心理班会方案汇编》和《心理班会指导手册》两本校本教材。心理班会课的开展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个性特长的培养,有利于班级良好氛围的形成和优秀班集体建设。

(三)心理隐性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研究

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班级情境中,以无意识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态度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综合及其动态传递模式。我校心理隐形课程是指对学科教学渗透心育、校园环境布置、学校制度建设、学校特色文化等方面心理教育隐性课程的研究。

1、心理隐形课程之一—心灵寄语

心灵寄语是我校心理组全体老师每周献给全校师生的心灵鸡汤。每周老师们收集能够震撼心灵的话语,不仅上传到全校教师QQ群,家长QQ群,还放在学校校园网、教室走廊外的电子显示屏,校园对外的电子显示屏及微信等媒体平台上,心灵寄语活动让校园文化建设处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学科渗透心理教育

我校教师结合各自任教的学科,摸索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化学老师们一直在组内积极学习“积极心理学”,并将其中的原理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地理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再现某种场景,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教育,产生美好的心理感受。数学老师重视对学生进行质疑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上思考和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并要求经过自己独立观察思考后提出疑问。

3、“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开启成功幸福人生”系列课程

为了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习生活,体验到愉悦感。我们开展“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开启成功幸福人生”系列课程。心理老师向全校学生介绍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任一心理品质。在全校学生中发起制作积极心理品质书签的活动,书签的正面是与学生心灵寄语配合的手绘彩图,反面是自己创作的以“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开启成功幸福人生”为主题的心灵寄语。

三、   学校心理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建设

(一)学科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发展,我们鼓励老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尤其是心理教师上岗培训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培训。到目前为止,我校有一名心理学硕士,三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10位老师都取得了苏州市专兼职心理老师上岗证书。同时,我校成立了心理教研组和教师心健俱乐部,积极组织老师开展课题教学研讨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讨活动、团体拓展体验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活动等,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学科课题研究

在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过程中,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着力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十五期间我们重点探索的是“教师在父母教养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与方法研究”(苏州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十一五期间重点探索的是“教师心理工作坊的实践与探索”(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十二五期间重点探索的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心理班会课程开发的探索性研究》(中国教育学会科学规划课题)。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已经发表几十篇论文,完成心理课题4项。

(三)学科基地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地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自2004年以来,我校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添置了放松椅、涂鸦墙、沙盘等设备,购买心理类图书和杂志。心理咨询中心每天中午和放学时间都有专业咨询老师值班,接待来访学生和家长。

课程意识是老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我校老师积极参与课程研究,参与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初中版)六册,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编写学校心理校本教材读本,该读本获得苏州市校本教材评比二等奖。学校被江苏省心理学会评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四、学校心理教育校本课程意义与创新效果

 (一)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弥补单一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心育实效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想就是弥补国家课程的种种弊端。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强调了学校的共性,教育目标,教育内容高度统一,教育活动、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大同小异,忽视了学校所特有的人文和心育资源,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对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教师从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设计者。

传统的教育是一种“传授—接受”型的知识教育,教师不需要很多的课程开发技能,只需要掌握国家统编的课程纲要。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老师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予了老师充实自我、参与课程觉察、实现专业自主的机遇,同时也给予了他们巨大的挑战。必须去开创适合于学校的、学生的、家长的、自己的课程,让学生和家长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从鲜活的校本课程中获得有兴趣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把心理教育变成一种自觉的活动。

(三)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心理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它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要求和兴趣,注意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心理教育校本课程的系列开发,激活了广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潜质,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例如有同学写到:“心理班会课让我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语言,客观地接受他人的评价,团结在一起消除同学间不必要的芥蒂。”“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片互相依偎着而怒放的锦绣才会灿烂。我们以超乎想象的凝聚力,共同精心设计了这一次的心理班会,每个人都充分融入其中。班会期间每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每一朵绽放在嘴角的微笑,每一句嘘寒问暖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彼此之间温暖的心连着心。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着,以友爱共筑同窗间坚固的友情。我们善意的直言,我们细小的帮助,我们坦诚的微笑,让我们相互间更加信任和友好。这每一个片段都将成为我们在立达的点点滴滴生活的写照,成为我们自己永久的回忆”。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