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教育其实有“痕”
永昌县第一小学 杨伟国
一所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
初次在网上读到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一句在美国广为流传的谚语:“练习不经意的仁慈与不自觉的美德”。老子的一句话我也同样抱有敬意:“虽心为善,虽善不赏”。是的,想什么都是画蛇添足,不经意间做就是了;如果刻意抱着一个功利目的,别人就会“虽善不赏”。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使用了所有技巧性的手段之后,孩子却朝着和成人预期目标相反的方向愈走愈远。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才能远离表演,远离刻意、远离僵硬的“仪式感”呢?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所谓的特意给父母亲洗脚,特意地给长辈梳理白发,究竟包含着多少真诚的孝敬成分?这种隐藏着功利目的中的“作秀”,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噱头”,有时只能让身处在“仪式”中的父母和孩子更加惶恐,更加不知所措。真正的孝敬不在于磕头,不在于刻意筹划,而在于自然而然地关心和牵挂。正如那些被外出工作的儿女远离了的“空巢”老人,他们有时并不需要过多的“汇款单”,不需要过多的生日礼物,不需要庄严仪式笼罩下的拥抱和抚摸;他们需要的是自然而然的陪同,安安静静的相处,他们需要“此时此刻”是饱满的,是有“动静”的,包括打闹声、酣睡声、一股子窜进窜出的呼吸声……
都说,大道无痕,最好的教育是无痕教育,但无痕教育其实有“痕”。这个“痕”就是“自然而然”,就是“润物细无声”。如果每句话、每个故事都带着一个明显的目的,甚至挟带着功利性,总是试图要强加点什么道理到孩子头脑里,孩子们就会像受伤的刺猬一样竖起它尖利的毛刺。或许,当孩子们知道自己将要去‘受教育’,而且是尖锐的、强硬的、棱角分明的教育,潜意识里就会推开与成人之间那张决定“训导”的桌子。
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教育就是温和的、不易觉察的,是轻轻地叩响,是无意间“拨开水藻,露出一眼小活泉”。教育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在一个毫不设防的的时刻,孩子们的心灵被自己曾轻视、漠视过的日常事物所打动。
有一个很熟悉的故事:一个孩子一直考不过他的同桌,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为什么我和他一样听课,一样认真做作业,可是,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当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一次,带孩子去看海,妈妈指着前面对孩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他们拍两三下翅膀就飞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他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他们”——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这位母亲,通过“海鸥”重新定义了“飞越”的意义,重新诠释了“慢而有力”的真谛,而这恰恰也是“学习”或“教育”的真正要义。母亲的类比不显山不显水,不是空洞地说教,却恰恰是日常事物对心灵的滋润、渗透和映射。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大自然中都隐含着无痕教育的划痕,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转化。的确,大人对孩子的说教,不论有多么深刻,多么犀利,多么宏大,但必须转化为孩子可以理解、体验、接受的东西。或许,教育的全部奥秘就隐藏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转化中。时下,我们的教育并不缺少“技巧、模式、规则”,欠缺的恰恰是符合天性和暗合自然的转化。
所以,成人,请稍稍停住自己本以为深刻和宏大的教育说辞和教育仪式,从僵硬的俗套中摆脱,从人云亦云中转化,从大家的习见和惯常中“脱身而出”。如果教育被比喻为一场旅行,相应地,孩子们就要融入“风景”,而最好的融入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样的“潜入”和“润物”中,每个词语的蹦出,每个波澜的起伏,每个细节的隆起,都应该是自然而然的,都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这是我听到的关于不撞红灯最好的、最有人情味的答案:温馨、富有远见、充满了烫度,甚至有点抒情,有点浪漫。这样的回答并不符合某个规则的标准答案,但恰恰是对人心最好的润泽和滋养,是对麻木的神经最好的提醒和当头棒喝,正如《中庸》所说:“暗然而日章。”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孩子需要这样的提醒,人生的岔路口、拐弯处、红灯亮起时,都需要这样如同春风细雨似的润泽、叩响和熏陶。
是的,一段时刻迎送着一段时刻,一段时刻代替另一段时刻,但同时,一段时刻也“改写”着另一段时刻,尽管那中间隔了很长时间,尽管拿那中间寂寥的时光占了绝大数,但是谁能想到,你的言行影响了几十年之后的另一个人,你的身姿隔着空间和时间巨大的落差,抚慰着这个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
(作者联系方式:杨伟国 电话:13830564815 邮箱:ycxdyxxzyg@163.com 工作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 身份证号:620321196902220813 邮编:7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