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教育需要“慢”
一个西方考察队到神秘的原始森林探险考察,请了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做向导。在疾行三天后,土著向导要求队伍停下来休息一天,问其原因时,他说: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来,需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今天,我们仿佛和“快”较上了劲儿,凡事追求快,追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们的教育也跟着起哄,以至于让教育的灵魂渐渐远离。殊不知,因为快,许多事情浮光掠影,没等它慢慢沉淀,便被时光冲得无影无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育就是这样,需要慢慢浸润,任何“快刀斩乱麻”似的对待教育之事,最终可能是越斩越乱。“慢慢走,欣赏啊!”———这是位于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大路上的标语,劝告游人不要错过美景。教育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需要慢慢地欣赏,需要慢慢地品味。
小A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隔代抚养,他不但学习成绩不好,而且还养成了不少坏习惯。今年随父母进城做生意而转学到我班上。来到学校,第一天就迈进花坛踏坏了一些含苞的菊花,“菊花事件”还未平息,他又故意挑衅,和几个男生打起了群架,还抓伤了一个同学的脸。刚用自己的零花钱赔完医药费,就又不知从哪里弄来几只死青蛙放在三个女生的书包里。一连串的事件让我头痛不已,教育也不管用,于是我准备打电话请他父亲到学校来。“老师,别…别…别打电话,行吗?”他几乎是哀求(原来他最怕父亲)。好在后面班上平静了些,我也决定给他机会,让他慢慢适应,慢慢改正,时不时地通过眼神与之交流,偶尔擦肩而过也轻轻地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我通过暗暗观察,发现小A总是在努力地控制自己、改变自己,我想,打电话已没有必要了。
对小A的教育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上帝给人一个任务: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慢吞吞的脚步,让这个人非常不耐烦,因此心生埋怨,不停地数落着蜗牛。数落着,数落着,渐渐地他就闻到花香;再隔一会儿,他听到鸟叫;最后,他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牵只蜗牛去散步》)
想想我们的教育,学生不就是那“蜗牛”吗?老师便是牵着“蜗牛”去散步的“那个人”。然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面对学生跟不上学习,面对学生犯错误,我们也心生埋怨,也不停地数落着学生。但我们却最终没能耐住性子,还动不动就请家长到学校来,最后,在家长的“帮助”下,降服了学生,然后便拖着学生前进。这样,表面是“风平浪静”了,可学生的心灵却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失去了个性,成为了教育的牺牲品。而我们,在匆匆忙忙的来往中,没有欣赏到沿路的风景,甚至连“走马观花”就算不上,而且一年更比一年忙,一年更比一年累,完全感受不到教育的幸福,渐渐地,我们也患上了职业倦怠症,在教育的路上累并痛苦着。
斯宾塞说:“多数人已经承认智慧的早熟结果有害,可是还需要承认道德上的早熟结果也一样有害。我们的较高道德能力同我们的较高心智能力一样,是比较复杂的。结果在深化上两者都比较晚。而用刺激去提前引起这两种较高能力的活动都会使日后的性格吃亏。因此,奇怪的事并不少见。有些童年是模范的好孩子却不知道为什么逐渐变坏,结局并不高人一等而是低人一等;而一些比较能为人表率的成年人经常是从并不露头角的童年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要满足于适当的措施和适当的结果。如果记住了高尚的道德和高度的智慧一样,都要经过缓慢的成长过程才能达到,你就会有耐心地对待儿童经常表现的缺点,你就不会那么容易去经常责骂、恐吓和禁止儿童。”(《教育论·德育》)教育,需要“慢”啊!慢慢地引导,让孩子慢慢地、扎扎实实地成长。
人生的成长是个过程,是个渐行渐远的过程。只有过程的精彩,才有结果的精彩。教育也是这样。教育作为引领、引导、感召人的事业,是最需要讲求“慢”的艺术的。“急功近利”只能催生不成熟的果实。学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活在尘世中,虽然受教于学校,但他时时刻刻在受着各种不同的影响,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我们教育者首先就得学会容纳他们的过错。虽然“学坏一日有余”,但“学好千日不足”,所以,我们就得给他们留足学好的时间,当学生犯错了,我们给予积极的引导是必要的,但切不可急于求成。我对小A的教育便是如此。的确,小A连续撞“守则”及“规范”的红灯,是必须好好地惩罚惩罚,可是,对于他这样一样集这么多恶习于一身的人,要想一下子改变谈何容易。教师就得对学生充满信心,从骨子里相信他们能变好,然后耐着性子,给予他们充足的改正错误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引导他们,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让他们慢慢地去适应,慢慢地去改变。
有时候,面对学生错误的突然发生,我们应学会忍耐,让自己先慢下来,不要急于施展自己的权力。在学生犯错的原因没弄清楚之前,不轻易下结论;在气头上时,强迫自己不开口,否则就可能因言语和行为不当而伤害学生,甚至留下终身的遗憾。慢一点,我们也才会给自己留足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并运用自己的智慧让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减少学生生命旅途上的阴影。
因为“慢”,我们才会走在满是诗意、浪漫和和谐的教育征途,从而欣赏到不一般的教育风景,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要知道,真教育是文火慢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