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别做学生生命的扼杀者

别做学生生命的扼杀者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由于他们先天的遗传与后天的习得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就使得我们的教育变得丰富多彩和有难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是创造让学生适应的教育,而是要创造适应每一个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成长是由他自己做主的事情,尤其是健康地成长,充满智慧地学习,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我们不能设计学生的未来,我们只能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建构自己的成长过程,自己设计属于自己的未来。

有位哲人说过:“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人生的唯一目的。”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让学生循着自己生命的轨迹前进,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应然策略。

教师不做生命的扼杀者。

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把它带回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一道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钟头,身体好像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看了于心不忍,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困。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

每个学生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都有成长的欲望,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些只有依靠他们自身生命的原动力去开拓,才能为自己“活着”。没有他们自己的亲历,他们的成长就会显得虚无;没有去经历失败,成功便显得没有意义;没有在亲历中真正地认识自己,也就难以超越自己。自然,最终也就难以成就人生的辉煌。而这些,是我们作教师的无法替他们完成的。

然而,我们在教育中,往往喜欢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行着“越俎代庖”的事情,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用自己的问题代替学生的问题,学生完全只能被动地接受着我们的教育。还有,我们也不时把本该让学生在以后才能完成的事情,故意提前拔高要求,做着“拔苗助长”的事情。要知道,“一切都循序渐进。正如你从楼梯中即便是抽去一层阶梯,不必说二层或三层了,你就为下楼造成困难和危险,在学习上的情况也相同。”(夸美纽斯)违背教育之道,与残杀生命没什么两样。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尊重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顺乎他们发展的天性,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其中学习、吸收、成长。所以,陈独秀说:“小孩子性情活泼,没受惯拘束,活像初生的草木一般。别要压制他,顺着他的性子,他自然会生长发达起来;若是压制拘束狠了,他便不能够生长。”

有这样一个寓言。有一天,上帝到田野散步,看到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一位农夫看到上帝,说:“仁慈的上帝!50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过祈祷,祈祷年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有冰雹,不要干旱,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不能样样如愿。”上帝回答:“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创造了蝗虫与鸟雀,我创造的世界本来就不能完全如你所愿。”农夫说:“您可不可以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大风雨、不要烈日干旱、不要有虫害?”上帝说:“好吧,明年不管别人如何,一定如你所愿。”第二年,这位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的麦穗,因为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还多,农夫兴奋不已。

可等收获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是空瘪的,没有什么籽粒。农夫含着眼泪跪下来,向上帝问道:“仁慈的主,这是怎么一回事,您是不是搞错了什么?”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什么,因为你的麦子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变得十分无能。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一些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更是必要的,甚至蝗虫也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

很显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风雨是必要的,荆棘也是不可少的,挫折也是必须要有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未经风浪,怎能乘风破浪?”大量医学研究证明:剖腹产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并对成年后部分肢体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教育需要让孩子去经历“难产”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成长的舞台,并创造适宜他们成长的“土壤”和合适的“气候”,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寻找人生的支点,去亲身经历人生的每一天,感受成长的风雨,感受成长的酸甜苦辣,收获精彩的人生,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然而,由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一些孩子桀骜不驯,存在着一些烈性。这些烈性,使他们把自己“未来的人格也置于种种危险之中”。“而今若使幼儿顺其自然,不注意体育、智育、德育的全面发展,不管他的天赋如何只要受到周围的风吹雨打,只要不时被堪称智德之蛀虫的恶习惯所蛀蚀,就不可避免地丧失身心的品格,全部变成粗野下等的匹夫匹妇。”(福译谕吉《教育论》)引导孩子成长,需要顺应规律,但却不能让孩子身上“不守秩序”的烈性“逐年增长扩大”,“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它们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不断地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我们实是在做着另一类扼杀生命的事情。这就像植树一样,如果一味地任其疯长,不进行矫枝培根,那么,就可能造成树木枯萎,或者被风吹倒。针对这类孩子的问题,我们也完全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行为干预,将其往应该成长的方向牵引。哪怕困难重重,也应百折不挠。当然,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引导,我们仍要遵循教育规律,否则,我们仍是在扼杀生命。

生命的成长,需要自由的心理,自由的环境,离了自由,必定会成长为人格不全的孩子。当然,我们给孩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才是给了学生真正利于他们生命成长的教育。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