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暖师”
我有一位班主任朋友李老师,每年寒假过后新学期的第一天,她的教室里,孩子们都会排着整齐、安静的队伍,等待着李老师的拥抱。这是李老师和孩子们的约定:每年一个新年的拥抱,50个孩子,50个拥抱,一个都不落。那一天,每一张小脸上,都荡漾着幸福地期待。曾经有毕业好多年后,重新回到母校的孩子回忆,小学,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老师六年里的六个拥抱,这六个拥抱成为了孩子们终身的印记。
想去前阵子,在大陆风靡了好一阵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因为他对爱人体贴入微的呵护,人们给他了一个“暖男”的头衔,一个“暖”字,引来了神州大地上一阵空前的“暖风”。
我在想,那位给予孩子们六个拥抱的李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一定是一位“暖师”。她平等、真诚、执著的300个拥抱,给孩子们留下了温暖的记忆。
什么是教育?有人说,衡量一个老师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留给学生记忆的深浅,留给学生记忆的长短。
如何成为一名“暖师”?
我觉得,首先,教师要有童心,用童心拥抱童心
所谓童心,就是要有儿童般的心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里有曰:“於是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 宋代陆游 《园中作》诗:“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羣儿竹马嬉。”冰心 《寄小读者》里:“因为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顷拿起笔来,我决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拥有一颗童心的教师,会与孩子为一只小鸟的离开而同伤心,会为一朵花的绽放而同喜悦。教师拥有一颗童心,就会以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云卷云舒,以儿童的耳朵去倾听花开花落,以儿童的兴趣去探索未知世界,以儿童的情感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拥有童心的教师,一定是学生的好老师,也一定是学生的好朋友。
其次,教师要有智慧,用智慧涵养智慧
在古希腊,人们把教师称为“智者”,言外之意,有智慧的人,才能成为教师。我们中国也有句古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话语都隐喻了教师必须具备智慧。
孩子千人千面,千变万化,他们就像花儿,各有各的“花期”。当孩子们三四次后还不能将词语默对,五六遍后还不会解答一道题目,一个星期后还没有背诵一篇课文;三番五次地在课堂上插嘴,三令五申后仍在课间打打闹闹……此刻,就需要教师用心智去打开智慧之窗,用理智去引导学生走向智慧之路,用机智去挖掘学生身上无穷的智慧。
第三,教师要有人格,用人格感召人格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教师是做人的“样板”,人格是“样板”的核心。教师的人格应该是最完美的人格。教师只有具备表里如一、言行合一的美好人格,才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格。从事了教师职业的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反顾地朝着健康、美好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以稳定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广泛的兴趣、坚定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去影响孩子。
最后,教师要有阳光的心灵,用心灵晤对心灵。
心灵是一个生命场,它以“场”这样的一种形式与我们身边的人、事、物发生着相互的作用;心灵也是一个能量场,它的能量能覆盖身边的一切领域,这部分能量履行其自身的功能成长的同时,给予别人能量的传递;心灵更是一个情感场,你的喜怒哀乐,都会在不知不觉间流淌。
《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面对大人们眼中的问题少年,他把他们当作一件件正在创造的艺术品,用宽容、仁慈帮助问题孩子成长为出色的人。每个教师都有过化蛹成蝶的经历,面对危机,面对困难,要不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去追求灵魂的高贵,用自己积极阳光的心灵去晤对孩子们的心灵。教育就是一种成全,我们在成全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全自己。
最后,希望有更多像李老师那样的老师,拥有旭日般的阳光,时时燃烧爱的火焰,温暖每一个孩子;处处流淌情的甘泉,润泽每一颗幼苗。
成为一名“暖师”,是我的终身追求,你呢?我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