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你的微笑去哪里了——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你的微笑去哪里了

      ——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现在是早上九点钟,你知道你的微笑在哪里吗?”

有一天,在一本书里,刚好读到这句话,内心好像有东西在颤动,我本是一个笑对生活的人,可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自己很模糊。我的微笑是从什么时候消失的呢?仔细想来不知道,好像是微笑自己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走掉了,留下了一个自动化的机器。

犹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对什么事都充满热情。尤其一走进课堂,我就充满力量,面带笑容对学生讲课。有个班级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每次你上课都面带微笑,看到你的笑容,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我也会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一天的心情就会很好,学习也很有激情。”另外一个班的学生每次看到我都会大声地说:“心理老师,我们想你了。”我听到觉得好感动,进到教室看到他们,我的笑容更加灿烂,讲课也更有动力。我觉得即使他们到最后把上课的内容都忘记了,但记得微笑面对生活,这就是成功了,这是我心理教学的理想成效,我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成了一项任务压在心上,每天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的状态似乎越来越明显。上课时也会尽力,但少了点什么。现在想想,是少了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当我看到“叙事王子”周志建讲“只有生命可以教导生命”、“你不能给别人你身上没有的东西”时,我的内心被触动了,我告诉学生每天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学习要有积极的热情,却忘记了调整自己的心态,消极被动的自己带给学生的是消极的力量,又怎能要求学生积极向上呢,我无法给学生我身上所没有的东西,所以再声嘶力竭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我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丢掉了,我的微笑,我要把它找回来。

作为一名教育者,讲求言传身教,其实身教重于言传,先于言传。在一次课前小调查中,我问学生:“如果让你对你与老师的沟通满意度打分,很满意10分,很不满意为0分,你会打几分?”大多班级的学生异口同声说0分。这个结果让我有点意外,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究竟是有多深,使得学生们一致打分这么低。问原因时学生讲说与老师距离太远无法沟通。这是一个负面的例子,我们的老师很辛苦也很焦虑,时刻都在想如何让学生多学点考好点,可是学生好像一点也不领情,好像学习考试是老师的事。事实上,是老师没有抵达学生的内心,学生说他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不知道从何学起,老师只顾按照大纲拼命讲,没顾及到学生有没有听,所以讲了也是白讲,没有任何效果。老师给学生呈现的是“我对你的学习很焦虑”,学生没有接收到关于如何做才会成功的积极信息。教育教学没有抵达学生的内心,教育的效果只能事倍功半。

 “只有生命可以教导生命”,这是对生命教育多么贴切的总结。我们教导孩子要有礼貌,要尊重别人,要有爱心,这意味着我们自身要有爱心,会尊重孩子,我们只能给予孩子我们自身所拥有的。作为教育者、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是在告诉孩子你是这样的,你应该被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每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独特的。其实每一个人出生时都是王子、公主,当我们被当成乞丐对待时,我们就会真的变成乞丐。有一个朋友讲说,他小时候胖了一点,就被取外号叫“笨猪”,结果长大以后,他继续肥胖,到20岁时体重已超过100公斤,而且他真的以为自己跟猪一样笨,从小到大,他学习一直不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看,他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人其实是很脆弱的。有时候,他人一不小心的一句话或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就会把我们深深刺伤,让我们耿耿于怀一辈子。一天,有一个学生哭着打电话给我:“老师你在哪里啊,我好难受”我急忙问她在哪里并找到她,原来是因为她在上课的时候和同桌讲话被班主任看到,班主任当场批评她,并在下课时叫其到走廊训话,指着说她“天地不容”,学生感到自尊受到极大伤害,到我这里哭了很久才平复。我想班主任的一时口快带来的后果远不是她能想象的,学生可能更不愿意上课,不喜欢班级,不会尊重该老师,可能永远记得班主任嘲讽的面容。我们当真要小心自己的言行,不然伤害他人于无形,甚至会造成一辈子无法弥补的遗憾。

老师有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很感动:在美国南部的乡下,一天傍晚,一个小男生在自家的院子里对着月亮开心地一直跳,妈妈走出房门,问小男生:“你在干什么呀?”小男生指着月亮兴奋地说:“我要去月球。”妈妈笑着说:“很好啊,但你要记得回家吃晚餐哦。”这个小男孩长大以后真的上了月球,他就是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陆月球的美国人。妈妈的微笑成就了小男孩的梦。

我想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其实是一句肯定的好话或者一个有爱的微笑。一句好话和微笑的背后是对孩子的信任和深深的爱。所有的孩子一辈子所衷心渴望的其实很简单:就是父母师长的爱与祝福。当我们可以得到父母师长的爱与认同时,生命就安稳了。

参考文献:

[1]周志建.故事的疗愈力量[M].华夏出版社,20127.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