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允许孩子的消极情绪

                                                                    允许孩子的消极情绪
                                      张亚运(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李松蓢学校,518107)
    四岁的女儿和两岁的表弟暑假首聚,两小儿摸索着相处之道。表弟经常会有抬手推开动作,女儿很愤怒跑来告状,觉得“弟弟打了自己,自己很生气。”始初,我会抱抱她,安慰她,向她解释。次数多后,渐渐不耐烦,内心萌生出一种“你为什么这点小事都生气”的想法。随后开始以自己为案例的教导,主旨就是“弟弟也会这样对妈妈,但是妈妈就不会生气”。最后,她还是气呼呼说:“他打我,我还是很生气。”一句奶声奶气却缺乏底气的语言不知怎么直击灵魂深处“她为什么就不能生气呢?”在她有限的认知里,这就是被拒绝、被欺负的表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妈妈不仅仅不支持和帮助,反而要求她尝试去理解别人,那谁来理解她呢?
    不禁陷入思考,为什么父母难以接受和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呢?甚至也很难正确看待自己的消极情绪。大家都希望情绪稳定,积极向上,无所谓的消极情绪。然而情绪是种本能,人生而就有,如何能绝对禁止呢?一是消极情绪体验感差。每一种情绪都会伴随着个人的生理体验,身体的激活水平也会因人而异。愤怒会引发心跳加速、脸红等,甚至会手抖、心悸等。焦虑时会头晕、恶心、食欲下降等。我们很难喜欢“感受不太好”的躯体反应,因此也很难欢迎消极情绪。二是消极情绪容易引发负面后果。我们容易忽视关键信息、出现有偏差的情境评估,或者在强烈的消极情绪下,急于做出冲动的决定,以至于出现难以接受的局面。三是消极情绪的无用论。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解决问题是衡量有效性的标准。然而,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强烈的消极情绪应激反应占据了太多的注意力或者心理资源,以至于无法去关注事情本身,不能做出有效及时的应对。四是忽视了消极情绪背后的含义。鲁米在小诗《客房》中提到“感谢每一位来访的客人,因为它们是来自远方的向导。”如愤怒提示个人的意愿没有达到或者事与愿违,哀伤意味着热爱对象的遗失和破灭等……我们没有养成内观的习惯而忽视了消极情绪带来的“礼物”,往往急于逃出消极情绪的枷锁。
    当我们意识这些,才能够有意识地去面对亲子关系的消极情绪。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情绪,接纳消极情绪。只有当我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察觉“我都说了多少次,把玩具收好”后的要求未达成所产生的愤怒,“心爱的口红被弄坏了”所产生的难过等,意识到情绪背后的信念和想法,才能够真正察觉内在的自己。
    其次,树立榜样作用,用模仿行动代替言语教导。脏乱的房间、超时的约定、不专心的作业时间、与兄弟姐妹的争吵可能都会引发亲子间的冲突和矛盾。我们排斥冲突,认为是良好亲子关系破灭的关键。殊不知,每次情绪问题的处理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与其一次次事后的言语教导,引发孩子的反感或矛盾升级,还不如在每一次诱发事件发生时,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教会孩子如何缓解愤怒,如何安抚悲伤、如何应对嫉妒……
    再次,多肯定自己和孩子在情绪表达和管理上的闪光点,特别是新的突破口。清晰明了的肯定及正面的表达给孩子明确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树立了双方在情绪管理上的自信。
    最后,多反思练习。情绪的管理是一门可学习的技能,反思练习必定是获得技能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小龄段的孩子而言,玩偶模拟、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都是技能熟练使用的必经之路。每一次关于消极情绪的处理反思总会给下一次的情绪调节留下宝贵的财富。
    总之,为人父母或老师,先处理和面对自己在消极情绪管理中的困难,看见自己的情绪,看见情绪背后的意义,通过学习和练习使自己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才能够传授孩子积极正确的情绪价值观,促进孩子的德育发展。

通讯地址:深圳市光明区李松蓢学校 
邮编:518107
联系人:张亚运
电话:18124661121
邮箱:632324895@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