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助理班主任时,班里有个叫小萱的女孩总是特别小心翼翼,这也引起了我的注意:每次觉察到老师眼神朝向自己,她就会用力地让自己坐得再板正些,好像不敢有片刻放松。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绷着应该是不太舒服的。看她这样拘谨,我十分心疼。一开始,我有意多鼓励她、表扬她,她也会因此开心放松片刻,而到了参加集体活动时她又变得过度紧张、频频出错。这样的孩子,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引导了。
有次上课,由于不敢说出想上厕所的想法,她就尿了裤子。这是第二次了,班里有人笑话她,甚至传播这事,她窘迫地坐在板凳上,默默流泪。课间我进班碰到这事,理智告诉我,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小萱消减羞愧感。于是我平静地坐到她旁边,给她擦擦眼泪,看着她的眼睛说:“没事的,尿裤子算什么,那国王上台演讲忍不住了,还当着大家的面放屁呢,那又怎么样?”看我神色淡定,态度轻松,女孩一下转哭为笑。我继续安慰:“谁没遇到过尴尬的事情呀?老师以前上学时,有一次排队,鞋跟还被后面的人踩撕开过呢,在学校里走起路来啪嗒啪嗒,好多人笑!”见那些凑过来小家伙们咧嘴偷笑,我逗他们说“你们别笑,如果要公开,你们也有好多尴尬的事。”最终,我看向小萱:“你看吧,大家都可能遇到尴尬,生活就是这样。咱们自己心态好点就会过去的。等会我让你家人送条裤子,你到卫生间换好就解决啦。”小萱笑着点点头。
很快打铃了,我在黑板上写下甲、乙两个字,这让全班孩子感到好奇。我说:生活中如果有甲、乙两位同学,甲非常优秀,从不犯错,几乎完美无缺。乙也很棒,可他偶尔犯个错,出个丑。选择朋友的话,你更想和谁做朋友?有说甲的,也有说乙的,大家各抒己见。小昊说:尽管乙有时犯错,可很多人愿意和他交朋友,甲太完美反而感觉也很假。大家都笑了。我借机总结:所以孩子们,出丑没有那么可怕!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出丑,老师也是,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是,只要改正了,你依然很棒。
裤子送来后,我和小萱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她说“我知道要对孩子保持情绪稳定,但我真忍不住……”“那你想要培养出一个自卑的女儿吗?”我打断她,她沉默了。“要求严格并没有错,但这份严格不能损伤她自信心的发展。我们要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让孩子感到安心、愿意相信自己。”家长接受了我的观点。
不知过了多久,小萱开始在课上主动举手,发言声音也变大了些,有时甚至能和大家一起放开了笑,不再总是拘谨模样。真是令人欣喜。
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养育者、师长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就像是一面镜子,孩子会通过镜子来评判自己、认识自己。儿童行为没达到要求时,成人若是经常以不接纳的态度,如:愤怒、厌恶、惊恐等情绪反应,孩子通过我们就会逐渐形成“自己不好”的自我概念,觉得犯错误不该有、不正常、很可怕,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对自我的不接纳,不利于积极人格的发展。作为家长、老师,我们爱孩子,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在接纳孩子不完美的基础上保持稳定情绪,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承担责任。用我们的接纳感染孩子,鼓舞孩子,让他们在我们的眼中看到对自己的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