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学女生的毕业留言
文\杨聪
六年级这个班的语文老师调走后,由我接任。转眼间一年就要过去了,即将毕业时,女生小琦(化名)给我写了以下这篇留言,我看后颇有感触:
杨老师,还记得那一次吗?我被您叫到讲台桌前读词语的那一次。
以前的我很少被老师叫到,更不用说到讲台桌前读词语,所以到了高年级我变得有些胆小了。记得那一天,您突然叫我读词语,我很惊讶,为什么您会叫我上去读呢?我犹豫了一下只好上去,站在讲台旁读。读完之后,您说:“读得很好呀。刚才你好像有点害怕。”然后,同学洁玉就说:“小琦以前都很少被老师叫到,今天被你叫上去读,肯定会有些害怕的。”您听后说:“没事的,以后多被叫上来读,肯定不会再害怕了。”之后几天,有时被您叫上去,我已经不再害怕了。
因为您的话,使我勇敢,不再胆小了。
谢谢您,老师!您给了我勇气。
小琦记录了那次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课堂场景,我也记忆犹新。那是在开学没多久的一节语文课上,我有意指名没举手的学生到讲台前,像小老师一样领读生字词语。小琦就是其中一位。从小琦的叙述中,我们不难了解,之前的五年,老师很少叫她,或者可以说基本上没叫她,以致当我叫她时,她竟然深感意外。由于缺乏训练,久而久之,自然有些害怕,过去几年留给小琦的经验,已使她形成了心理定势:老师不叫她是正常的,叫她反而不正常。
自从那次我鼓励了小琦,并在行动上让她进行习惯性的改变之后,便形成了良性的师生互动,使得小琦突破了原有的心理限制,没多久就达到了她自己所说的“有时被您叫上去,我已经不再害怕了”的效果。
虽然,我并不觉得每位类似小琦这样的孩子,都能达到小琦这样的教育效果,但是,我认为作为任课老师,本该要不定时地顾及教室里的每一位孩子,不管他们成绩是好还是坏、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现实中,往往就是这些性格内向、成绩也不怎么好的孩子,最容易被只追求“好成绩”和课堂“高效率”的教师边缘化,搁置一旁视而不见,时间一长就容易落入不良循环——越不被老师叫到,就越可能脱离在课堂与群体之外,虽然他们每天也坐在同个教室里。
有些老师可能会说,就算我叫这些学生回答问题,或上台做题,可他们也都不会,反倒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其实,只要任课老师换个思路,这个问题便能迎刃而解,那就是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放低要求,只要能让他们参与就可以打破一成不变的现状。也就是说,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各取所需,难题叫学习好的学生,简单的题就留给程度差的学生,通常说“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不妨有意让这类学生“不用跳”,站在原地就能“摘到桃子”,比如让他们站起来跟着读读词语,上台抄抄生字,或者当别的学生在黑板上做对题后,让这些学生去打个红钩。再比如,有学生举手想回答老师问题时,老师不妨把指名的机会让给这些学生,让他们来选哪位举手的学生回答。甚至还可以延伸开来,有时让他们收发一部分学生的本子,课余时间帮老师拿些东西,传唤同学,等等。总之,以上种种做法都能让这些学生有机会融入班级教学与生活的氛围之中,体会到任课老师对他们的一视同仁与关爱,同时在课堂上也不会拖延教学时间。
再回到小琦的那段话,我们也能发现,有些学生就像小琦一样,其实对老师的某些提问也能按要求去做,只是胆小紧张而没有举手罢了。老师一旦图方便,总是只叫举手的学生,一直忽略他们,几年下来,他们的胆小紧张就可能变成固着难改的状态,甚至还可能加重。作为教育者,如果对此不关注不重视,长年累月难免会影响到这些学生的性格与认知。如此一来,坐在教室里年复一年所谓的“教育”,反倒成了这些学生身心成长的障碍了。
小琦在留言的结尾处说:“因为您的话,使我勇敢,不再胆小了。谢谢您,老师!您给了我勇气。”这让我深感欣慰,对我而言,当时对小琦所做的,原本就是应该这样去做的“举手之劳”,却给了小琦改变的勇气,更成了她在这一年里最为难忘的一件事,这在出乎我意料的同时,也更让我相信,不管学生处于什么程度,只要教师能够用心“看到”他们,在言行上既不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又不孤立放弃他们,那么,结果总能比教师对此不作为要来得乐观可喜,甚至还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如同小琦这次写给我的毕业留言,就是对我在教育上的那次作为最恰当的奖赏。
是的,来自学生的“奖赏”,才更具意义与说服力。
作者杨聪: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江学校教师
通讯地址:
(325800)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康乐苑(一期)第七幢一单元601室,杨聪 收,手机:13506535160
身份证:330327197507203515
建设银行,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支行,
卡号:6227001420960008839 ,用户:杨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