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看见行为背后的期待 促进心与心的联结

       日常的沟通里,每个人都抱有不同的期待,萨提亚冰山理论中提出看见行为背后的期待,对自己、对他人、来自于他人的期待并回应对方的期待,促进我们心与心最深的链接,满足被爱、被接纳、被认同、有价值的渴望。
还有5分钟就上课了,还没有起床,你上不上课了!”“我知道!烦不烦……”。“你在干嘛呢,拿着手机干嘛呢?!喊你没听见吗?”“没看见我在问作业吗?能不能不要这么凶!”。充满着愤怒、生气、对抗的沟通方式在我们的家庭中时常出现。作为父母,我们很想和孩子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但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会“战火连篇,硝烟四起”,父母的爆炸,孩子的回怼,激烈如战场,亲子关系的桥梁也在争吵中摇摇欲坠。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的沟通,都只停留在对行为的关注上,没有觉察和识别孩子语言与行为背后的期待。如果我们能看到孩子这个人本身,看到他背后的期待,并迅速给予有效的回应,“看起来你晚上好像没有休息好,你是不是还想躺一会儿?”他被看见了,他的期待被看见了,孩子就更多的能感受到妈妈的共情和尊重。妈妈再去表达自己的希望与期待,“不过,马上要上课了,你需要做准备了”孩子也能在平静的情绪里,去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起床、主动上网课。“你是希望我语气好一些,小声点儿问你,是吗?对不起,妈妈的情绪有点激动,需要冷静一下,妈妈只是希望你尽快写作业,然后我们好去商场。”作为父母,需要保持自我情绪的稳定,然后看到孩子语言背后的期待,同时也能准确去表达自己的期待,便能促进亲子之间相互的理解、良好的沟通,亲子关系也会得到更紧密的联结。
       上课铃响了,班级里乱哄哄的,一位男生居然还在与同学嬉戏打闹,老师在讲台上生气地呵道:“安静!都回座位!不知道上课了吗?!”那个男生喊道:“有没有搞错,心理老师还这么凶!”如果老师只看到了学生对自己的指责,肯定会说:“上课不回座位,居然还跟老师顶嘴。”这时师生之间就会进入冰山的表层,行为对行为,语言对语言,情绪对情绪。幸运的是,老师快速看到了学生指责背后的期待,“你的意思是,希望心理老师能够温柔一点,是吗?好!老师听到了你的期待,从这一刻开始我会调整自己,对大家语气温和一些。”这时,学生也有些不好意思的回到了座位上,同学们也很快安静了下来。当不看学生的指责,发现他的期待,并积极回应他的期待,就算他不马上做出调整,也不会继续与老师对抗,一样可以促进课堂氛围的改善。
        一次,给学生做咨询,临要结束了,她说:“老师,你今天这样穿真的很不好看,亮闪闪的条纹,我都有点受不了了。”我说:“哦,是吗?听起来你是对我的服装穿搭有其他的期待哟。”她有点小开心:“你就不应该这样穿,条纹太多。”我回应道:“你对衣服搭配还蛮有自己的鉴赏力的,谢谢你哦!你无法忍受我衣服上密集的条纹,可是你依然忍到了咨询做完,可见你是一个包容、有忍耐力的人。”她说:“哎呀,还是要给你面子的嘛。”“谢谢你能真诚的告诉我,我的穿着可以更恰当,能在咨询时让人感觉更舒服和愉悦。”我准确回应到她的期待,感谢她的真诚,欣赏她的鉴赏力,让她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被认可、被欣赏,她也会越来越自信,我们的咨访关系也更加稳固。
        要看到“盔甲”里“人”的存在(外显行为背后内在的期待),带着对人的理解,对人需要的理解,在沟通中及时从行为、语言、感受中看到孩子的期待,回应他的期待,适时满足孩子内在的渴望,就能让我们迅速进入孩子的内心,加强亲密感的建立,促进亲子、师生关系的联结。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