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惩戒有尺度,教育有温度

惩戒有尺度,教育有温度

 

       教育要有态度更要有温度即使是惩戒和严厉也一定是温暖的如果本末倒置,不考虑如何通过惩戒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试图通过劝退、打骂、暴露个人隐私等手段形成威慑,如何让学生心服口服?如何让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

昨天,10岁的儿子和两位同学课间在教室内追逐打闹,被班主任逮个正着,结果是下午班会上3个孩子都做了检讨。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及时批评教育,是正确的,作为家长我们应支持理解、感激不尽,然而,让我们家长和孩子不舒服的是,老师不该拍了视频还发到家长群里。对此问题有心想与老师交流一下,但又怕老师误解,给孩子小鞋穿。百般纠结后,还是敢怒不敢言,只好对自家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番。孩子很长时间心情憋屈,一直未走出这次事件的阴影。

“负面新闻”充斥于家长群里危害几多:一是负面暗示过多,且不断强化,终会压垮孩子那脆弱的自尊。人一旦自尊没了,就会毫无斗志,破罐破摔。学生犯错了,大多是无心之错,老师及时提醒,学生能第一时间改正就行了。如果屡教不改,就要来点颜色,如严厉批评,让其写书面检讨,甚至让其在班级内检讨但是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心服口服,找出问题所在,并知晓改正的方法。

二是负面新闻广而告之,让家长脸面尽失,无地自容。性情暴躁的家长会对老师产生反感、矛盾,甚至冲突;隐忍一点的家长也会心生怨言,受到伤害,只是不敢表露而已。同时,肯定还会有些家长迁怒于孩子,棍棒相加,从而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矛盾加剧。

三是负面信息多了,让老师看问题有失偏颇。如果老师习惯于对学生“挑刺”,满眼尽是“负面”事情,心情会灰色,处理问题就片面。我们都明白,种花的人周围都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满是荆棘的道理,老师们何不天天心态阳光,换个角度看孩子呢。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无论“激励”也好,抑或“警醒”也罢,“负面新闻上家长群尽管本意是教育学生,然而背离了教育的本质。这与诸如差别分班、“绿领巾”、“三色作业本”、“测智商”等,都不过是教育歧视之下的种种软暴力。教育的本质是成长人、发展人,急功近利只会汰人、挤掉人...如此做法不仅会刺痛孩子自尊,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孤僻心理,甚至给孩子留下终生阴影。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教师更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粗暴剥夺部分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从根本上明晰自身培育“人”的价值,特别是缺少对每名学生成长的关注,缺少对每名学生未来幸福人生的关注,那么任何理念、思想、技巧、模式都毫无意义。

教育不是冷冰,要有温度,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唤醒,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不只是“教”,“育”才是核心目标。教育的理念要有温度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教育的情感要有温度,阳光普照,情感滋润,使孩子们知感恩,善待他人,奉献社会教育的方式要有温度,苛责训斥,冷嘲热讽,会适得其反,而温暖的南风,育出美丽的花朵;教育的惩罚要有温度微笑比严酷更有效,赏识鼓励比批评指责更扣人心弦教育的生命要有温度,生命最宝贵,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精彩生命;教育的管理需要温度,管理重在管更在理,管人重在管心,以人为本,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

无批评,不教育。然而,惩戒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对于犯错的学生,教育惩戒要心中有“爱”,眼中有“人”,手下教师要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依规履行职责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关爱关注每位学生,而不是靠权力把学生治服,只有让惩戒有尺度,教育有温度,能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  高峰 277000

1531807600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