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青春期安全感

青春期安全感

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钱禹清

“安全感”字面意思是安全无虞的感觉,是一种稳定、安全的内在心理需求。

婴幼儿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他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我的感受和需求是有人关注并给予满足的,主要表现为生理需要的被满足。随着孩子成长,安全感逐渐更多地表现为心理需要的被满足:被看见、被肯定、被信任、被尊重、被需要、被理解……而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安全感发展极为敏感和重要的阶段。

曾奇峰老师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说:“当我们在谈论安全感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青春期孩子的安全感也是来自于对关系的体验。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众多关系中最重要的,因为它是其他关系的基础。

那么,作为父母,怎样给青春期孩子以安全感呢?

1.有效帮助

当孩子面临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父母要能给予有效的帮助。

以学业为例,学业不良的原因是什么?需要何种帮助?父母不能囫囵鼓励、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要先和孩子一起回顾分析原因,是学习态度有问题,还是缺乏有效学习方法?是缺乏学习资源,还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制定计划需要父母参与,还是实践过程需要父母督促?提供孩子需要的帮助不仅能事半功倍,也能让孩子学会分析问题和对症下药,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无助时父母是有效后盾。

2.求同存异

当与孩子出现不同观点时候不必急着去说服、纠正孩子,足够的交流空间是沟通的安全感。

比如代沟会出现在青春期,漫展、up主、cosplay、周边……面对新生事物,父母强烈的危机感和保护欲可能会让自己变成偏听偏见的角色,同样,孩子也会对父母喜闻乐见的东西产生排斥和否定。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对方的观点,并保持好奇心去接触了解,在此基础上讨论交流(而不是争论)。切身的方面求同,比如购买的频率、费用的支出、沉迷的程度等要合理辨别理性对待;观念的方面的存异,比如评价好坏对错、层次高低等需要足够尊重,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会与孩子求同存异,交流的空间就有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安全感也就有了。

3.就事论事

遇事要保持逻辑的清晰,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自主性和情绪的冲动性,因此父母戒情绪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孩子反复出现同一错误行为时,“我记得你上一次也是因为……而导致……你有什么想法吗”这样的陈述和询问会让孩子客观面对自己的行为并有所思考,“你总是不长记性得过且过,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孩子……”这样的情绪发泄会让孩子自我保护从而开始防备与反击。就事论事,不做情绪化的扩大和发泄,是立足观察分析客观事实,得出经验教训,再指导接下来的行动。父母做到这一点,孩子在犯错或遇到麻烦时,才会坦然交流,而不会因害怕去否定和掩藏。

4.信任欣赏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就是渴望得到信任和欣赏,尤其是来自父母的。

有的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的关系紧张到恨不得从来没有生过TA,其实孩子小时候也曾是他们眼中独一无二的宝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的呢?我相信一定是父母忘记初心的时候。除去学业优秀之外,孩子还可以有很多优点让父母欣赏骄傲,也许是一次对自己的克制,这是孩子对父母的尊重;也许是一个小小的爱好,这是孩子内心的丰富细腻;也许是一杯递过来的水,这是孩子对父母的关心;也许是对周围人的帮助,这是孩子的温暖善良……

当父母觉得孩子某个问题可以慢慢努力变好时,孩子也会有改变自己的愿望和勇气。当父母可以欣赏孩子的多面时,孩子的内心会是自我认可而安全坚定的。

5.赋予责任

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充分参与并承担一定的责任。简单的劳动如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浇花等,孩子都应该要做。关心家人的事如帮妈妈提重物、记得父母生日、能宽慰心情不好的父母等,孩子也有责任做。青春期的孩子有更多的能量能够付出劳动和关爱,父母要给孩子付出的机会,并告诉孩子自己因TA的付出感到很高兴很幸福。家庭生活中自身的能量和价值也是青春期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一部分。

“青春期安全感”看似一个宏大的短语,其实主要来自于家庭关系的点滴:平常生活中,孩子能感受到自己被信任被欣赏,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量;遇到问题时,可以和父母坦诚理性交流,可以得到父母有效的帮助。这样的家庭关系,是青春期孩子内心安全的港湾。以此为基础,青春期孩子也能在家庭之外的学校、社会获得安全感,因为家庭关系已经给他做了良好的理念输出与行动示范。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