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点燃一把火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 王薇 277000
著名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意思是将水注满桶里,它只是一桶水,还可能是一桶死水。而点燃一把火,火燃烧掉最初给它的燃料后,又可以燃烧其他东西,形成燎原之势。这就启发我们教师与其麻木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能力,不如想方设法燃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内驱力,就像这种蓄势待发的火种,深埋于孩子内心。内驱力一旦被唤醒后,学生自我成长的激情就迅速点燃,其学习参与度会更高,行动会更持久,成就感会更足。但这把火能不能烧起来、烧得旺不旺,非常依赖我们教育者的理念和作为。
还给学生学习的主权。萧伯纳说:“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教不是目的,学生的学才是关键,会学、学会才是根本。不关注学生,不了解、不“认识”学生,不在意学生心中所思所想,更不研究学生的学习认知和成长规律,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只是满堂灌、满堂问,学生当时可能听了,但是当时的“会”,只是对教材上知识点的“会”,是表层的“会”,蜻蜓点水过后,他们仍然不会迁移,不会拓展,不会灵活运用。教师密不透风的课堂让孩子缺少自主思考和拓展的时间和空间,是教师的“教会”,而不是孩子真正“学会”。所以,不久再去做题,再去考试,就当然不会了。学习是什么?学习即体验,自我建构。知识不是传授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他人(包括教师与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主动建构起来的。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实践、去探究、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去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知识、方法及迁移的能力,效果自然越来越好。
唤醒学生生命的潜能。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当学生潜能得到唤醒和挖掘后,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库,创造力都是无限的。尽管他们分数有高低,能力有强弱,进步有大小,但每个学生都有某种潜能存在,这便是教育的重要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使他们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是“点燃一把火”,着重去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学生就会自发去学习、去努力、去奋斗,就会很好地成长。相反,当我们向学生过分强调生活中的某些常识时,只是硬性地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结果只会是徒劳。知识是有限的,但潜能是无穷的。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是反复记忆背诵,而是通过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去观察、思考、思辨,最后去实践、体验,通过这个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辨能力,点燃智慧,唤醒心灵。
激励学生成长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园里抬起头来走路。”不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落后的学生;不管是乖巧的学生,还是顽皮的学生;不管是家庭富有的学生,还是家庭贫困的学生,都自信地走在校园里,那该是多么和谐、动人、活力的生命场景啊!教育是有生命的,不是简单的教与学两个孤立的部分。教育的生命就是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论课堂教育还是课后教育,实际上都是一种爱心的传递,而不只是简单的上课和交流。“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教子使作善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让学生为你的人格魅力着迷,以至于慢慢向你靠近,积极进取,榜样最能激发学生的志向;有效地引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把学生爱学习的天性激发出来,激起学生心中那一把火,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接纳孩子,他的兴趣火苗就能立刻点燃;尊重孩子,他的梦想之火就能借风燃烧;支持孩子,他的毅力之火就能越烧越旺。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的作用就在于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和时机,施予适宜的引导,帮助他们发挥潜能,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他自己。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 王薇 277000
1386948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