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听孩子把话说完

听孩子把话说完 我正在写教案,抬头看到同一个办公室的刘老师气冲冲地推门进来,后面跟着两个低着头的学生。只见刘老师把书“啪”地一声摔在桌子上,往椅子上一坐,双手抱胸,很生气地说:“说!怎么回事?” 学生甲和学生乙各说各理,都想为自己解释。刘老师一拍桌子:“一个一个说!”又指着学生甲,“你先说,为什么拿书砸他?”学生甲很委屈:“他老拿手戳我。”刘老师又转向学生乙:“是不是这样?”“是,但是……”,还没等学生乙把话说完,刘老师就一伸手制止住了他:“不要找借口!不管你什么理由,上课也不能打扰别人,你知不知道后面有很多老师在听课!回去把这节课的生字一个抄十遍!”学生甲得意地看了学生乙一眼,走出了办公室,学生乙却站那不动,眼里的泪水似掉非掉,“老师,我……”刘老师再一次打断了他的话“不要再说了,回去抄生字!”谁知这孩子还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眼看局面越来越不好,我走到他身边,搂着他的肩膀,轻声问:“你为什么要拿手戳别人啊?”他抽泣着说:“他,他的橡皮,掉到我桌子下面了,我捡起来,想,想还给他。”似乎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出口,他的眼泪滚落下来。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类似的事情。时间久了,有些老师就会渐渐失去耐心,要么不管青红皂白训斥学生一顿,要么恶狠狠地说“不要说了”。 我想起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敬畏学生》,作者在文中说到,近几年越发觉得最应该敬畏的其实是学生,因为学生的智慧、创意、个性、才华, 往往在老师之上。 我认为,敬畏学生,其实就是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和老师有着平等地位的个体——人——来看待,就是“蹲下来”和学生相处,就是事事、处处考虑学生的感受。 像刚才那件事例,教师明显没有尊重学生,因为她连解释的机会都没给学生,只是很粗暴的打断了他的说话。此时的老师,是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和学生说话的,代表着权威,不容反抗,这样的相处模式怎能不出“冤案”?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表达的欲望,有被尊重的需要。听孩子把话说完,就是尊重学生,敬畏学生的一种体现。试问,当我们和同事、和领导说话时,会无礼地打断别人,自以为是吗?我们不会。可是为什么有些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时,却会这样呢?说到底,这些老师还是没有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有意无意就会行使起教师的权威,不自觉就会把自己的姿态“端起来”。这种不自觉是可怕的,它会让一位教师越来越专制,越来越独断,越来越不把学生当一回事。 我又想起几天前发生的一件事:我在班级里宣布一件事情,一个孩子老是举手打断我,喊着“老师、老师”,我本想训斥他一顿,想了想,换种语气,问“什么事?”谁知这孩子拿着自己的水杯举起来对我说:“老师,这是我妈妈给我煮的冰糖梨水,甜的很,给你尝尝。”我哭笑不得,心里暗自庆幸:幸亏没有一张口就训他,否则,岂不又是一桩“冤案”? 生活中,因为工作,因为压力,因为琐事,我们有时对待学生很简单粗暴,当时自己心里也许舒服了,可是孩子的心里却充满了委屈和不解。老师们,放慢我们的脚步,放低我们的姿态,让孩子把话说完,听一听小小的脑袋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吧。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